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玉麦乡
2018-03-26张琦
张琦
1
太阳落山后,夜幕悄悄地一点点逼近,卓嘎和央宗两姐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黑夜好像有个比天还大的肚子,能够一口一口吞掉大地上的所有东西,直到她们的眼前只剩下一团无边的黑。所以,每天必须赶在黑暗降临之前,把家里的大小牛全部赶进畜栏里圈起来,以防被黑夜的大肚子吞掉。其他时间可以贪玩,而当太阳变成一轮红彤彤的火球悬挂在西边山头的时候,两姐妹都要跟着母亲一起动作麻利地干活,所有牦牛和犏牛要一个不落地赶回来,检点记数。小弟弟嘎尔琼出生后,母亲要分心照顾幼儿,她俩就开始学着挤奶了,牧民家的孩子,十来岁就是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重要劳动力。但是,今天两姐妹无论如何不能安心照看牛群,无法专注地干活,她们的眼睛不由自主地一再瞟向外面,尤其是比卓嘎小两岁的央宗,她人站在畜栏门口,小脑袋却不停地转动,心思几乎一刻也没有离开草场外的路口——那通向山外的小路尽头,会走来她们的父亲!
从夏季牧场回来,刚安顿好家人和牲畜,桑杰曲巴就去山外了,他去参加公社书记会议,顺便采买一些生活用品,为一家人过冬做准备。山外有多远,卓嘎和央宗想象不出来,但她们知道一定很远很远,远到父亲的大长腿每次都要走七八天才能回来,每次都要等得姐妹俩快失去耐心时。这次阿爸出门后,卓嘎和央宗同样扳着指头算时间,太阳已经出来了八次又藏起来了八次,好像已经到了阿爸不在家的最长时间期限,所以她们坚信,最迟在今晚月亮出来之前阿爸一定会回来的!太阳一落山,大哥就牵了马去接应。但是现在黑夜马上就到了,还不见他们的踪影,姐妹俩真担心父亲的大长腿赶不上黑夜那无形的铺天盖地的大。阿妈已经燃起炉灶,被烟火熏染得黝黑的铝锅里沸腾着飘出茶香,茶水似乎也在急切地等待男主人归来。就在央宗急得要跳起来时,忽然看到一团小黑影出现在天尽头,在她的注视中一点点蠕动,渐渐变大了清晰了。“是阿爸!阿爸回来了!”央宗一边喊,一边撒腿迎向父亲,阿妈和姐姐的阻拦被她远远地抛在身后……
从山外回来的阿爸桑杰曲巴好像一座小山包在移动,他的背篓里装着全家人的吃穿用品,砖茶、糌粑和盐是最主要的食物,油灯芯、锅、壶、茶杯等是常常要带的生活必须品,除此之外,阿爸还时常给兄妹几个带一些小惊喜回来,比如甜蜜的糖果,或香甜的时鲜水果。包着花纸的水果糖真甜啊!卓嘎和央宗两姐妹吃过一次就牢牢地记住了这香甜滋味。机灵的央宗常常能从父亲的包里多讨得一两个糖块,以至于后来长大后,央宗还会时不时地剥块糖吃,不自觉地回味童年的幸福味道。桑杰曲巴回到家里,喝一杯妻子递上来的热茶,开始打开他那百宝箱一样的皮袋子,常见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了。最后他郑重地从袋子里掏出一个纸包,全家人都好奇地凑过去看,他缓缓打开包装纸,露出来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红艳艳的布,红布里面还夹有一块叠成方块的亮黄色的布。“这么好看的布,阿爸是不是要给我和姐姐做新衣服?”口齿伶俐的央宗率先说出了想法,温顺的卓嘎立即报以喜悦兴奋的笑脸。但很快她俩就失望地耷拉下脑袋,因为阿爸否定了她们的猜想!“这布是做国旗用的!”阿爸说。“国旗”是什么样子?阿爸为什么要做国旗?这一夜全家人都是带着疑问入睡的,姐妹俩更是对此牵肠挂肚。
第二天早晨,太阳光刚刚照到旺久钦布山的山尖尖时,卓嘎和央宗就醒了,连最勤劳的阿妈都还没来得及做好早饭,她俩操心着那两块好看的布。阿爸桑杰曲巴已经把布铺在桌上了,只见他将红布折叠裁剪缝纫,很快做出一个规矩的长方形,左边还缝出一道套杆子的地方;接着对着黄色布块反复比划折叠,一会儿拿起剪刀,把黄布剪成一块稍大的和四块小一点的正方形,再进一步分别把五个布块裁剪成了五角星(央宗想拿起可爱的星星看,被爸爸制止了)。然后转身重新铺展开刚才做好的红布块,把一颗大的五角星摆在左上角,其余四个小五星呈圆弧状围绕着大的,再用针线把五个星星一一固定起来。似乎大功告成了,他盯着这面亲手制作的红旗端详了一会,满意地点点头,伸手拿过事先准备好的一根长竹竿套上,举起来对围在他身边的家人郑重地说:“孩子们,这是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要把它插在高山上。有国旗的地方就是我们国家的疆土,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一向幽默开朗的父亲,很少用如此严肃的态度对家人说话,兄妹几个不由得都神情专注了,一齐庄重地望向父亲高擎在手里的五星红旗。红色旗帜在黄灿灿的五角星映衬下更加鲜艳夺目了,而高擎着国旗的父亲也瞬间显得高大威武,像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她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新奇的情景,10来岁的小姑娘卓嘎和央宗两姐妹被震慑住了,心里不自觉地生出一种崇敬肃穆的情怀,明澈的眼眸里露出坚定的神色,之前对鲜艳新衣的期待荡然无存。
自此,“国旗是庄严的崇高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概念,在她们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伴随了她们的一生。
2
從山南地区隆子县一路向南一百多公里,翻越海拔将近5000米的日拉山,顺着在山间迂回曲折的山路继续蜿蜒前行,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沙石路颇有些崎岖险峻。山间的天气也甚是热闹,约40公里路程中,时而风沙弥漫,时而雨雾迷蒙,时而飞雪飘扬,沿途视野中全是尘土飞扬的荒山乱石。看惯了光秃秃的山石,前方突然出现绿色植被,沙石路的一边仍是枯山,而另一边却有各种树木参差错落,一棵棵挺拔高耸、直入云霄的松柏更是惹人惊艳。透过层层绿色屏障俯瞰远眺,但见山脚下幽秘碧绿的群山怀抱中,静卧着一片平坦的河谷绿地,被群山、密林、雪山所环围掩映,绿地上的人家看起来静谧美好,惹人遐想,催人向往,疑似人间仙境,恍若世外桃源,这里就是边境乡镇玉麦乡,是曾经的玉麦公社主任桑杰曲巴和他的家人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
美丽的玉麦乡距离边境线只有二三十公里,在上世纪中后期(1959年到1996年期间)长达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玉麦乡就只生活着桑杰曲巴一家人。1959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夕,别有用心的叛乱分子肆意编造骇人听闻的谣言四处散播,世世代代在这片深山密林里繁衍生息的当地群众,因为不明真相而被令人惊恐的传言吓得慌忙弃家而逃,从此远离故土,流落异国。曾经的二十九户百多人乡邻,唯有时年三十岁出头的桑杰曲巴选择留下来。一旦选定,就不再动摇。从此,桑杰曲巴带着妻子和刚刚蹒跚学步的大儿子贡觉扎西,以及后来相继出生的三个孩子,坚定留守在祖辈们繁衍生息的故土家园,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不仅仅是与这一片幽静丰美的山川林木相守相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依凭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自觉为国家守护着长达几百公里的边境线,而且一守就是一辈子!
