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圪堵水库灌区续建项目水保方案评估

2018-03-26汪艳利

陕西水利 2018年1期
关键词:主体工程渣场料场

汪艳利

1 概况

王圪堵水库位于无定河干流芦河口以上河段,距横山城区12 km。水库任务以供水、拦沙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并为水库下游雷惠渠、响惠渠、定惠渠、织女渠等现有灌区14.6万亩农田灌溉补水,年均农业灌溉补水量4440 万 m3。

2 水土流失预测及水保方案

2.1 水保现状

根据《陕西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报告》,项目区轻、中度侵蚀发生在矿山开采等建设区域。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结合现场查勘,建设区域以人工林和农作物为主,水土流失以微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均值为300~400 t/km2·a。十三五以来,横山区先后实施了横山区胡村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31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4984万元,累计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23.17 km2。

2.2 水土流失预测

王圪堵水库灌区续建项目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扰动地表面积、弃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根据工程设计报告及征地范围结合实地调查,王圪堵水库灌区续建项目扰动地表面积共计853.64 hm2,共产生各类弃土弃渣254.46万m3,就近弃至各弃渣场。本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为853.64 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674.91 hm2,弃方254.46万m3,就近弃于各弃渣场。工程建设共可能造成的预测流失总量为93919 t,其中背景流失量4868 t,新增流失量89050 t。主体工程区和弃渣场区为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量及流失强度较大的时段,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时段。

2.3 水保方案

针对王圪堵水库灌区续建项目“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水土流失防治以主体工程区和弃渣场区为重点防治区域,采用临时措施与永久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统筹布设各类水土保持措施,以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除主体工程中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外,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还对占地区域考虑了表土剥离措施,对渠道内侧边坡考虑了较为完备的混凝土护坡,对渠道两侧裸露边坡、裸露堤顶、新征管理用地及主要渠系建筑物周边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根据地形需要在渠道两侧设置了截排水沟,对渠系建筑物临时堆土占地考虑了复垦措施,对拟植被恢复区域补充表土回覆及土地整治措施,治理面积1230.23 hm2,包括表土回覆46.80万m3,土地整治 167.54 hm2,植乔木 84975株,灌木 783878株,花卉420株,植草163.59 hm2,彩条布16950 m2,拦渣栅栏20340 m。

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3.1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分析与评价

3.1.1 干渠引水布置方案比选

结合渠首水位、灌片控制点高程、地形条件和渠线长短情况,佟李干渠引水布置拟从以下三个方案中比选。

方案一:佟东明渠方案拟将佟李干渠的渠首分水闸建在佟东干渠桩号2+400处,从佟李分水闸至东陵塘段(桩号TLB0+000~6+768 m)地势平缓,拟以明渠方式输水,明渠为土渠,土质为重粉质壤土,渠道基本为挖方渠道,渠道纵坡1/20000,东陵塘至鸽子山段(桩号TLB6+768~10+200 m)岗地采用隧洞,隧洞断面为马蹄形,底宽3.31 m,高3.80 m,隧洞底坡1/5000,隧洞出口鸽子山处接明渠。该引水线路明渠长6.768 km,隧洞长3.432 km。

方案二:坝上隧洞方案。该方案考虑从佟公坝上水阳江右岸(距总进水闸953 m)引水,采用全隧洞方案穿越山地,经过鹰子岩、蔡家冲,一直向北至鸽子山出露地面,隧洞断面为马蹄形,底宽4.006 m,高4.6 m,隧洞底坡约1/4000,该引水线路隧洞全长11.827 km。

方案三:佟东提水方案。该方案考虑从直线距离最近的佟东干渠七桥节制闸上游210 m处引水,自七桥起,向东设明渠,在余麻村建设泵站提水,将水位由17.74 m提水至21.72 m(扬程3.98 m),泵站后接明渠,引水至东陵塘接隧洞,隧洞及布置同方案一。此方案渠道全长3.54 km。

3.1.2 方案评价

主设综合地质条件、方案施工难度、运行期维护管理、占地和投资等因素,最终推荐了方案一。本报告从水保方面对两方案进一步分析比较,方案二占地、扰动土地面积、损坏水保设施面积、新增水土流失量最少,方案三弃土(渣)量最少。但是,从施工条件看,由于坝上隧洞方案隧洞沿线岩性复杂,成洞条件较差,地质条件不好,方案二施工难度较大;从工程运行期维护管理上看,方案三泵站运行管理较为不便;从工程投资上来看,方案一、三可比投资最少。综合水土保持、方案施工难度、运行期施工维护、占地和投资等因素,本报告认为主设推荐方案一较为合理,同意主设推荐方案,即方案一。

