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糖类物质差异鉴别掺假蜂蜜技术研究进展

2018-03-26张萌张路瑶陈瑞盈高靖静卢新彭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年19期
关键词:糖类寡糖糖浆

张萌,张路瑶,陈瑞盈,高靖静,卢新,彭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天然蜂蜜是由蜜蜂科、蜜蜂属昆虫中的意大利蜜蜂或中华蜜蜂从植物活体或植物活体分泌物中采集植物花粉,混以其自身唾腺的特殊分泌物,经过充分转化、酿造,最终贮藏于蜂巢中等待成熟的天然甜味物质[1]。蜂蜜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其所含营养成分有180余种。天然蜂蜜含有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糖类物质,同时还有少量的蛋白质、酶、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芳香化合物和多酚[2]。不同蜜源的蜂蜜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尤其是挥发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不相同[3]。据研究报道,天然蜂蜜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炎、调节血糖等生物学功能[4]。常年饮用蜂蜜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钙吸收、促进消化和改善胃肠道疾病、防治部分疾病、调节血压血糖等[5]功效。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因为其天然的来源、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蜂蜜及其相关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们的青睐。我国是蜂蜜生产、消费和出口的大国。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和2015年我国蜂蜜的总产量分别为48.14万吨和47.73万吨,出口总量分别为12.83万吨和14.48万吨。然而,因为蜂蜜具有成本较高、产量不足、易于掺假等特点,部分黑心厂家在纯蜂蜜中掺入糖类物质或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从而谋取暴利。2017年,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欧盟市场中超过14%的蜂蜜商品中存在掺假现象,而掺假蜂蜜大多来自我国。这种恶劣的掺假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和合法生产者的正常权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蜂蜜产业的发展和出口贸易[6]。

迄今为止,市场上蜂蜜掺假的手段多种多样,而且在不停发展。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蜂蜜掺假手段主要有3种。一种是利用色素、香精、增稠剂等添加剂调配假蜂蜜。另一种是在纯蜂蜜中掺入各种添加物。最简单、原始的添加物是水、蔗糖、羧甲基纤维素等物质,而这些掺假蜂蜜通过简单的检测技术就可以鉴别出来。近几年掺假蜂蜜中主要掺入果葡糖浆、甜菜糖浆、木薯糖浆、大米糖浆、小麦糖浆等和蜂蜜中糖分比例十分相似的糖浆。较难以检测的掺假手段是以次充好,将廉价蜂蜜与高价蜂蜜混合,再充当高品质蜂蜜高价卖出[7-8]。

目前,国际上对鉴别蜂蜜掺假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视。根据蜂蜜掺假的特点,科学家们已经研发了很多鉴别技术,包括酶活检测法、同工酶检测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电子舌技术、质谱法等[9]技术。根据GB 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中的规定,一般蜂蜜中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应不低于60 g/100 g,蔗糖含量不高于5 g/100 g。我国已经制定了多种国标检测方法鉴定掺假蜂蜜,如GB/T 21533-2008《蜂蜜中淀粉糖浆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 18932.2-2002《蜂蜜中高果糖淀粉糖浆测定方法 薄层色谱法》、GB/T 18932.1-2002《蜂蜜中碳-4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等。这些国标检测方法虽然可以鉴别出掺入蔗糖、饴糖等成分的掺假蜂蜜,但是对于掺入果葡糖浆、葡萄糖浆等较高明的掺假手段却难以检出[10]。由于目前的掺假手段还是以糖浆掺假为主,且蜂蜜中的糖类物质(如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寡糖等)在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与掺假糖浆有一定区别,因此以糖类物质为标记物可以作为鉴别蜂蜜是否掺假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糖类物质差异鉴别掺假蜂蜜的技术进行综述,包括以下5种鉴别技术:(1)基于寡糖组成差异的鉴别技术;(2)基于糖类物质植物来源差异的鉴别技术;(3)基于糖类物质热力学特征差异的鉴别技术;(4)基于糖类物质光谱差异的鉴别技术;(5)基于糖类物质旋光性差异的鉴别技术。

