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与成效
2018-03-26余淼,任杰
余 淼,任 杰
(临沂市水利局,山东 临沂 276000)
2013年7月,临沂市成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2017年12月,临沂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试点期间,临沂市累计投资140多亿元,实施了水系连通等10大类、119项工程项目。经过多年探索,临沂市初步总结出了既符合自身特色、又适宜推广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传承红色,保护绿色,打造蓝色”,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临沂样本”。
1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
1.1 传承红色
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临沂市高度重视沂蒙精神、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这里绿染四季,碧水映城,沂蒙精神再一次焕发出她崭新的生机,千万沂蒙儿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努力建设一个新时代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潮中唱响了红色热土、绿色家园的宏大乐章。
1.2 保护绿色
沂蒙山区是强度以上侵蚀面积的主要分布区。临沂市按照“山顶护林戴帽,山坡经济林缠腰,山下小平原成片,沟道小塘坝成串”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2012—2016年,完成109条重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291 km2,与基准年2011年相比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14.5%。另一方面,临沂市在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水系绿化、城区绿化、环城森林建设,提高城区绿化率。对现有沿河绿化带,增加乔木树数量,纵横拓展绿带区域,组团式构建沿河森林景观点,实现城区水网“一河清水、两岸绿色”。
1.3 打造蓝色
建设岸堤水库、沭河源头、跋山水库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让源头之水更加纯净。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11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淮河流域核查夺得第一名。实施中心城区清水工程,全面关闭沿河直排污水口,提高中心城区水安全保障能力。通过立体化生态修复,建成长达15 km全国最大的武河人工湿地,日均净化中水30万t。在全国率先开展河道底泥重金属治理,实施沂河沂水段河道底泥重金属治理和生态修复,探索内源治理新模式。
2 试点工作成效
2.1 城市水系连通与生态治理
1)横向。编制完成了《临沂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对城区内河实施连通工程,增强了防洪能力,改善了环境,提升了水质。沂河、沭河及运河三大水系联通。建设了涑祊双向调水工程,实现了汛期涑河城区段水位平稳,并可在枯水期通过祊河为涑河及时补充水源。引涑入青、引涑入陷等一系列区域水系连通工程,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又实现了水资源优化调配。实施了茶山拦河坝引水至柳青河,葛沟拦河坝引水至李公河工程,保障了柳青、李公河的水生态环境用水,实现了河河四季常流水、流清水。
2)纵向。通过干支流闸坝,增强雨洪资源利用和中水回用能力,增加了城区河道蓄水能力。编制梯级闸坝防洪联合调度方案和非汛期水资源调度方案,提高洪水调控能力和季节性河流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增强水体的纵向连续性。充分尊重和利用河道的自然蜿蜒性,充分利用河道两岸的沙丘、高地等微地形布置河道岸线。
3)垂向。采用生态、透水、景观、亲水等护岸型式,让河水与两岸地下水自由互补,让水生植物自由生长,为更多的水生物提供了栖息、生存、繁殖的空间,达到水、岸、滩的生态过渡。
2.2 沂蒙山区小流域生态修复
针对沂蒙山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现状,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开展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建设。一是因地制宜、广开思路,发挥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国家资金的引子作用,放大水土保持资金的社会作用;二是积极与当地农业专项合作社、承包大户结合,促进了治理成果的管护,扩大了治理成效;三是积极同当地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发挥多重生态效益,走出各具特色的小流域治理之路。同时,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国策教育进党校、进课堂活动,提高全社会生态安全意识和水土保持防治理念,推进水土保持依法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
2.3 人工湿地水质提升网络建设
临沂市按照“点源-污水处理厂-湿地-河流”模式,每个县(区)都实施“千亩湿地”工程,在每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下游配套建设潜流、表流相结合的人工湿地,12条重点出境河流全部实现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人工湿地水质提升网络。
2.4 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探索
2014年7月正式实施《临沂市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办法》,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从考核因子、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监测数据、数据核定、资金上缴、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进一步强化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了全市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市国、省控断面达到目标要求和南水北调调水水质安全;2014年10月出台《临沂市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在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主要河流流域、区域大气环境、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生态湿地等生态环境领域,逐步建立补偿架构科学合理、补偿资金来源明确、资金使用管理监督规范、补偿配套制度完善、补偿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2016年11月重新修订了《临沂市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办法》,进一步落实了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强化监督管理,确保临沂市国、省控断面达到“十三五”水质考核目标要求。
2.5 古今交融的水文化载体挖掘等方面
临沂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挖掘独特资源,通过不同类型的水文化载体,全面彰显“文之邦”的独特魅力。沿河建设了百里健身长廊。打造公益性渔业文化活动品牌——沂河放鱼节。临沂市规划展览馆内设置“大水城”壁挂模型、水上廊道立体模型、总体规划模型和180度环幕影院、电子查阅书、水幕长廊等。临沂市书法广场是滨河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文化公园。建设完全依托滨河景区滨水、绿地等环境资源,充分融汇生态设计理念,注重环境艺术与书法广场的有机结合。
3 结语
3年试点期间,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效益方面,全市的水土流失治理率、水体质量、林木覆盖率以及生物多样性都得到了明显提升。社会效益方面,全市城乡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市水利景观有了显著提升,沂蒙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水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深入人心。经济效益方面,试点建设降低了洪涝损失,通过提高用水效率降低了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的成本,有效改善了投资环境,在构建节水型社会的同时维持着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