一家人独享一大片山林河谷,听起来似乎很美,实际上常人根本无法想象,在漫长的日月中,需要怎样坚韧的毅力和勇敢智慧,才能与自然世界和谐相处?才能化解常人难以想象的日复一日的孤独寂寞?才能克服日常生活中永远只能单打独斗的艰难困苦和冰霜严寒?相信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没有人能给出答案。这不可思议的情景和撼人心魄的精神,只有桑杰曲巴老人引领他的家人用一生来诠释。
后来桑杰曲巴和他的妻子又先后有了三个孩子,卓嘎和央宗两个女儿,以及小儿子嘎尔琼,一家六口人在乐观、开朗、睿智的家长,也是当时的玉麦公社书记兼主任的桑杰曲巴带领下,过着几乎与世隔绝,却也丰富多彩的生活。四季轮回中,每天陪伴这家人的,除了他们一手经管放牧的百十头牦牛,就是周围那些各具姿态的山脉峰峦以及各种草木鸟兽。生活在这个静谧的地方,孩子们从小没有玩伴,除了父母亲,四个兄弟姐妹们就是彼此能够相互陪伴玩耍的伙伴。如此,孩子们便自然地与周围的自然万物有了更多的交流,对身边的山水树木花草虫鸟等有了更灵敏的感触。兄妹几个最喜欢给身边这几座山编故事:号称度母的“卓玛山”,山峰上有马头明王天然像的“丹珍乌孜山”,仿若吉祥堆叠的“扎西泽巴山”,以及傳说是世界形成之初的传说神绿脖子的“旺久钦布山”,这些山峦在不同季节会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样貌,甚至一天里也会生出多种表情神态来表达它们的喜怒哀乐,晨曦中的朦胧光彩,暮霭中的迷蒙优美,夜幕下的庄重神秘,晴天里的明媚笑脸,雨雾时的肃穆忧伤,大山们不会说话,却仿佛宣说着无尽的故事,不能行动,却持续演绎着万千形态。当然,这些山的名字是他们的父亲桑杰曲巴一个一个教给他们的,但知道名字之后,日复一日对大山的观察感应,与大山之间的交流对话,就是他们每个人各自的事情了,不同的心性会看到不同的样子,衍生出不同的话题。
在卓嘎和央宗姐妹及兄弟看来,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简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天到晚不知疲倦,总是兴致勃勃乐乐呵呵的,好像有用不完的热情和欢乐。阿爸除了是家长,还兼任着孩子们的老师和师傅,从小到大,兄妹几个的生活技能是父亲传授的,藏文也是父亲手把手教会的,从30个字母到语法拼写,阿爸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教授。不止如此,在没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渠道的情况下,她们所生活着的这个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也是在父亲的教育引导之下一点点鲜活和丰富起来的。作为公社书记的桑杰曲巴见多识广,他把从父辈传承下来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掌握的新的思想信息,全都耐心地传授给了儿女们,不仅教会他们认知身边的山水花草树木鸟兽等自然万物,还为孩子们建立起了与山外那个更广阔的世界连接通道,为他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阿爸的肚子里装着说不完的故事,伴随着兄妹几人的成长,那没有说完的故事好像也在不断地生长更新,尤其是阿爸每去山外一次,故事就又加速生长一些。白天全家大小都要各就其位放牧或劳动,兄妹们听故事(或学习)的时间主要是在晚上。所以,长期以来映现在兄妹四人记忆中的温暖画面,都是晚饭前后直到夜里睡觉前一家人围坐一起的场景。
3
傍晚时分,父亲和大哥贡觉扎西赶着在山上吃了一天草的牛群回来了,母亲和卓嘎、央宗姐妹已经做好了挤奶的准备,把需要挤奶的牛赶在一起,奶牛们自觉地排队静候着,挤完奶之后,将辛苦了一天的百十头牦牛犏牛全部赶至安静避风的围栏里休息,待一家人安顿好牛群,天地仿佛也安静下来了,一天的放牧生活基本结束。阿妈开始熬茶煮奶,炊烟袅袅飘扬中,夜幕缓缓降临,巍峨的山峰变得静寂淡远,渐成一副朦胧剪影,直至完全隐没于黑暗中。周围一片静谧,随着夜色加深,无边的寂静和黑暗汹涌而来,仿佛要把人吞噬了要把整个世界湮没了,令人不由得心生恐惧。幸而有他们光明温暖的阿爸在身边,似一轮太阳照着,孩子们的头顶便有了一片明亮的天空,一家老少亲亲热热地围坐在油灯光下,便成了卓嘎兄妹几个最感幸福的时刻。阿妈端上刚刚打出来的酥油茶,给每个人的茶杯斟满,几杯滚烫香浓的酥油茶入腹,劳作了一天的疲惫顿时消解了大半。
休息一会儿,阿爸阿妈开始编竹器或捻毛线,做牛毛绳子,顺便教授几个孩子,从材料准备和前期辅助工作开始学起,直到能够像阿爸阿妈一样娴熟地操作整个流程,独自编织出漂亮的竹器;从牛奶中提炼酥油和制作奶渣,则是阿妈手把手教会卓嘎、央宗姐妹的。手里干活的同时,阿爸有时候教孩子们学藏文认字,更多的时候是给家人讲故事说新闻,总之,这是桑杰曲巴一家人一天中最热闹温馨的时候。
阿爸对孩子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历史的,当下的,有形的,无形的,种种事物现象,无所不谈,他心里好像有一本丰富多彩的百科全书,翻开每一页都是生动有趣的。天长日久之后,关于家族的历史、家乡玉麦的历史,关于西藏拉萨,关于国家和民族,等等相关信息和知识,孩子们陆续都掌握了。阿爸一次又一次的生动讲述为孩子们还原出了一个个历史画面,过往岁月的缤纷色彩和遥远的日拉山之外的广阔天地,在兄妹几人的脑海里越来越鲜活,引导他们对世界渐渐形成了一个立体的脉络,清晰的认知框架。所以,尽管在长达三四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一家人独守玉麦,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孩子们的思想一点都不封闭,更没有因长期远离人群而有些微的僵化。
尤其难得的是,桑杰曲巴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在他的每个孩子心里都孕育出了鲜明丰厚的家国情怀,“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一信念,深深地扎根于留守家园的卓嘎和央宗两姐妹意识中,从而培养出了伴随她们一辈子的坚定稳固的爱国护边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在阿爸最初的讲述中,兄妹几个知道了国家、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知道了带领劳苦大众赶跑倭寇、让人民当家做主人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童年的记忆总是最深刻的,所以,兄妹几人对毛主席始终保持着更温暖的记忆和更亲切的情感,至今说到毛主席时,卓嘎和央宗姐妹俩还会流露出由衷的敬仰爱戴之情。
家族的传承和玉麦的演变历史兄妹四人也从阿爸的故事里知道得清清楚楚的。玉麦村曾经生活着五十多户人家一百多口人,她们的爷爷是村里帮人念经的经师,识文断字的爷爷读过很多书,懂得很多知识,阿爸的文化知识就是跟着爷爷学习的。爷爷还认得很多草药,知道怎样用这些草药治疗那些常见病,这些知识和经验,爷爷也都一一传授给了阿爸。后来到了1958年前后,别有用心的叛乱分子大肆编造谣言,对边境乡民进行恐吓、蛊惑和煽动,五十多户不明就里的老百姓仓皇逃离家乡,最后,村里就剩下他们一家人。当家人生病时自然没有医生可以求助,阿爸就依据爷爷传授的经验,自己从山上采来草药,为他们应急疗疾,兄妹四个在成长过程中都曾喝过阿爸亲自熬制的药汤。
