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林业经营企业会计队伍建设现状及提升对策
——以福建省国有林场为例
2018-03-26姚祎
姚 祎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南平,353000
1 引 言
自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了第一部《会计法》至今,我国的会计法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和变革,其中多项涉及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上岗执业要求的具体规定。根据规定,曾经一度明确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人员的从业“上岗证”,但是这项规定现在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2017年1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修改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能力、遵守职业道德”。虽然从字面意义上看,会计证取消了,而且将导致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从业门槛降低,但是却对会计人员的从业活动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因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1]。同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结合林业生产特点制定了《国有林场(苗圃)财务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场(苗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该制度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2]。
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处理加工林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协助基层林业经营企业有效制定和完成计划并制定决策方案,成为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的严峻考验。林业会计人员如何快速适应时代和制度的变革,从长远来看整个基层林业经营企业的会计队伍建设的自身认知和人才培养都十分重要。
目前,国内学者对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研究一直集中在素质的提升方面。李志红等从延长培训时间、针对专项培训、加大监管力度等继续教育的角度,提出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具体方法[3];吉鹏飞等认为,要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从会计信息化入手[4];王谦等基于林业会计人员内外部心理压力,认为可以从政治、知识结构、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优化其素质,从而缓解其压力,以保证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5]。本文通过实地走访福建闽西、闽北、闽南和闽东地区的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员,调研福建省林业经营企业会计队伍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院校、行业、政府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对策。
2 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员的调查分析
2.1 调查目的
该调研旨在了解新会计法、新林场财务制度实施下,对林业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及会计人员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提升基层林业单位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使之适应时代变化。
2.2 调查对象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首位。国有林场是福建省林业基层经营单位。本调研对象限于福建省范围内的国有林场,按福建区域分布抽样,分别走访了闽东地区的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闽北地区的松溪国有林场、闽南地区的漳浦中西国有林场以及闽西地区的泰宁国有林场。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实际收回78份,有效问卷72份,有效率达90%。
2.3 调查结论
2.3.1 人员岗位构成单一
目前,福建省国有林场一般为独立经营核算单位,实行场长负责制,国有林场会计(财务)科下设财务科长、助理会计员和出纳三个工作岗位。财务科长主要负责财务收支计划编制、林业资金收入、支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及林场内各项资源资金管理;会计员主要负责各项林场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核算,并编制各项财务报表;出纳员主要负责林场日常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资金往来业务工作。
2.3.2 学历素质差异明显
基层林业经营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学历要求是大专及以上,大部分财务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调查发现,本科学历占39%,大专占46%,中专15%。中专学历明显不符合基层林业会计人员学历要求,有的学历虽在大专及以上,但非会计专业毕业,甚至只学过会计基础知识就从事财务工作。另外,提升在岗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只限于福建省林业厅组织的各项财务人员培训班及福建省财政厅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
2.3.3 男性居多且年龄断层明显,人才流失较快
