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能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研究★
2018-03-26田兴旺张殿光
田兴旺 刘 峰 张殿光 高 兴 张 琨 李 丛 孙 丹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1 专业发展要求
随着辽宁省启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大连海洋大学的建能专业面临着新一轮专业教育评估以及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巨大挑战,有必要提前做好加快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工作[1-3]。作为专业注册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建设部从2002年开始进行建能专业评估[2]。由于注册考试的内容代表了工程界对所需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为我国高校相关专业制定教学改革、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建能专业的改革发展应该以执业资格注册工程师制度为导向,将注册工程师考试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可实现宽口径就业的同时强化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课程体系与执业注册考试要求的知识体系存在差距
目前本校建能专业的理论教学仍以讲述基本原理、系统分析为主,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课程偏少,讲授过程基本脱离实际工程和职业应用这个层面。而实践教学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加严重,虽然设置了设计、实习及相关实验课,但实践环节内容老套、方式单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出具有职业可塑能力的建能专业高级工程应用人才[5-10]。
2.2 毕业生工程实践适应能力差
通过走访部分大型设计施工企业,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普遍认为现有人才体系所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工程实践适应性差,不能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实际生产程序要求主动灵活的应用;同时不能把所学的技术知识准确的表述出来,工程应用表达能力严重欠缺。
2.3 国内大型土建类招聘网站调研分析
从国内大型土木招聘网站的搜索来看,总体上来说对土建类专业本科生的需求量很大,但大部分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尤其是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与企业不愿意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有关,但也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立即适应工作岗位[3],说明目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所传授的知识结构及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2.4 教师和学生没有合理的评价激励措施
一方面,很多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院派,科研能力很强,而工程实践能力较弱,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建设。另一方面,学生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助长了学生间的相互抄袭现象和“随大流、走形式”的方式。
上述问题说明现有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本专业实际客观情况,参照注册工程师考试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对专业课程体系及时补充、调整和完善,加强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使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多元化市场人才的需求[9,10]。
3 执业资格注册考试内容及要求
目前,该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有暖通空调设计、施工管理工作、建筑能源模拟、评估和咨询工作、建筑设备研发和销售、工程造价预算、暖调系统运行管理等。毕业生只有取得执业资格后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本专业学生可从事的注册工程师有注册暖通空调、注册热能动力、注册建造师(机电安装)、注册造价师(设备工程)和注册监理师(设备)。
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为例,其执业资格考试由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组成,基础课考试科目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流体力学等15门,专业课考试分知识性考题和案例分析考题,考试科目有采暖、通风、空调等7门。通过与本校课程设置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基本上相互对应,但注册设备工程师的业务更多的是体现在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应用上,具有很强的职业实践性。
4 课程体系改革措施及方案
4.1 优化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有机融合的理论课程体系
参照注册工程师考试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的考核要求,通过调整课时、学分不断优化专业理论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讲授方法,并具有职业培训特色。对专业基础课程按模块化划分,对专业课程进行分层次整合,按照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体系,将新技术和重要的专业标准、规范条文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表达能力的训练。
4.2 构建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全过程、递进式”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将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系列化、模块化和层次化,分为顶岗实习(实训)、专业实验、工程设计和素质拓展四个模块,构建“全过程、递进式”的“三化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1)加强校企产学研融合,建立稳定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2)建立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三性实验”实验教学体系;3)设计题目要求“真题假作”,针对性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4)采用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培养方式。
4.3 完善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建能专业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具体包括:1)将重要的课外科技、社会实践等活动列入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内,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和设计创作。2)鼓励教师考取执业注册工程师,把专业教师送到相关的设计院、施工现场去挂职锻炼。3)优化学生的成绩评定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和应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所占的比重。
5 结语
建能专业改革必须面向社会多元化市场的人才需求,以执业资格注册工程师制度为导向,构建区域性高校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主动适应学科发展及就业多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