桑杰曲巴每次从山外回来,除了带来全家人的各种生活必需品外,还会带回许多新鲜故事,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一有空闲,孩子们便要缠着父亲听新闻故事。随着年龄增长和时代发展,桑杰曲巴的信息也与时俱进地更新,儿女们的眼界意识自然跟着同步前进。当出生于六十年代末的最小的孩子嘎尔琼也长到八九岁时,有一次阿爸从山外开会回来后,又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新鲜事务,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新一代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等信息。而更令兄妹几个惊异的是阿爸的一个提议:让不到十岁的嘎尔琼去山外的曲松乡上学,先学文化知识,将来专学藏医,学成后回家乡,用山里的草药为当地的病患者解除痛苦。在此之前,他的妻子、孩子们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令一家人悲痛不已。桑杰曲巴做这个决定或许与妻子的突然离世有隐秘关系。但更直接的原因是,在给四个孩子教授藏语文的过程中,他发现小儿子嘎尔琼学得最好表现得最有兴趣,意识到这孩子是块学习的材料,他不想耽搁孩子。而且从长远看,玉麦也的确需要一名专业的医生。哥哥姐姐本来都舍不得让年幼的弟弟去山外,但想想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便都默默接受了。嘎尔琼又紧张又兴奋,幼小的他无法想象山外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情景,也不敢想离开了阿爸和哥哥姐姐后他将怎样生活。
4
隔天桑杰曲巴要去边境线巡逻,他特意带上了嘎尔琼。平常他一个人巡逻边境线一圈需要两天时间,如果带着孩子,怕第二天天黑前赶不回来,所以他们要更早地出发。第二天黎明时分,天还黑漆漆一片,桑杰曲巴已经起来烧了水打好茶,叫醒睡得很香的嘎尔琼喝了两杯热茶,然后背上专用的小铝锅和够两个人吃两天的糌粑,踏着晨雾出发了。临出门时,嘎尔琼没忘背上阿爸给他制作的简易木枪。
去往边境线的路非常难走,可谓山高而林密,水深而流激,谷幽而峡险。途中要过几道河,河面上都没有很好的桥梁,其中一道河虽然不是很宽,但水流特别湍急汹涌,若有物在此坠落,眨眼间就会被席卷吞没而毫无踪影,而跨在河岸两边的桥,却只是几根原木,踩在上面晃悠悠的,令人恐惧。若是夏季涨水时节,桥面下的水流更是澎湃激荡如脾气暴躁的猛兽,一刻不停地怒吼着咆哮着,人从上面的独木桥上走过,不由得心惊胆战。所以桑杰曲巴一般都是独自走这条路,儿子不到10岁时尽量不带,夏季更不敢带孩子来。他以前只带着大儿子贡觉扎西来过几次,现在嘎尔琼虽然还不到10岁,但孩子就要去山外面读书了,桑杰曲巴觉得有必要让儿子来感受体验一番。好在现在是秋天,河水已经安静平顺下来,这个季节雨水少,原木的桥面上是干爽的,过河的时候就没有那么惊险。
过了几道河流后,要翻一座陡峭山峰,只有一架简陋的木悬梯可供攀援,这对于走惯了山路钻惯了密林的桑杰曲巴来说似乎不算什么,但对于一般人而言,分明也是步步惊险异常的。桑杰曲巴护着儿子平安翻过这道山梁。穿过一道道险峻关隘和幽深蜿蜒的峡谷小径,终于来到边境线附近,这里林深而密,古树参天,草木葳蕤,父子俩沿着边境线前行,桑杰曲巴手持一把利斧在前面开路,小嘎尔琼紧紧跟在阿爸身后,仍常常感觉找不到下脚的地方,走得气喘吁吁的。前面是一片相对开阔的地方,回头看儿子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桑杰曲巴决定就地休息一会儿。他找来三个大小相当的石头,摆成三角形的石灶,去附近的溪流打来一锅水架在灶上,捡一些干柴火架在灶下点燃,水很快开了,给锅里投入一小坨砖茶,再撒一点盐,接着熬煮,一会儿清茶香味飘溢出来。给“腾古”里倒一些糌粑,加入适量清茶,一手抓住“腾古”封口处一手托着底部稍事揉搓抓捏,再打开袋口,刚刚分散的糌粑粉已经紧紧团结在一起,抓起一团递给嘎尔琼,好香啊!比平时在家里吃的香许多。
吃饱饭后不敢耽搁,桑杰曲巴领着儿子继续赶路。这时嘎尔琼才注意到沿途的空寂,他们走了多半天,竟然一个人影都没有碰见。他忍不住问道:“阿爸,这里一个人都没有,你以前总是一个人来,你不害怕吗?”“不怕。爸爸不是一个人,这些山水和树木,爸爸都熟悉,它们都是爸爸的老朋友呢。”“这里的树木这么密,里面藏着老虎吗?”“老虎是有的。多次见过它的足印和粪便,有一年在夏季牧场,咱们家的一头牛还被老虎吃了呢。但没有正面遇到过,大概老虎也怕人吧,远远地躲着人呢。”父子俩一问一答间已经走出很远。
前面有一棵特别高大的树,嘎尔琼伸长脖子仰起头才勉强看得到它的顶,却见阿爸双眼盯着大树嘴里嘟囔着:“又被改写了!这些贪心的坏人!”顺着阿爸的目光去看,原来树干上有一块被削掉了皮用红油漆写着字,阿爸指着字告诉嘎尔琼:“这是印度人干的!这里本来是我们中国的地盘,长在这块土地上的树木花草和山水都是我们的。爸爸上次用斧头给这里刻了‘中国两个字,才多长时间没来,就又被印度人改了!你看见了吧?这里不是没有人,边境线那边有许多双眼睛时刻都在窥探着,想要伺机偷占我们的地盘!如果我们这边长时间没有人来看管,他们就会一点一点蚕食掉我们的土地。”说着话,阿爸已经动手用斧头刮掉了红油漆写的印度字,然后一笔一画刻上了藏文的“中国”两个字。看着眼前的情景,听着阿爸的讲述,少年嘎尔琼的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种庄严的情愫,朦朦胧胧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来保护国家的土地,就像保护家园一样!再往前走,又发现同样的一幕,阿爸也如法进行了铲除和修正。一直到边境线尽头共有四五处都是这样,小嘎尔琼不禁微微皱起眉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隐约感觉到了边境线那边贼人贼心的贪婪顽固,也大概理解了为何自他记事起,阿爸总是不辞辛苦不怕艰险地坚持定期来边境线巡逻……
漫长的边境线一天走不完,夜里也来不及返回家里,桑杰曲巴就带着嘎尔琼赶到他常休息的岩石洞里简单休息了。山里的夜晚有点湿冷,嘎尔琼蜷缩着躺在阿爸怀里,数着满天的星斗,阿爸开始给他讲述关于边境线的故事:“边境线那边的人对我们国家的边境沿线土地一直有不良居心,总想伺机侵占为己有。那是1962年,大概也是这个时节,那时你大哥才四五岁,卓嘎姐姐才刚学走路。之前几年,印度就在我們的边境沿线一再寻衅滋事,想尽办法要把边境线往我们这边推,我国政府总是抱着和平睦邻的态度,保持忍让克制,但印度人一点也不收敛。1962年深秋时公然入侵我国边境,10月中旬的一天突然向我们边防军猛烈开炮,敌人来势汹汹,我国边防军只得奋起反击,就此发起了对印自卫反击战。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前后历时一个月,经过了两个阶段。参加此次战役的我国边防军指战员,除了战事本身的艰险,同时身体还要面对终年积雪、高寒缺氧的高原气候的严峻挑战,非常辛苦,后勤保障就显得尤其重要。政府发动西藏自治区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作战,积极配合部队抢修道路和桥梁,运送弹药和粮食,帮助医生一起抢救伤员等等,先后从各地调集了5万多名民工、1万多民畜参加支前工作;又从新疆调来一千多辆汽车、两千多青年干部民兵参加支前运输。期间,紧急抽调派遣两千多民工,协助解放军工兵连续奋战17个日夜,火速抢修由措那到达旺的重要战区公路,为作战迎得了宝贵时间。最终中国边防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歼灭了印军的几个旅,同时缴获了敌人的大批武器和车辆。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顽强是取得胜利的基础保障,各地来的支前群众积极踊跃的配合,也为中国边防军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稍顿一下,桑杰曲巴接着说:“爸爸也参加了抢修战区公路的紧急任务,这项任务如期完成后,又加入往前线运送弹药和抢救伤员的队伍中,一直到战争结束。爸爸亲眼见到了许许多多年轻的战士惨烈受伤甚至悲壮牺牲,心里非常难过非常痛心!”