由于基层林业经营企业一般地处山区,工作以及生活条件艰苦,财务人员性别比例失调,场长、财务科长及助理会计一般都是男性,而出纳员岗位女性居多。调研还发现,基层林场财务人员断层严重,资历较深的财务人员大多快到退休年龄,新晋财务人员在职时间较短,可见近年来基层林场财务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2.3.4 会计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会计归作为一项管理工作,依靠电算化对林业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必不可少。调研发现,虽然国有林场已经全部实现林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所有财务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和财务软件,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只在总账、应收应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系统管理等模块中应用,报表管理和供应链模块未能充分利用。此外,从被调研单位中均发现,目前的会计人员对林业统计、林业会计核算、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等涉林知识尚显不足,缺乏对林业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学习。
3 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现状分析
基于以上调研结论,明显看出福建省基层林业经营单位的会计队伍总体上不能较快适应新会计法、新林场财务制度带来的变化和影响。通过这些现状分析制约福建省基层林业会计队伍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员对基层林业行业认知不足
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对基层林业行业认知不足。不同林业经营企业招聘会计人员的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往往导致林业经营企业与会计人员在招聘与应聘期就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林业经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除了考试外无从知晓;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进入林业经营企业工作初期,对林业这种区别于一般制造业企业(国内大部分会计教材均以工业企业为案例)的行业相关管理知识相当匮乏。这种信息不对称,成了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少女性会计人员首先在心理上无法克服工作环境的障碍。
3.2 林业会计行业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
林业会计人员构成单一、业务水平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基层林业经营企业自身认为会计核算内容复杂性偏低,林业会计行业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大部分经济业务核算的方法和思路仍沿用几十年前的思维,导致基层林业经营单位会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相较于大中型企业而言比较落后,管理结构较为松散、工作模式呈现简单化。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财政、林业部门制定更新了会计法,并制定了新的《国有林场(苗圃)财务制度》,希望通过对林业行业会计规定的补充、更新、调整,借此加强对林业单位会计的组织结构规范和管理。
3.3 政府林业部门重视程度较弱
政府林业部门对会计人员的重视程度偏弱,导致林业基层经营单位会计人员招聘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福建省的基层林业经营单位均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为自身条件落后林业部门对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学历职称要求较其他行业相对偏低。好的就业愿景和人才引进条件,也是吸引会计人才的一种模式。政府林业部门如果加强对基层林业会计人才素质的重视和培养,也能克服这个问题。
4 提升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对策
4.1 林业经营企业对储备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
基于目前林业基层单位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主要以大专为主,可以大胆假设,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该回到起点,从职业教育部门开始入手规划,为在职人员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方式[6],让会计人员在培养阶段就能体会到将来自身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也就是要依托林业类职业院校的培养资源,大力培养适合林业经营企业实际需要的会计从业人员。
目前,福建省发展林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共3所,分别是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和福建三明林业学校,这3所院校均开设会计专业。然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却没有充分体现林业经营特点,详见表1。因此,建议职业院校应加强林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表1 福建省林业类院校会计类专业培养职业范围
注:以上资料均来自3所院校官网。
4.1.1 利用林业优势,创办会计(林业方向)特色专业
在党中央“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政策的号召下,林业部门退耕还林、大力补款扶持经济林和生态林的建设,林业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的高潮期。福建省的林业类院校也纷纷抓住这次机会,源源不断地为林业经济和林区建设培养大量人才。其中,林业类院校中的会计就可以利用自身与“林业”学科和“林”系经济的先天关系,创办有区域特色的会计(林业方向)专业。结合院校本身的林业传统和林学优势,培养适合林区环境的会计岗位人才,并且把它发展成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教育。首先,在基础性课程设置中,增加林学概论、种苗学等林业相关的林业知识,让学生认识林业环境;其次,在专业性课程设置中,增设林业会计、林业资产评估、林业信息系统管理等与林业经营活动的会计专业课程;最后,在实践环节中,直接带领学生深入基层林业经营单位,例如基层林场、贮木场、伐木场、采育场、林业站等,进行具体财会业务的认知、实习和操作。培养一批具有林业经营业务知识的财会人员,缩短财会人员到林业环境的工作适应时间,为基层林业发展做贡献。另外,还可以通过相关林业类课程的学习,解决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才对涉林知识欠缺的问题。
4.1.2 利用校企合作,引进林业会计名师,多角度加深职业培养