1 基于寡糖组成差异的鉴别技术

1.1 寡糖组成及含量差异

天然蜂蜜中主要的组成成分是糖类物质,以单糖为主,包括果糖(约占38.5%)和葡萄糖(约占31%)。天然蜂蜜中还含有少量寡糖和多糖,其寡糖主要包括二糖(如麦芽酮糖、蔗糖、海藻糖等)、三糖(如麦芽三糖、吡喃葡萄糖基蔗糖等)、四糖和五糖[11-13]等。天然蜂蜜的糖类物质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蜜源植物、地域差异、季节、蜂种、酿造时间等[14]。现今市面上对蜂蜜进行掺假时多使用各种糖浆,虽然这些糖浆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和比率与天然蜂蜜十分相近,但二者在寡糖组成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果葡糖浆等通过工业化水解制成的糖浆中会含有水解不完全的聚合度大于5的寡糖,因此掺入果葡糖浆、淀粉糖浆等糖浆的蜂蜜中会含有聚合度大于5的寡糖,而天然蜂蜜中不含有此类寡糖[15];高果糖菊粉糖浆中含有较多菊粉三糖而天然蜂蜜中没有[16]。寡糖的糖链越长,其疏水性就越强,根据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分离和浓缩样品中的寡糖以供掺假鉴别。因此,根据掺假蜂蜜与天然蜂蜜中寡糖组成的差异,我们可以对二者进行鉴别。

1.2 色谱法

任雪梅等[17]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掺入不同类型果葡糖浆的蜂蜜进行掺假检测。先用活性炭-硅藻土柱将果葡糖浆中的高分子糖分离、浓缩,然后用(1+1)乙醇溶液洗脱,最后采用TLC法进行检测。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得出结论:TLC法可鉴别出掺入F42、F55型果葡糖浆的掺假蜂蜜而无法鉴别掺入F90型果葡糖浆的掺假蜂蜜。邓勇等[18]利用TLC方法,以正丁醇-异丙醇-醋酸-水(体积比为 7∶5∶1∶2)为展开剂、苯胺-二苯胺-磷酸溶液(用200 mL丙酮溶解4 mL苯胺、4 g二苯胺和20 mL磷酸)为显色剂,使用G60薄层硅胶板对天然蜂蜜和市售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类成分进行快速鉴别,发现某些市售蜂蜜中含有不同于天然蜂蜜的寡糖条带,表明以此为依据可快速鉴别掺假蜂蜜。

张存洁等[1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验法,根据天然蜂蜜和高果糖浆(high fructose syrup,HFS)中高寡糖组成的不同,通过活性炭-硅藻土柱去除样品中的单糖和少量二糖,然后对样品中的寡糖进行分离和浓缩,最后进行HPLC分析。通过观察各个样品的HPLC图谱,发现天然蜂蜜中不含有高果糖而HFS中含有微量高果糖,并可以此为依据鉴别HFS掺假蜂蜜。Shaoqing Wang等[1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efractive index detection,HPLC-RID)对淀粉糖浆和天然蜂蜜中的糖类物质组成进行比较,发现淀粉糖浆的色谱图中出现天然蜂蜜中没有的聚合度大于5的重叠峰。王瑞忠等[20]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验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在果葡糖浆、麦芽糖浆和其蜂蜜掺假样品中均检测到了五糖以上的寡糖。该方法的检出限为5%。张睿等[21]利用高效液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r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PLC-Q/Orbitrap MS)建立了寡糖轮廓分析法,该方法可在10 min内根据麦芽七糖的保留时间和离子对的相对丰度比定性判断蜂蜜中是否掺有淀粉糖浆。

CORDELLA等[22]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倍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ion,HPAEC-PAD)分析不同植物来源蜂蜜的糖分特征,同时采用数学法将原始数据进行数据矩阵构建,区分不同糖分的特征。由于玉米淀粉转换为玉米糖浆时,多聚糖因不易被酶水解而得以保留,但天然蜂蜜中多聚糖的含量很低或很难检出。因此,可以多聚糖作为标记物鉴别蜂蜜是否掺假。MEGHERBI等[23]采用HPAEC-PAD对天然蜂蜜和掺假样品进行检测,样品先用反相固相萃取法除去单糖和低聚寡糖,然后浓缩多聚寡糖,再利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最后用脉冲安倍检测器进一步检测样品中的糖类成分。结果发现:掺假蜂蜜样品中含有聚合度为11~17的多聚寡糖,而天然蜂蜜中不含有。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出添加1%玉米糖浆的掺假蜂蜜。

A.I.Ruiz等[16]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gas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分别检测掺入5%、10%和20%高果糖菊粉糖浆(high fructose inulin syrup,HFIS)的蜂蜜和天然蜂蜜,通过对其果糖、蔗糖、果糖二苷、菊粉二糖、菊粉三糖等物质的定量检测,发现纯蜂蜜中不含有菊粉三糖,而HFIS中菊粉三糖的含量较高。因此,可以菊粉三糖为标记物鉴别HFIS掺假蜂蜜,这种方法的检出限是0.03 mg/g。