黑暗中,嘎尔琼一直安静地听着阿爸的讲述,一双眼睛因好奇和兴奋而闪闪发亮,“解放军战士真威武!”他不无向往地喃喃到。当听到最后桑杰曲巴去前线的这段经历,嘎尔琼顿时激动得翻身坐了起来,“上过前线!阿爸真了不起!”他惊呼道。那崇敬地望着阿爸的眼睛,简直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明亮!以至于一时忘记自己心里的疑问。过了一会儿忽然又想起,急忙问道:“阿爸,十几年前印度就被打败了,为什么现在还敢偷占我们的地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狼子野心啊!”桑杰曲巴清了清嗓子接着讲述。
“战争结束后,为了和平解决两国的边境争端问题,中国边防军主动撤退到了1959年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20公里以北地区。后来又将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等分批分期地退还给了印度,所抓获的俘虏也全部移交给印度。但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和善良容忍,并没有感动敌人。时隔不久,他们的军队和边民又开始故伎重演,想办法伺机把边境线往我们这边推移,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占据我们的地盘……唉!我们这里人太少啊!什么时候国家能给这里驻扎部队就好了!”末了桑杰曲巴慨叹道。
父子俩这一趟边境线巡逻的经历,给小嘎尔琼的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是震撼,国家的边境线是无数战士用生命捍卫的!作为生长生活在边境线附近的人民,自然也有守边护疆的责任和义务,少年的心里渐生出了朦胧的护边意识。
5
牧民大概是所有职业人中最勤快的吧?上班的人有周末有年假有节假日,农人随着庄稼的自然生长收割期有农闲休息时,只有牧民的生活是一年四季连轴转的,他们没有一天可以专门休息,因为无论阴晴风雨冬寒夏暑,只要天一亮,牲畜们就要吃饭,它们的主人必须先于它们起床,若想偷会儿懒睡个懒觉,等太阳照在房顶,必会惹来牲畜们集体的狂躁抗议。所以,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是在夏季牧场还是冬季家园里,每天天刚蒙蒙亮,全家人就都自觉起床了,生活在玉麦乡以牧业为生的桑杰曲巴一家,一直就是这样的生活节奏。
藏历四月到了,桑杰曲巴早早准备着,等中旬开始陆续转完扎日神山之后,全家人就该赶着百十头牦牛犏牛们迁往夏季牧场了。夏季牧场迨雅塘在峡谷深处更高的山上,那里水草丰美,是牛们一年的幸福时光,牛们可以放开了吃放开了长身体。但那里更偏远,似乎更加远离人间,从那里出山一趟就更难了。所以在进夏季牧场之前,阿爸要给家人准备好小半年的口粮和茶盐等饮食,她们的母亲则要负责备好全家人的衣服铺盖等物品,这些东西都要随着牲畜队伍一起带上山去。期间若无重大事情或特殊情况,全家人要陪著牛们一直待到秋天结束时,等迨雅塘草场上的草木枯萎了,周围的山头上有积雪了,再赶着牛群举家迁回家园。
暮春的一天,桑杰曲巴一家老少和百十头牦牛犏牛们,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进在山谷里逶迤绵延的幽深小径上,这条通往夏季牧场的路,牛们每年都要走两次,不用人赶,大概也认得路,它们悠闲从容地踱步前行,看到可口的草就逮一口边走边咀嚼着。每次迁移草场时阿爸阿妈最辛苦,不仅要小心看管着那些调皮捣蛋的牛们,以免贪玩乱跑钻入树林里遗失,或不小心跌落悬崖下,过河时要让它们有秩序地轻轻地走过;还要操心驮在牛背上的全家人的饮食和生活器具等物,更要照看好年幼的孩子们。今天也一样,从黎明时分就动身,到达迨雅塘时太阳已经落山了。人畜都很疲乏,稍事安顿,即在夏季牧场上歇息了。
第二天天气晴好,桑杰曲巴决定和大儿子一起,把牛群赶到最远的“卓贵囊”山上去放牧。刚到夏季牧场,家里还没有太多活需要干,卓嘎和央宗两姐妹也闹着要跟大哥去草场。阿爸说:“你们想好了哦,这个地方很远,路上你们不准喊累!”姐妹俩认真地点了点头。于是一家人吃过早饭,天还未亮,桑杰曲巴带着三个孩子一起赶着牛群出发了。
去“卓贵囊”山中途要翻越一座叫“佳卡拉”的山,“佳卡拉”是“印度”的意思,央宗好奇地问阿爸:“我们地盘上的山为什么叫别的国家的名字?”“这山是我们中国的,本来不叫这名字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印度人私自立了块牌子给命名的。”说着,桑杰曲巴边照看着牦牛赶路,边顺势给孩子们讲起了边境线附近的故事。先把那天晚上给小儿子讲的内容大致讲了一遍,兄妹三人这才知道他们的阿爸居然去过前线参加过战争,一个个敬佩地望着阿爸,神态专注而严肃。父子几人一边看管着牛群一边讲着故事,这时远远地看到了那座叫“夏瓦拉”的山。父亲指着这座山说:“你们看,连‘夏瓦拉山和更远的‘卓贵囊山都是我们的,‘卓贵囊山外面才是边境线,不讲理的印度人居然把那么靠里的山都想占为他们的,爸爸绝不答应!你们兄妹将来也一定要守护好我们的边境线,绝对不能丢掉一寸土地! ‘麦克马洪线本来就是他们单方面划定的不合理争议区,已经占去我们很大一片地方,当年我们国家应对国际上的复杂局势,不得不勉强答应暂时把这一片作为争议区先放着。没想到他们后来得寸进尺,还想再越过这条线。