面对钓鱼红包,教师应该有所反思
2018-03-26林春
林春
新京报报道:去年春节期间,广东连州的一位班主任张老师收到学生家长发来的88.88元的微信红包,马上回赠90元红包,家长没领取。而市教育局认定张老师未归还红包,未向组织汇报并交由组织处理,虽然免于纪律处分,但仍作出了给予其诫勉处理的决定。教师收了红包退回未果,尽管家长“钓鱼”“挖坑”的意思明显,但作为教师也不要感觉冤屈,要从这件事情中做些反思。
其一,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如今很多家长都存在“小心思”,总想找教师走后门,逢年过节给教师送礼,如果教师不收,家长会觉得该教师不通情理,如果某位教师收了即使很不值得钱的东西,可能会是下一位张老师。因此,教师应坚决拒收所有东西,这是基本的师德表现,也能避免将自己置于两难境地。
其二,教师应该注意日常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归根结底,家长送红包折射出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教师要思考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否合格。须知,一般学生回家会将教师的行为习惯跟家长倾诉,家长会通过学生的叙述和自己的思考判断教师的人品,如果教师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做到为人处事公平、公正、公开,学生、家长也会对这样的教师放心,自然不会动歪心思。
其三,教师要注意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很多时候,家长对教师不了解,但又想让教师多照顾点自己的孩子,红包成为最佳的选择。笔者想说的是,当教师拒絕家长的红包后,教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化解其中的误会。每位教师是师德师风的代表,更是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教师只有和家长多沟通,家长才会真正了解教师队伍的纯洁性、高尚性,真正理解、配合教师的工作,做到家校有效对接。
总之,教师平时注意修身养性,筑牢拒收的“堤坝”,在一些家长会、学校集会等场合,对家长、学生多灌输正面思想,自然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