3.2 工程总体布局分析评价

王圪堵水库灌区续建项目本着“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尽量少占地。通过清淤、衬砌等措施对灌区已有渠道进行利用,减少了新建渠道的占地和地表扰动;工程回填土方尽量就近利用渠道开挖土方,减少了土料场和弃渣场的占地面积;根据本工程施工战线较长、施工点较为分散的特点,土料场、弃渣场采取分段供应、分散布置的方式,缩短了取土、弃渣运距,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土料场选址尽量选用岗地,弃渣场选址尽量选用周边冲沟及水塘,减少了占用耕地的面积;施工临时道路尽量利用已有乡村道路,减少了新建临时道路占地。因此,可以认为本工程总体布局基本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3.3 工程占地分析评价

本方案在主设新增征地面积的基础上,补充了更新改造渠道现状占地面积,并按照永久占地的性质、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地类统计在工程占地面积表中;补充了管理区征地面积,并按照永久占地的性质、建设用地的地类统计在工程占地面积表中;补充了改建施工道路现状占地面积,并按照临时占地的性质、交通道路用地的地类统计在工程占地面积表中。经汇总后,本方案统计工程总占地面积为853.64 hm2,包括主设新增征地面积674.91 hm2、管理区新征地1.00 hm2和现有渠道、道路占地面积177.73 hm2。因此可以认为,本项目主体工程新增永久征收土地面积基本满足水土保持相关要求。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住宅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建设用地。工程占用的耕地大部分为临时占地235.48 hm2,占工程占用耕地总面积的50.7%,且后期将进行复垦以对工程压占的耕地进行一定数量的补偿。因此,本工程占地类型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综上所述,本方案认为主体设计充分考虑了节约用地,永久占地新增用地面积符合工程用地需求,临时占地不存在漏项,满足施工要求,故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主体工程占地合理。

3.4 主体工程土方平衡分析评价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496.37万m3,土石方填筑总量345.38万m3;施工围堰填筑11.43万m3,导流明渠开挖13.42万m3。土石方平衡按质量满足要求、就近利用、附近渠段调配使用的原则进行,附近渠段调配运距控制在10 km以内,平衡后尚多余土石方250.13万m3,做弃土(渣)处理;不足土料99.14万m3,分别从项目区附近土料场开采。另外,本工程建筑物拆除或拆除重建过程中,将产生建筑物垃圾4.33万m3,亦作弃渣处理。主体工程设计尽量做到了挖填平衡,并要求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操作,不得随意侵倒;要求就近从附近料场取土,并将弃土就近运至附近的各弃渣场,缩短了运距,减少了运输过程中水土流失,从水土保持角度,本工程土石方平衡。

3.5 土料场分析评价

本工程共需取土99.14万m3,由渠道工程取土和渠系建筑物工程取土两部分组成。土料场总面积7.12 hm2,均为临时征用,施工结束后将进行复垦。渠道工程需取土93.77万m3,在渠道沿线集中设置11个土料场,总面积54.44 hm2,其中包括平地型土料场10处,总面积53.42 hm2,总取土量91.72万m3,现状占地类型均为耕地。各土料场选址不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限制性规定之列,亦不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避免了土料场发生崩塌和滑坡的风险。各土料场相对独立,新增水土流失不会造成大面积危害,且取土结束后将及时进行复垦或植被恢复。工程所需的砂、石料等均就近购买,并在供料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且运输过程中将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沿途散溢,造成水土流失。从水土保持角度,本工程土料场布置基本合理,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3.6 弃渣场分析评价

本工程共产生各类弃方254.46万m3,其中隧洞工程弃方52.52万m3,在各隧洞及其支洞进出口附近集中设置27个弃渣场,总面积12.72 hm2,均为沟道型弃渣场,现状占地类型均为林地;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工程弃方201.94万m3,就近堆置于渠道沿线两侧的耕地或水塘范围内,总面积99.05 hm2,均为平地型弃渣场。各弃渣场均为临时征用,施工结束后将进行复垦,不会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从水土保持角度,本工程弃渣场布置基本合理,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 结语

通过分析评估,王圪堵水库续建项目水保方案符合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功能定位要求,符合水土保持、土地资源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主体工程总体布局基本上兼顾了水土保持要求,最大限度的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对土石方进行了合理调配,减少了开挖量和废弃量,有效避免了土石方的多次倒运。施工场地、配套设施占地尽量避开了植被良好区。土料场和弃渣场的选址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综合分析认为,主体工程防护设计在满足主体工程正常安全运行的同时,对水土保持和环境要求也考虑的比较充分,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要求,项目建设科学可行。

猜你喜欢

主体工程渣场料场
移动漏斗在玉钢综合料场中的运用
钢铁企业无人化料场的设计与实现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利水电工程料场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呼和浩特和林至羊群沟公路主体工程全部贯通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太平料场弃渣场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五一水库工程平地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引黄入冀补淀主体工程完工
营房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