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我们大获全胜之后,印度人才老实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又暴露出他们不死的野心来,利用一切机会蚕食侵占我们的地盘。等我们的国家将来力量强大了,给这里驻扎上部队就好了……”阿爸说得有点激动。贡觉扎西接过话茬说:“所以,这些年阿爸放牧时专门要翻过这座叫‘佳卡拉的山,特意把牦牛分散在边境线附近的各个角落。”“是啊!我们这边人太少,给境外贼人留下了想入非非的空档。我们的牦牛也像警卫战士一样,只要有牛在山坡上吃草,就表示有人在此生活。境外贼人看到有人生活的痕迹,就会有所收敛,不敢轻举妄动,不会轻易越界涉足……”说着话,不觉间父子几人赶着牛群已经来到“卓贵囊”山下,这是最靠近边境线的中国境内的一座山,聪明的卓嘎喊着央宗妹妹一起,尽力地把牦牛往山坡背面赶,百十头牦牛犏牛四散分布于整个山坡草场上,一个个低着头尽情享受肥美的绿草,桑杰曲巴看着此情此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6
一般在十一月下旬,玉麦就被大雪封山了。偶尔雪下得早而提前到十月中下旬,也有时候推迟到十二月上旬才降雪封山。但一年之中大雪封山的时间基本不会少于五个月。期间,玉麦被巍巍雪山重叠环围其中,却并不是冰天雪地,而保持着湿润清冷。整个冬季大雪封山期间,桑杰曲巴家的百十头牛们就在家周围的旺久钦布山、卓玛山以及丹珍乌孜山等几座山上轮流放牧,这里的草木虽然没有夏季牧场上的茁壮茂盛,但整个春夏季生发的草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便也足够群牛们充裕地过冬养膘,乃至安全度过来年开春时节的青黄不接时期。冬季里日子比较难过的,是牧牛的人家,尤其是家里的小孩子。
冬天的山坳里,树木没了颜色,花草萎顿而寂静无声,鸟儿藏起了踪迹,山也少了表情,水也沉寂不语了,阿爸和哥哥去山上放牧,阿妈在家里加工酥油和奶渣,卓嘎和央宗两姐妹除了早晚帮阿妈一起赶牦牛和挤奶,然后整理竹子学着编编竹框,再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姐妹俩就在村子周围反复搜寻有趣的玩处,比如哪棵树最美哪棵树最高,比如今天哪座山高兴哪座山忧伤了等等。这一天她们终于发现一个好玩的地方,经过反复比较,一致认为找到了整个村子周围长得最高最好看的一棵树,姐妹俩围绕树转着评说它的特点。之后,她们绕过这棵树继续往那边的树林里面走,突然发现树林深处隐着一座废弃的旧房屋,从破门洞钻进去,房屋里面有几尊塑像,还有许多小小的佛塔,和一些破损得不成样子的陶土供灯。她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新奇不已,对每一样东西都反复摩挲把玩,又对着塑像仔细端详研究,最大的那尊塑像的五官长得非常标致,眼睛特别有力量。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里,姐妹俩一有空闲就去那里玩耍,小弟弟嘎尔琼长到三四岁后,就带着他一起疯玩。直到有一天她们把一个小佛塔拿回家被阿爸看见了。阿爸问清楚来处,告诉她们不可以把寺庙里的东西拿回家。第二天清晨,阿爸领着卓嘎、央宗和嘎尔琼亲自把小佛塔送回去。然后指着她们最喜欢的那尊塑像说:“这尊是古汝仁波切。他旁边的那尊是直贡仁钦白,也被称为世间怙主‘觉巴·吉丹贡布。这座小庙原来有着悠久历史,是著名的直贡梯寺的属寺。过去村里的五十多户人家还在的时候,寺庙里每天都有人朝拜和供灯。这里距离著名的扎日神山不远。扎日神山是……”阿爸还想往下说,忽然意识到孩子们都还太小,记不住这么多东西,于是住了口,只叮咛孩子们不要损坏所有东西。此后,这座废弃的寺庙,便成了姐弟三人整个童年乃至少年时期的最重要玩耍之地。而卓嘎和央宗不仅记住了“古汝仁波切”的名字,同时又一次被阿爸折服,她们的阿爸真的什么都懂啊!
世上光阴快,山中日月长,就在这种有时乐趣无穷,有时寂寞无聊的情形下,日子一天天逝去,卓嘎兄妹四人也一天天长大成人。在卓嘎十八岁那年的冬天,她们的母亲突然生病,阿爸牵着牦牛送往县医院的路上不幸去世,兄妹几人千呼万唤,哭哑了嗓子也没能挽留住母亲。然而日子还要继续。桑杰曲巴克服丧妻的悲痛,拿出他一贯的乐观开朗精神,引领孩子们尽可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健谈的他依然常常給孩子们讲故事说新闻,在欢乐的气氛中,把许多历史的人文的自然的知识和信息,以及山外曲松的拉萨的国家的一些关乎时代发展的大事要闻一一传授给孩子们。很少去日拉山外的卓嘎和央宗从中最是受益,阿爸持续不断地意趣盎然的讲述,形成一种无形的熏陶,天长日久之后,自然地为姐妹俩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心灵精神世界,成为她们的生命底色而伴随一生。1986年,28岁的大哥贡觉扎西在一次转山途中,结识了曲松的一名女子,与之两情相悦,不久二人即成婚,在女方家里安家落户,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新生活。小弟弟嘎尔琼去山外上学也已经几年了,他果然学习成绩不错,或正按照父亲预设的方向一步步前行。从此之后,家里就剩下阿爸和卓嘎、央宗三个人,以及他们的百十头牛们。不,是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整个玉麦乡就只有他们父女三人!
