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研究

2018-03-26

巢湖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评价

鲁 兵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4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我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一直采用“学校主导”模式,由于行政体制和市场机制之间缺少有效的联动机制,导致具体工作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在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联动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例如在德国,各行业协会分别建立了面向本行业的职业培训信息平台,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所(BIBB)建立了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平台,以协调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各环节紧密配合,有序进行。

目前国内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信息平台基本上都是以政策、研究成果发布和课程资源共享为主要功能,属于静态的信息发布平台,并不能作为实操层面的动态工作平台来使用。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互联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1 研究任务和方法

1.1 研究任务

构建校企合作信息化工作平台的任务是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企业生产的有效结合和有序运行,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实现学校、企业、行业以及相关社会机构之间的全面沟通合作,形成学校、企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师傅和学生之间的动态交流,并遵循中国教育行业标准(JY/T xxxx-2012)和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CELTS),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相关数据模型。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关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要求,通过数据整合和分析,构建具有标准化、开放性、共享性、智能化和模块化等特征,支持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支持面向学校、面向企业、面向行业等多种模式的应用,支持学生、教师、师傅等多类型的用户功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互联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该平台不仅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而且是一种能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动态协作的信息化工作平台。

1.2 研究方法

信息化工作平台的研究方法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企业运行规律和学校办学规律,研究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将其映射为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完成平台系统的开发。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根据应用效果和反馈信息修改系统功能,完善工作机制,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图1为校企合作信息化工作平台的研究模型。

图1 研究模型

2 功能分析和设计

根据构建校企合作信息化工作平台的任务,系统应包括校企信息管理、项目组织管理、工作过程管理、学生综合评价、互动教学平台、职业发展平台、双师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各项功能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该平台的系统功能框图见图2,系统用例图见图3。下面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关键过程所对应的系统功能进行论述。

图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功能框图

图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系统用例图

2.1 校企合作信息管理

全方位信息共享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来自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信息共同构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来源。信息管理包括企业信息管理、学校信息管理、信息分析整合和综合信息管理等功能。其中企业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建立和维护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基础信息、生产计划、培训计划、岗位信息、师傅信息、共享资源信息等,其基础数据来源于企业MIS或ERP。学校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建立和维护学校信息,包括学校基础信息、教学计划、教师信息、学生信息、共享资源信息等,其基础数据来源于学校的数字校园系统。综合信息模块用于新闻发布、成果展示、共享资源、人才供需等公开信息。

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各方信息的分析和整合,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和工作计划,并选择公开方式、一对多方式或多对多方式进行信息发布或共享,实现招生与用人、教育与生产、专业与职业、教学与培训、实习与就业之间的信息关联。

2.2 校企合作项目组织管理

随着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深入,合作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常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形式包括实习、实训、联合培养、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等等。为了方便管理,可将采用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为各种类型的项目,对不同类型的项目按其特定的目标、计划、过程、考核方案进行管理。项目组织管理由教务管理员负责,包括项目分类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团队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和项目考核评价等功能。

以顶岗实习项目为例,其项目类别为“顶岗实习”,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编号、类别、名称、时间、地点、人数、参与单位等基本信息,以及项目计划(任务书)、校企生三方协议书等;项目团队管理的任务包括指导教师(师傅)委派和实习生分组,其中教师、师傅和学生信息来自于信息管理模块;统计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工作过程管理模块和互动教学平台,其结果用于对项目和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图4为项目组织管理子用例图。

2.3 校企合作工作过程管理

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按项目计划(任务书)中的目标、进度(时间节点)、内容和考核办法,将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具体工学任务,进入工作过程管理阶段。工作过程管理由具体项目的负责人负责。工作过程管理包括任务类别管理、任务信息管理、学生考勤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学生成绩评定、指导日志管理和教研主题管理等功能。

仍以顶岗实习项目为例。工学任务类别根据任务的岗位性质、任务难度等情况定义。任务信息包括任务编号、类别、名称、时间、参与人员、内容、考核方式等。工学任务信息与课程、知识点、技能等信息相关联,作为互动教学平台中学习内容推送的依据。学生考勤记录来自于互动教学平台中学生签到的情况。统计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学生任务执行情况、出勤情况以及在互动教学中的活跃度,其结果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并经过相应处理后记入学生工学成绩库。指导日志管理和教研日志管理用于教师(师傅)指导工作和教研工作的过程记录和档案管理。图5为工作过程管理子用例图。

图4 项目组织管理子用例图

图5 工作过程管理子用例图

2.4 校企合作互动教学指导

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教与学、研与用、教学与生产实践、专业与职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实时性、互动性更强。线上互动教学平台作为线下开展实际工学活动的辅助教学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之间的对接。

互动教学包括教师、师傅之间的互动教研、学生与教师(师傅)之间的互动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互动教学通过按不同主题或不同主线灵活构建的互动教学空间来实现。教学空间可以按综合指导平台、专业课程教学平台、教师和师傅的教学网站、博客等形式来分类组织。结合互动教学平台的内容推送功能,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或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进入多个教学空间进行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录入其个人学习档案库。每类教学空间的主题或视角不同,但信息互通。

以“实践教学综合指导平台”为例。该平台的作用是在校外实习实训期间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以及开展计划性、针对性、综合性的互动指导教学和教研活动。在该平台中,以与项目编号相关联的项目组方式来组织用户,功能包括工学任务布置(教师、师傅)、任务领取和提交(学生)、分类指导交流(师生)、学习内容推送(教师、师傅)、学习内容获取(学生),以及教师、师傅教研交流等。其中指导交流的类别包括通知发布接收、任务针对性指导交流、毕业(课程、项目)设计(论文)指导交流、就业指导交流、心理辅导交流等。指导交流活动都以任务方式分类组织。该平台的实时数据作为工作过程管理模块中数据记录、统计、分析的数据源。图6为综合指导平台子用例图。

图6 综合指导平台子用例图

2.5 学生综合评价

学业评价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人才选用和学生职业取向的参考依据。目前高校对学生学业的综合评价普遍采用综合素质测评的方法,测评内容一般包括德、智、体、能四个方面,评价依据通常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课程成绩、奖惩情况等。而大量的调查数据反映,企业选人的关注点按重要程度依次为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且不同企业对不同岗位的选人要求也不尽相同。学校的综合测评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用人的关注点。

本文提出的学生综合评价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以不同行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和具体企业的定制化需求为目标,设定不同的评价因子,选用不同的评价模型,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情景中获得的数据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结果更具真实性,有助于实施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明确学生的职业定位和发展路径,提高企业人才选用的精准性。

学生综合评价模块的功能包括评价因子设置、评价模型生成、职业能力分析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功能。以学校的学生综合测评系统数据为基础,增加了职业能力评价功能,采用职业能力定制化评价模型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帮助学校进行教学整改,帮助实现企业精准用人,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定位和发展。

3 结语

利用校企合作信息化工作平台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实现了“互联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目标,推动了职业教育机制改革。本文中研究并实现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