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利用“学徒制”和“订单制”等培养方式,从课堂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质。一方面,邀请林业基层单位的会计人员作为名师,来课堂指导学生的会计操作。把工作任务带进会计课程,用任务式教学生动学生抽象的会计原理知识。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深入基层林业单位见习、实习,帮助他们了解和熟悉林业经营企业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容走向基层林业会计岗位,以克服就业时学生对林业经营企业的陌生感和环境的落差感。
4.1.3 开设复合型会计课程
在大数据的推动下,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事业已经全面迈进了业务、财务、税务一体化的时代。林业类院校在会计专业发展上完全可以开拓视野,除了结合林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在财务、税收、信息化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成本管理会计、林业资产管理、林业投资分析等综合性林业财务管理课程,以适应《国有林场(苗圃)财务制度》等制度的变化,培养掌握会计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管理型会计人员[7]。
4.2 会计行业协会协同规范管理
虽然会计从业资格证已取消,但会计行业协会仍可以按照一定评价标准,考核林业系统会计人员。对于林业经营企业来说,可以从林业会计行业入手,把绩效制度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利用行业考核和交流学习,在源头上提升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时规避了单一的会计核算型模式的故步自封[8]。从职业胜任能力角度,通过林业会计人员培训、技能等级考评等方式,提高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4.2.1 林业会计内部组织结构优化
林业会计行业内需要对林业会计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保证会计部门接受基层林场长的直接领导,服从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核算和资金调动的分配。根据林业经营管理体系的要求对其他的职能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和定位划分,加强内部控制和检查监督,以外力提升基层林业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4.2.2 初级基层林业会计人员考培为主
对初级基层林业会计人员,主要以各种会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为主进行培训和考核,通过培训和考核,使他们能够夯实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础。国家林业相关部门可以成立林业会计职业委员会,通过林业会计专门行业的资格证书解决会计人才结构单一并无从考核的问题,甚至可以应用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考核上。以考核为学习的压力,达到知识和素质的与时俱进。
4.2.3 高层次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和交流
对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林业会计行业主要以统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预算为主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加强他们的资金观念和风控意识。闭门造车是不会带来发展的,在基层林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可以实现行业内资讯、会计工作的横向交流,同时更能在此交换不同林场会计业务遇到的困难,相互探讨和取长补短以达到深化交流共策发展的目的。
4.3 政府林业部门政策优先保障
虽然事业单位编制的“铁饭碗”能提供给会计人员稳定的工作,林业相关管理知识通过自我进修可以完善,但是林业经营企业的工作环境偏僻艰苦和统计核算种类繁多且方法多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人员工作的稳定性。财会工作作为基层林业经营企业进行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资源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因此,政府层面建议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林业经营企业的职工生活,引进人才到林业经营企业就业,给予安家落户的政策倾斜,进一步解决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才断层严重的问题。
4.3.1 基层生活落实补助
基层林业经营单位一般地处偏僻,与外界沟通不便,建议政府林业部门对基层青年林业会计人员给予生活补助,特别是在住房、养老以及薪资补贴方面政策落实到位。虽然基层林场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艰苦,但是能从本质上做到员工的家安、事达、心顺,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才的人员流动性降低,为基层林业经营单位的会计人才结构和年龄层次合理化提供保证。
4.3.2 政策大力向基层倾斜
政府的政策支持,将会带动林业行业的整体发展。只有林业部门自身发展了,才能改变社会对传统基层林业单位艰苦、落后的印象,也会带动会计人员自身工作和创新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为提升自身素质做出努力。
5 结论与展望
在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新《国有林场(苗圃)财务制度》普遍执行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闽西、闽东、闽北、闽南地区的国有林场进行抽样调研问卷,深入基层单位分析林业经营企业会计队伍的现状,探讨培养林业经营企业财务人员的新方式,以促进我国林业经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两新规并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不能更好地衔接,优化基层林业经营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则无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绿色生态事业。因此,应以林业类职业院校为主,加强林业会计职业专业化建设,塑造新一代林业人实干的作风;会计行业协会辅助,加强林业会计执业资格考评,结合薪酬奖励制度鼓励林业会计人才自身素质提升;政府林业部门重视,加大政策倾斜,减少林业基层会计人员流失等三方入手合力提升当前林业经营企业会计队伍素质。
本文在调研中采用抽样问卷形式,以福建省为例分析福建省四大林区国有抽样调研对象的共性特征,下一步拟进一步调研并比较分析林业发达地区和林业欠发达地区对基层林业企业会计职业的重视程度问题,以及林业会计人员未来生存发展的对策,共同构建绿色经济时代林业经营企业会计职业发展的良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