三个人要放牧经管百十头牛们,生活忙碌了许多,没有阿妈庇护的女孩要学习更多的东西,才能接过曾经扛在阿妈身上的担子,还要帮父亲分担一些曾经是大哥干的活。阿爸除了继续定期去巡逻边境线之外,也有意识地锻炼两个女儿独立自主面对生活的能力。担心女儿因为孤独寂寞而对玉麦生嫌怨心,他便通过言传身教等各种方式给姐妹俩疏导安心:“比起扎日和曲松,我们这里气候好,水草面积广且质量好。能够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地方,我们应该心怀感恩,牢牢守卫我们的家园,更要护卫好国家的边境线!现在虽然只有我们三个人,但肯定是暂时的,不久后一定会有人搬迁过来住。国家也一定会关注玉麦这几百公里的边境线,会给这里修路,将来肯定还会往这里派驻部队的……”这一席有理有据的话语,阿爸不厌其烦地给姐妹俩说了无数遍。其实,不需要言语引导,卓嘎和央宗从小亲眼见证着阿爸自身对生活始终不渝的热情激情,以及对家园和祖国坚定不移的爱与执着顽强的守护,这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早已渗透进她们的血液里,长在了她们的骨髓中,这一生她们必然会秉承阿爸的不屈精神,循着阿爸的生命足迹走下去。不管是在冬雪皑皑群山封围的家园,还是幽深静谧的夏季牧场迨雅塘,无论环境多么艰苦,生活多么辛劳,卓嘎和央宗都从不抱怨,踏踏实实地跟着父亲一起,每天快乐地放牧、巡逻,也充分享受着玉麦的美好。
玉麦的山林里生长着多种药材,一般常见病基本上都能对治。桑杰曲巴用心教两个女儿辨识药草,并督促她们熟记一些基本药方,从采药材到熬煮药汁,都手把手地教授和示范。对于生活在偏僻山林里的人来说,懂一些基本医疗知识非常重要,不只可以及时解决小病小恙之苦痛,有时甚至能够救命。为了引起女儿卓嘎和央宗的重视,桑杰曲巴再三给她们讲授学医的好处,讲藏医治病的优势所在,讲身边这些普通药草的神奇效用,直到把这个意识深深地播种在两姐妹心里,他希望不仅两个女儿能因此受益一辈子,而且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在父女三人一天天的忙碌和辛苦中,时间来到了1996年,这一年先后从外面迁来两户人家,从此结束了桑杰曲巴一家人只身独守玉麦的历史。
7
依循旧时的传统,每年藏历四月,桑杰曲巴都要去转扎日神山。为人大方、性格豪爽的他走到哪里都能给人带来快乐,他爽朗的笑声非常有感染力。这年转山途中,一个外乡的小伙被他吸引而与他结伴同行,言谈中年轻人对玉麦的山水草场很是向往。马上就是夏天了,转山回去后他们就要迁往夏季牧场迨雅塘,那里草场宽广,父女三人常常忙不过来,桑杰曲巴看小伙子老实本分,便想邀请他去夏季牧场帮他们放牧,年轻人欣然应允。
跟随桑杰曲巴一家在迨雅塘草场待了一段时间后,小伙子不仅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而且对面容清秀、性格恬静、待人宽和的卓嘎姑娘渐生爱慕之情。夏季放牧结束后,他回到自己家里心神不宁,对玉麦和卓嘎姑娘念念不能忘怀,熬不过朝思暮想之苦,便再来玉麦向桑杰曲巴表明心意。桑杰曲巴去征求女儿的意见。原来,言语不多的卓嘎对看起来聪明又忠厚的小伙子也早有好感,于是,一桩良好姻缘就这样成了。卓嘎和她的丈夫可谓一见钟情,而且一朝相遇便锁定终身!从此之后,这个从山外偶然进入玉麦的男人,再也没有离开过玉麦,死心踏地地与他美丽、安静、温厚的妻子卓嘎相扶相伴,牧牛桑麻,养儿育女,终老一生。两个人自然成就的这段天长地久的爱情佳话,足以令漂浮不定、变化无常的现代人羡慕不已!
机缘巧合,小卓嘎两岁的央宗,却先于姐姐而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央宗比卓嘎姐姐个头高许多,她性格活泼外向,为人热情直爽,似乎继承父亲的性格特点更多一些。藏地有“马年转山,羊年转湖,猴年转林”的传统习俗,猴年转的林就指的是以扎日神山为核心的转山道,围绕扎日神山的外转经道的出口,就在玉麦乡境内通往边境线的路上隆嘎加萨附近。所以,在每年的转山期间,常会有转山的人路过玉麦,绝大多数人匆匆经过不留痕迹,个别有缘人会走进村子稍作停留。央宗的有缘人就是这样遇见的。接触一段时间后,年轻人不止喜欢上了活泼开朗的央宗,更喜欢幽默风趣、乐观豁达的桑杰曲巴老人。而一旦在玉麦住下来,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从此再不想离开。
央宗成家后不久,姐姐也相跟着成了家。原本的三口之家一下子多了两个男人,日子轻闲了許多,时间似乎也过得快了。翌年,考虑到已经各自成家的卓嘎和央宗继续住在一起不太方便,阿爸建议姊妹俩分开过,于是带着孩子们一起另建了一所房子给央宗住,卓嘎和她丈夫则留在老屋里。如此,加上前一年迁来的两户,玉麦就成了四户人家。
从1959年到1988年,桑杰曲巴一直连任玉麦乡的乡长(曾经叫公社主任)和书记,如今到了退休年龄,而他卸任后由谁接任乡长一职呢?这里只有他们一家人,显然没有更多的选择。上级政府经过考察研究,决定让他的大女儿卓嘎接任乡长,让二女儿央宗任副乡长兼妇女主任,乡党委书记则由外面另一人兼任。这样的格局一直维持到了2011年新的玉麦乡政府正式成立时为止。
事实上,在两个女儿出任乡长和副乡长的前面十来年里,睿智达观、精神矍铄的桑杰曲巴依然是她们的主心骨,是玉麦广袤的山水草木的定海神针,有父亲在,卓嘎和央宗就心神安宁,牛群和水草也都康泰祥和。当卓嘎和央宗长大成人后发现,她们的阿爸身材并不高大魁梧,但在她们的心目中,阿爸永远是最强大的,他活得就像一面无形的旗帜,不用说话就能感染和影响身边的所有人。姐妹俩相继有了孩子之后,阿爸桑杰曲巴那种对生活永不凋谢的热情和激情,对故土家园坚定不移的守护,以及执着的爱国护边意识和不畏艰险、不知疲倦的勇敢顽强精神,就开始传承给他的孙辈们,卓嘎的三个女儿、央宗的一对儿女无不深受爷爷的影响。
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童年时期的唯一玩伴就是他的爷爷桑杰曲巴。印象中爷爷是个特别有趣的人,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有爷爷在身边,连空气都是温暖的活跃的。那时候,阿妈和姨妈基本上每天都要去山上放牧,大多数时候家里只有爷爷陪伴和照顾他,村里又没有别的小伙伴可以玩耍,他就缠着爷爷讲故事。爷爷会讲很多故事,他从爷爷的故事里知道了爷爷的爸爸和爷爷的故事,也知道了为什么玉麦只有他们一户人家,知道了边境线那边总有贼人想偷占我们的地盘。爷爷还告诉他,将来玉麦会有很多人搬来住,国家会给这里修路,山外的汽车可以一直开进来。他最喜欢听爷爷讲解放军打自卫反击战的故事,英勇的解放军战士的事迹听得他两眼放光,就又缠着爷爷要枪和剑,他要模仿着打敌人。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过一段时间,爷爷就要“失踪”两天,等爷爷回来他总要好奇地缠着问爷爷去哪儿了。开始的时候,爷爷每次都说是去深山里面给他找木头做枪和剑,爷爷也果然每次都给他做新的木头枪剑。等他长大一些的时候,爷爷再“失踪”回来后,才告诉他是去边防线上巡逻。他闹着要一起去,爷爷说:“那里太远,路也很难走,等你再长大一些爷爷才能带你去。”而索朗顿珠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他都6岁了!在下一次发现爷爷又在做准备去巡边时,他决定早上早早起来悄悄跟着去。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醒了,伸手一摸爷爷却已经走了!奔到门口,外面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他急得大哭。又过了两年,有一天晚上睡觉前,爷爷指着前几天拿回来的五星红旗说:“明天爷爷带你去边境线上插国旗,路上你不准喊累不准哭哦!”索朗顿珠兴奋地点点头,赶紧去找出他的木头枪放在门口。第二天凌晨,爷爷一喊他就起来了。爷爷背上干粮,牵着他的手,他背上木头枪,爷孙俩冲破无边的黑暗向边境线走去。
去边境线的路真的好远好远,路上崎岖不平,要爬山涉水钻林,索朗顿珠腿脚都疼得厉害,但看着七十多岁的爷爷精神抖擞的样子,他不敢喊累。终于来到边境线附近,爷爷指着对面的山林说:“那边的一大片地方本来也是我们的,很久以前却被外国人侵占了。现在这边长长的边境线附近都是无人区,我们再不好好看护,还会被别人偷占的。将来你长大了,一定要帮着阿妈好好守卫我们的边境线,每一寸土地都是解放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坚决不能丢失!”说这话时爷爷的语气是从没有过的郑重。索朗顿珠跟着爷爷找了一个醒目的高地,一起把国旗稳稳地插在上面。看着五星红旗迎风猎猎飘扬,少年索朗顿珠的心里不由得也严肃庄重起来。
索朗顿珠长到约10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全家人都很悲痛,但最伤心的仍是少年索朗顿珠。在他心里,爷爷是他最好的朋友,是他最初的启蒙老师,爷爷一肚子的精彩故事就是他的教科书,爷爷和他的故事教科书就是索朗顿珠人生的引路人。因为有爷爷陪伴,他才有了个丰富多彩的童年,为他的人生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今,索朗顿珠已经大学毕业,成长为一个二十多岁的精干小伙,爷爷去世也已经十多年了,但说起爷爷时他仍然一往情深,不自觉地流露出无限的崇敬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人总会衰老,再强大的生命也不能避免。刚强了一辈子的桑杰曲巴老人,即将告别他活了78年的深深热爱的人间家园,弥留之际,他给守在身边的两个女儿郑重叮咛道:“现在玉麦的路修通了,国家将来还会给这里通上电,还会有驻地部队,你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但是你们俩一定要记住,不管玉麦将来发展成什么样,也不管有多少人居住,你们永远不能离开这里!一定要守护好我们的每一寸国土,一定要替国家看护好每一寸边境线!”父亲的殷切嘱咐,卓嘎和央宗还有她们的孩子们都牢牢地记在心里。2003年时,玉麦的简易公路修好才一年多,电还是根本没影的事。后来的这些年,随着国家经济和国力的发展,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玉麦的发展变化很快。姐妹俩这才发现,父亲当年说的话,竟如神秘预言一样,一项一项逐步实现了!