2 基于糖类物质植物来源差异的鉴别技术

2.1 糖类物质的植物来源差异

根据CO2同化的最初产物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最初产物为3-磷酸甘油酸)、C4植物(最初产物为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些植物。C3植物有小麦、大豆、棉花等。C4植物有玉米、甘蔗、高粱、苋菜等。因为两种植物中碳循环的途径不同,所以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分馏程度不同,故导致不同植物中13C/12C(也可用δ13C表示)值的差异。一般情况下,C3植物的δ13C值在-2.1%~3.2%之间,C4植物的δ13C值在-1.2%~1.9%之间[24]。而大多数蜜源植物是C3植物,掺假糖浆一般来源于C4植物。当天然蜂蜜中掺入一定量糖浆后,其13C/12C值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可根据样品δ13C值的差异鉴别蜂蜜中是否掺入C4植物糖浆。

2.2 稳定同位素法

G.J Padovan等[25]利用13C/12C检测40个进口蜂蜜样品的真伪,并通过在天然蜂蜜中掺入不同含量的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high fructose corn syrup,HFCS)确定该方法的检测限。最后得到结论:掺入1%~10%蔗糖糖浆的假蜂蜜和其蛋白质的δ13C值均小于1%,蔗糖的δ13C值的范围为1.133%~1.178%,HFCS的δ13C值的范围为0.970%~0.978%,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0%。Adnan等[26]利用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elemental analyzer-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EA-IRMS)分析系统分析了31个纯蜂蜜样品和43个商业蜂蜜样品的13C/12C值,测得土耳其蜂蜜的13C/12C值(-2.330%~2.758%)和其蛋白质的13C/12C值(-2.413%~2.676%),经过分析,检测出商业蜂蜜样品的掺假率约为23%。胡柳花等[27]利用稳定碳同位素质谱法检测天然蜂蜜中掺入蔗糖或玉米高转化糖浆前后样品的13C/12C值,结果表明,天然蜂蜜样品的13C/12C值随蔗糖或玉米高转化糖浆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天然蜂蜜中蛋白质的13C/12C值则无明显变化。陈亚威等[28]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使用Flash 2000元素分析仪,通过比较掺假前后总体蜂蜜δCH值和蜂蜜蛋白δCP发现:当掺入不同质量和不同糖浆种类时,总体蜂蜜δCH呈现有规律性变化,而蜂蜜蛋白δCP几乎不变。该方法快速高效,可准确鉴别C4植物糖浆掺假蜂蜜,其精度大于0.015%。

3 基于糖类物质热力学特征差异的鉴别技术

3.1 糖类物质热力学特征差异

因为天然蜂蜜和掺假糖浆的化学组成不同,故二者的热力学特征也具有较大差异。当在天然蜂蜜中人为掺入糖浆后,天然蜂蜜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热力学特征也因此改变。根据这一原理,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通过程序控制温度变化,在温度变化的同时,检测二者吸热或放热的速率,从而测定掺假蜂蜜与天然蜂蜜的热力学特征参数(如玻璃化温度Tg、熔化焓ΔH、比热容ΔCP等),并对二者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鉴别蜂蜜是否掺假。

3.2 差示扫描热量法

黄文诚[29]应用Mettler-Toledo 822c型差示扫描热量仪跟踪3种纯蜂蜜、各种类型糖浆及其混合物的热行为,发现大多数天然蜂蜜和糖浆的玻璃化有明显差别,添加了糖浆的掺假蜂蜜的Tg值降低、ΔH值升高。实验室条件下,该方法可检测出掺入5%~10%糖浆的蜂蜜样品。Sopade等[30]利用DSC分别研究了葡萄糖-果糖混合物和5种天然蜂蜜对淀粉糊化的影响。周国燕等[31]利用DSC研究了掺入不同质量HFS的段树蜂蜜的Tg值的变化规律,发现纯段树蜂蜜的Tg值约为-55.45℃,高果糖浆的Tg值约为-60.86℃。当HFS的掺入量小于10%时,段树蜂蜜的Tg值变化不大,无法准确鉴别其是否掺假。当HFS的掺入量大于10%时,段树蜂蜜的Tg值与HFS的掺入量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但作者同时提出,当掺入含有一定量水分的糖浆时,掺假蜂蜜的水分含量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样品的Tg值,这可能会影响该方法的准确性。陈桂云等[32]应用主成分分析和二维相关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以HFCS为添加物的掺假蜂蜜在30℃~100℃温度范围内的DSC特性曲线信息,为鉴别蜂蜜是否掺假提供了方便简单的分析方法。