8
只身坚守玉麦几十年的这户遥远的人家,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感动了很多人,西藏自治区各级领导获知情况后也非常重视。2006年,时任自治区书记的张庆黎同志亲自来玉麦考察慰问,与卓嘎乡长交谈后了解到,玉麦急需建个小学和电站,经过调查了解,这两个事情都是可以实施的,张书记立即责成相关部门尽快进行落实。
其时,玉麦乡已经从之前的4户人家壮大成了7户人家,是从1996年迁来的两户人家里分蘖出来的。这7户人家里共有5个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孩子们耽搁不得,建小学的事就成了首要紧急任务。很快,隆子县教育局委派本乡的高中毕业生巴桑次仁来玉麦任教。巴桑次仁忠厚老实、勤勉上进,读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高考时考中了西藏大学藏医学院,但自幼丧母的他体谅父亲一个人带大四个孩子的艰辛,自动放弃继续求学机会而坚决要求参加工作,以减轻父亲的负担。是年年底,巴桑次仁接受组织安排来玉麦乡报到,经过一段时间筹备,来年开春即正式开始给5个孩子上课。做事扎实认真的巴桑次仁,一人身兼全职,语文、数学、藏语全部教授之外,间插着还给孩子们教音乐和体育。三年下来,5个孩子全部以优异成绩升入山外的扎日乡小学继续读书。
2009年送走这届学生之后,村里再没有适龄孩子上学,小学自然停办,巴桑次仁遂想回县里去。卓嘎乡长极力挽留他,说玉麦的乡亲们需要他,又给他讲玉麦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人虽然不多,但要守护几百公里的边境线,其意义重大。巴桑次仁在玉麦工作的三年中,已经充分了知了卓嘎乡长姐妹和她们的父亲强烈的爱国护边意识和执着顽强的坚守,被一家人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此刻在卓嘎乡长的劝导下,他很快转变思想,决定继续留下来为这个边境乡的乡亲们服务。
其实,从2008年开始,在乡党委书记的安排下,巴桑次仁一直在兼着另一项工作,每天给孩子们上完课放学之后,他就去帮着建造乡里的电站基础设施。老書记说:“你是这里唯一的知识青年,只有你能看懂图纸,就请你多费些心!”事实上,巴桑次仁对建筑水电都是一无所知,但身边的其他人似乎比他更不懂,他只好想办法找资料一边摸索学习,一边思考着实践着。当电站的专用房建好后,发电设备也从山外运回来了。但是,除了一堆不会说话的仪器和几张写着密密麻麻小字的说明书外,没有任何专业技术指导,就让毫无专业基础的巴桑次仁用它来发电,小伙子一下被吓蒙了!他对着机器抓耳挠腮,找不到下手之处。与陌生的机器对视了一整天,依然一头雾水。天黑了,他对着同样一团漆黑的唬人的机器,流下了无助的眼泪,泪光中,又联想到长期以来忍受的孤独寂寞,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良久,透过哗哗的水流声,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卓嘎乡长那如母亲一样慈祥温暖的笑容,乡长一家在这里坚守了一辈子,她们曾经忍受过多么漫长难耐的孤独寂寞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而卓嘎乡长永远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自己堂堂男子汉,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逃脱就要哭鼻子,真是羞煞人了!想到这里,他迅速擦干眼泪,洗洗睡了。第二天早早起床,平心静气地对照说明书和仪器,逐字逐句地反复琢磨思考,慢慢地,理出了点头绪,静下心来继续深入。十多天之后,他请村民帮忙把仪器安装到位,又关起门来开始小心地调试,摸索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让机器正常运转,成功发出电来了!时间在2009年8月份。光明就是这样诞生的!巴桑次仁高兴极了,卓嘎乡长高兴极了,玉麦的全体乡亲们欢欣雀跃。玉麦乡从此结束了没有电灯的历史。
发电站开始正常运行之后,巴桑次仁并没有闲着,而是很快又被安排了新的任务。先是被派往山南职校学一年西医,2010年原乡医调走之后,巴桑次仁接任了玉麦乡的医生。次年,新的玉麦乡政府正式成立,下设玉麦村,巴桑次仁被任命为玉麦村的第一任村支书。接着,他又通过三年藏医函授学习,于2012年拿下了大专学历。2013年开始,受县组织部安排,巴桑次仁又在西藏大学文秘专业函授学习了三年。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的所有学习和工作,都没有耽搁他管理发电站,尽可能让发电站正常运转,为当地群众带来光明,是他坚定的信念。如今的巴桑次仁已然是一名成熟稳重的乡村基层领导,在玉麦这块磨练他也成就他的美丽地方,默默为乡亲们服务着,也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9
玉麦的路修通了。玉麦的孩子有学上了。玉麦的乡亲们有电照明了。在大雪没有封山的季节里,车子可以直接开进玉麦乡,开过三座钢架桥,驶到山谷里面的隆噶加萨,甚至比这里更深远的地方。玉麦的孩子入学率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卓嘎的三个女儿一个在读大学两个在读高中;央宗的儿子大学已经毕业,女儿正在读大学;其他7户人家的学龄孩子也都在学校读书。这样的美好光景,相信桑杰曲巴老人如果有知,定也会含笑九泉!但是,在国家的规划目标中这些还远远不够。国家要把这个隐在深山里的原生态乡村建设成具有现代气息的更宜居的美丽乡镇,把围绕边境乡村的裸露的几百公里的边境线纳入有效的管控中,让曾经为护边守疆做出重大贡献的边境乡民们享受到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更便捷更有序的科学管理和服务。这些目标计划,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会一步步推进实施。于是,继学校和电站成功建成使用之后,又经过几年筹备,2011年,有正规编制的玉麦乡党委和政府正式成立了,同期,与之配套的玉麦边防派出所也筹建完成而正式挂牌开始履行职责。一时间,距离隆子县城近两百公里、又隔着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山的偏远寂静的玉麦边境乡,因为一批年轻人的到来,因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的正常建立运行,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而显得生机勃勃、活力无穷,各项建设工作科学高效地展开了。
不久之后,玉麦乡境域内的电视信号全面开通,接着,全乡网络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继而,玉麦乡的九户人家三十多个居民,全都成了护林员和边境巡防员,每个人都享有国家发放的护林费和边民补助费,九户人家轮流着定期巡边和看护林木,彻底结束了由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父女三人单独守护一个乡一片林一道长达几百公里的边境线的艰难局面。乡里的牧业也取得了大发展,据2016年对全乡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显示,玉麦乡有草地52884亩,林地24万亩,放牧点兩个,全乡有牲畜428头,其中黄牛55头、犏牛26头、牦牛324头、马23匹。玉麦乡的境域面积有3644平方公里,实际管控面积1987平方公里,群众活动面积3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0米,距离县城隆子197公里。
与乡政府距离不远的玉麦边防派出所里更是一派生机。派出所建在一面山坡上,营区内被战士们打理得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他们还别出心裁地利用山坡上的自然地形和散布其间的大小石头,用红油漆借形就势地画上国旗、党旗或中国地图,或者写上“精忠报国、团结、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等励志标语,整个营区看起来清新而充满活力。由此可见,这是一支团结、奋进,颇具战斗力的公安队伍!