4 基于糖类物质光谱差异的鉴别技术

4.1 糖类物质光谱差异

不同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分子结构存在差异,有机化合物中不同的官能团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特征吸收,如蜂蜜中有机化合物的含氢官能团对某一波长范围内的光的吸收光谱的位置和强度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对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蜂蜜中含量较多的有机化合物为果糖和葡萄糖。当在天然蜂蜜中掺入不同的外源性糖浆时,蜂蜜的光谱图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分析蜂蜜样品的光谱图可以有效地检测蜂蜜样品的质量和判定蜂蜜样品是否掺假。

4.2 光谱法

邱琳等[33]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光谱仪,采用积分球透反射采集透反射光谱,经过处理后可检测出蜂蜜中果糖、葡萄糖、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赵延华等[34]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扫描范围4 000 cm-1~650 cm-1,分辨率为8 cm-1,扫描信号累加32次),分别比较了4种天然蜂蜜和掺入不同含量葡萄糖、蔗糖和果葡糖浆的蜂蜜样品的多个特征吸收峰位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衰减全反射检测附件及Specturm红外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快速检测出3种掺假蜂蜜的掺假成分以及掺假量,其检出限为10%。Sivakesava等[35]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判别分析甘蔗糖浆掺假蜂蜜样品,检出率最高可达96%。徐天扬等[36]应用中红外光谱法结合线性支持向量机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可稳定准确地鉴别出椴树蜜、荆条蜜、油菜蜜、洋槐蜜和荔枝蜜五种蜂蜜的品种。陈兰珍等[37]以蜂蜜中是否含有C4植物糖为依据鉴别蜂蜜真伪。该方法具体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同时使用判别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关样品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其中建模集样本的假蜂蜜辨别正确率均大于91%,这为掺假蜂蜜鉴别技术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

Paradkar等[38]使用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仪,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偏最小二乘法、线性判断分析和典型变量分析对分别掺入甘蔗糖浆和甜菜糖浆的蜂蜜样品进行分析,掺假物含量辨别准确度可达96%。李水芳等[39]利用拉曼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法鉴定甜菜糖浆掺假蜂蜜,其训练集十折交互验证的正确率可达90.4%,预测集预测正确率可达95.4%,为鉴别蜂蜜是否掺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张欣[40]采用拉曼光谱技术鉴别分别掺入蔗糖、葡萄糖和蔗糖葡萄糖混合物的蜂蜜样品,先利用中心化方法处理光谱,然后建立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校正模型,其模型验证错误率均低于0.04,预测集预测正确率为100%,但掺假量越小,错判率越高。

阎政礼等[41]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内标物,通过吸收峰面积与氢质子数成正比的关系,准确测出了蜂蜜样品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7%、0.33%、1.34%。刘芸等[42]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掺假蜂蜜和天然蜂蜜地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该模型对判别真假蜂蜜的解释能力为90.5%,对未知蜂蜜样品的预测能力可达75.5%、识别率可达85.7%。陈雷等[43]采用氢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对180个果葡糖浆掺假量的掺假蜂蜜样品和303个纯油菜蜜样品进行研究分析。实验发现:当果葡糖浆含量较低(5%)时,二者的图谱差异不明显;当果葡糖浆含量较高(50%)时,蜂蜜中某些物质的特征峰明显下降。据记者王崇民报道[44],2017年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个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FoodScreenerTM创新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以快速鉴别蜂蜜产品的真伪、辨别蜂蜜的原产地和来源,还可以测量蜂蜜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这对蜂蜜市场的规范性有极大的促进。

尹春玲[45]采用二维荧光分析法检测样品,然后对样品的发射荧光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可以清楚地鉴别出纯枣花蜂蜜、纯洋槐蜂蜜和假蜂蜜(由果糖、葡萄糖、红糖按一定比例配置)。赵杰文等[46]通过实验对比表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法是一种有效、快速、简便、无损的鉴别大米糖浆掺假蜂蜜的技术手段。

5 基于糖类物质旋光性差异的鉴别技术

5.1 糖类物质旋光性差异

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使偏振光通过时方向改变的能力(即旋光性),准确测定物质的旋光度有利于帮助我们分析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天然蜂蜜中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糖,其水溶液旋光向右,故也称右旋糖。果糖是一种酮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旋光性与葡萄糖相反,属于左旋糖。蔗糖是一种双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具有旋光性,但不具有变旋光现象。蜂蜜的旋光度值随其成分和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天然蜂蜜多为左旋,旋光度为-2°~2°之间。如果人为掺入蔗糖等其他糖类物质,其左旋的旋光度会发生改变,甚至变为右旋[47]。因此,根据以上原理,可通过测量样品的旋光性和旋光度,鉴别蜂蜜中是否掺入果糖、蔗糖等其他糖类物质。