年轻的公安战士们来自五湖四海,来玉麦之前,他们想象不出与世隔绝是什么样子,而在这里待几个月就真切感受到了,尤其是在大雪封山的冬季里。这帮战士中却有已经在此待了五六年的,比如来自湖南郴州的肖立华士官,从派出所成立之初的2011年来了之后就再没离开过。所长徐杨刚也来了四年多了,他是2013年主动要求从机关单位调来的。漫长孤独的日子怎么度过?他们靠的是与当地百姓之间赛过亲人的温暖,靠的是战友之间更胜亲兄弟的深厚情谊,靠的是保一方平安和爱国护边的神圣使命,更有玉麦的卓嘎、央宗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一辈子执着坚守、顽强护边的精神鼓舞着、支撑着青年战士们。
除了战胜精神上的寂寞枯燥,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容忽视的实际困难。玉麦的水草很好,却不产粮食,蔬菜也很难种植,所有果蔬口粮都要从山外运进来,粮食还好储存,但果蔬就很难处理了。路途那么遥远,一次运得多了,往往吃一半坏一半,运得少了,又常常会断了顿。冬天大雪封山期间,车子开不进来,物资运到日拉山后,要靠人力搬运或借畜力驮运回来。即便是用马去驮运物资,人也得牵着马,跟马一起走,而那山路上的积雪,常常是没过膝盖甚至淹到人大腿根的,所有参加过雪中搬运货物的人,都会永远铭记那种举步维艰的感觉!开始的两年,因为没有经验,常常粮食蔬果都断顿。战士们因为营养不济,又要面对高寒缺氧的陌生气候,一个个口鼻干裂、面黄肌瘦的。有一次辗转运来了一筐苹果,因为路途太远,苹果已经蔫得表皮皴皱成褶,有的地方已经腐烂,却有战友毫不计较拿起来就吃,所长徐杨刚看在眼里不禁心疼得泪湿眼眶。后来他们尽可能合理安排、周密计划,至少保证基本口粮再没有断过。有一次不小心蔬菜又断顿了,卓嘎和央宗知道后,毫不吝惜地把自家房前屋后仅有的蔬菜全部拔了送给他们,带动其他村民也都纷纷拿着自家的所有蔬菜送来了,让战士们感动不已。
每有战友状态不好或心情郁闷时,战士们就用卓嘎和央宗,尤其是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独守边疆的事迹进行自我鞭策教育,以桑杰曲巴老人不计回报、忘我牺牲的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意志激励自己,也在战友间相互开导鼓励。慢慢地,所有人都平安度过了适应期,此后,一帮年轻人振奋精神,不论烈日严寒,每天有规律地严格训练、学习、工作和生活,日日年年,每个人都锻造出了一名优秀的公安战士本色的精神风貌。边境乡民们看到他们就有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油然而生敬爱亲切之情。
10
从方方面面看,玉麦乡现在的生活情景都是喜人的,一如卓嘎那安静和善的美丽笑颜。据悉,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玉麦的治理还有大动作,拟将玉麦建设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城镇。目前,针对新玉麦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乡政府再三强调,“因地制宜”是建设新玉麦首要考虑的因素。另外,政府计划从其他地方再迁来一些居户,安置于地势更开阔的隆噶加萨一带,恢复到西藏和平解放前的住户,作为反蚕食的措施之一。看来,玉麦的明天更加值得期待!
玉麦的现状,不仅一一实现了桑杰曲巴老人当年念叨了无数遍的愿望,许多事情的发展甚至远远超出了预期,看着欣欣向荣的一切,央宗常常不由自主地对卓嘎感慨:“如果阿爸桑杰曲巴还在,该有多高兴啊!”思古看今,姊妹俩不禁对党中央对政府对国家常怀着由衷的感恩之情。每次从电视新闻里面看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走访基层,和普通老百姓亲热自然地围坐一起的场景,她们尤其感到亲切和向往。有一天,新闻里面播报十九大之前,记者采访报导各行各业来自基层的心声的节目,忽然生出一个想法:何不写封信把玉麦乡的美好生活汇报给党中央,告知与习近平总书记呢?姊妹俩一商议马上就开始行动。
她们想,总书记肯定不认识藏文,当即去乡政府里找到一名援藏干部代笔。然后,俩人用藏语汉语交替着说,旁边有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跟着现场翻译,首先对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老乡长的一生作了简单回顾与介绍,接着汇报玉麦乡现在的美好生活,然后向总书记表达了她们对党和国家由衷的感恩之情,说她们将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守护家园、护卫边疆国土。给总书记的信很快写成了。信中所言是姐妹俩的真实心声,话语朴实、情感真挚,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于是大家想办法把信交给了去北京参加十九大的当地代表,委托人大代表将信带给总书记。
心声送达,姐妹俩就心满意足了。然而,令她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习总书记竟然给她们回信了!而且十九大一结束就马上回复了!自治区领导辗转送来了总书记的回信,并请人将信的内容当场翻译成藏语读给卓嘎和央宗姐妹俩听——
卓嘎、央宗同志:
你们好!看了来信,我很感动。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边境高原上,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我向你们、向所有长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你们这些话说得真好。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十九大刚刚召开,党将带领各族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麦这个曾经的“三人乡”,一定能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乡,乡亲们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听着习总书记亲切、温暖、充满力量的话语,姐妹俩激动得热泪盈眶,央宗又感慨道:“如果我们阿爸桑杰曲巴还在该多好啊!”“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卓嘎用平静坚定的语气念叨着,脸上又不自觉露出恬静和善的甜美笑容。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