5.2 旋光法

史琦云等[47]通过测定和分析16种蜂蜜及其掺入糖稀、蔗糖、果糖和转化糖后的旋光度,发现:随着掺入糖稀和蔗糖的量增加,大多蜂蜜的旋光度向右旋变化;随着掺入果糖和转化糖的量增加,大多蜂蜜的旋光度向左旋变化。故而得出结论:不同种蜂蜜掺入糖类物质的浓度不同,其旋光度值呈线性变化。该发现为检验蜂蜜质量和鉴别掺假蜂蜜提供了重要依据。连会[48]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方法下蜂蜜的旋光度和还原糖总量,可简单、快速的通过计算得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汤小芳等[49]利用旋光法和硫酸-苯酚法测得蜂蜜样品总糖含量为66.28%~93.17%,蔗糖含量为1.37%~2.55%,均符合国家标准。陈丹等[50]依据物质的旋光特性研制了一款可以鉴别蜂蜜是否掺假的高效智能检测仪,该仪器使用激光作为光源,待测样品管长为20 cm,分别测定原蜜蜜样和蔗糖的旋光度,从而鉴别蔗糖假蜂蜜和蔗糖掺假蜂蜜。该检测仪可方便高效地检测出蜂蜜是否掺假及掺假类型。张子豪等[51]根据物理光学原理,设计了一套智能旋光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准确测量样品溶液的旋光特性,并可将实验数据上传至Web云端数据库和Android手机上,实现了对试验数据的远程监控管理。该研究方法同时对纯蜂蜜和果糖、蔗糖掺假蜂蜜进行了检测,可有效判断蜂蜜是否掺假和掺假类型。

6 讨论

一直以来,蜂蜜的掺假问题都备受国际关注。由于蜂蜜本身品种多样、化学成分复杂(易受到蜂种、蜜源植物、地域、采集天气、采集时间、储存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对鉴别掺假蜂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近几年来,蜂蜜掺假、造假的技术手段发展得越来越高明,单纯依靠一种检测手段已无法准确、快速的鉴别蜂蜜是否掺假。现有的检测手段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蜂蜜的掺假问题。例如:色谱法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但TCL耗时长、易出现主观性错误,HPLC检出率较低,GC的仪器较为昂贵;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但较难检测出C3植物糖浆和C3-C4混合糖浆掺假蜂蜜;DSC检测法可以快速检测掺假样品而且样品量需求小,但其无法检测出糖类代替品掺假且检出限较高;光谱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等优点,但其谱图较为复杂,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研究人员才能对其进行分析;旋光度检测法具有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但易受样品pH值和测定条件的影响。

面对蜂蜜掺假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未来蜂蜜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朝着以下4个方面发展:(1)采用多技术联用方法,互相弥补不足之处。如色谱-质谱联用、质谱-元素分析仪联用等技术,均比单一技术检测更准确、更快速;(2)建立多元化检测指标。单一的检测指标(如糖类物质组成)存在检测准确度低等缺点。检测人员可以同时检测蜂蜜中多个成分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如蜂蜜的淀粉酶、蛋白质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等;(3)加强对混合蜂蜜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不法商家将劣质蜂蜜与优质蜂蜜混合或将不同品种的蜂蜜混合,提高销售价格,欺骗消费者。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混合蜂蜜检测技术的研究;(4)建立全面的蜂蜜溯源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从管理层面上严格监督蜂蜜的整个生产、包装和销售过程,全程跟踪蜂蜜的蜜源植物、时间、季节、产地等,以便鉴别蜂蜜真伪;(5)设计高效智能的检测系统,加强食品安全等部门对蜂蜜掺假的监测。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可以加强对普通民众有关蜂蜜知识的科普宣传,防止其上当受骗。总之,为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和合法生产者的权益、促进蜂蜜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应不断努力完善蜂蜜检测技术使其朝着精准、快速、无损等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糖类寡糖糖浆
糖槭树——流糖浆的树
壳寡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中8种成分
枇杷糖浆
“主食”应多吃还是少吃
HPLC法测定远志及其3种炮制品中3种寡糖酯
学习煮糖浆
不同品种葡萄干中糖类成分分析
液-质联用法测定蒙药制剂中非法添加降糖类化学药品
5%氨基寡糖素AS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