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施工企业竣工结算的全过程管理
2018-03-26肖巧花
肖 巧 花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1 招投标阶段的管理
有条件的施工企业最好在招投标阶段确定项目预算员,让其参与投标报价;无条件的可以做好投标报价备忘录交于实施阶段的预结算人员。
首先,参与编制投标的预算员应熟悉招标文件中的招标范围、工期约定、质量约定、付款约定、商务报价说明、合同条款中涉及造价调整及支付等条款、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和设计图纸;勘察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现场情况;核对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包括项目特征与图纸描述不一致,以及重复项、缺漏项等,做好对比,保存计算底稿;以上内容有疑问的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提出招标答疑。
其次,列出需要询价的材料和设备交于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询价;和技术部门沟通施工组织设计中投标预算涉及的相关内容;根据相关内容进行组价,并测定施工成本。
最后,根据招标控制价、清单计价规范、测算的施工成本在原组价基础上进行调标;编写投标备忘录,树立竣工结算从投标阶段开始的意识。
2 合同签订阶段的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谈判工作是一项集技术、经济、法律及风险防范、风险控制等综合性的工作,双方谈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基础,尽量避免在过程履约时由于合同条款的不严谨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甚至影响工程结算的进展,导致结算时间拖延,给承包人带来损失。
双方在合同会审时首先要对合同协议书中的合同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组成合同的文件及优先解释顺序、双方承诺、合同的生效条件等进行认真评审;其次要对专用条款逐一评审,尤其对采用的合同类型、单价合同应明确工程量计算规则、风险范围内的约定幅度及计算方法、风险范围外的调整方法、合同价款调整因素及调整方法、工程价款支付、工程变更、竣工验收与结算等进行认真评审;最后对合同中未说明的内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内容尽可能的补充全面,以免影响施工进度。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施工企业的预算主管部门应对项目预结算人员进行合同预结算方面的专项交底,包括投标阶段的备忘录交底,以便于项目部更好地对预算进行控制,及时办理签证变更等索赔文件。
对其他衍生合同要做好招标工作、合同的起草及评审工作,使其控制在项目责任成本之内。
3 施工阶段的管理
首先,建设单位应在进场后工程施工前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勘察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把尽可能图纸不明确的部位、未明确或不一致的工程做法及图纸说明、管线交叉以及由于工艺要求需变更的材质等进行详细明确,以减少后期设计变更和签证。同时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实际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图纸会审及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完毕后,项目预算员要及时做出本工程的标后预算,测算项目施工成本,对于过程中发生的签证、变更等,应及时调整,便于过程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预算员应做到以下几点:1)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工艺和现场实际情况;2)记录天气情况、记录非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停水、停电超过的时间、记录建设单位所移交资料(包括图纸、变更等)时间、记录建设单位指定的分包单位施工时间等,对超过合同约定的要及时填写索赔资料并及时签认;3)和项目相关人员对工程变更、签证、技术核定、竣工图纸等及时会审,保证资料的准确形成,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统一;4)根据合同约定,按时上报进度报量、月结算或分段结算,及时进行核对,为申请进度款做好准备;5)注重过程中经济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相应台账;6)对于过程中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未能签认的经济资料,要通过发文或发邮件或邮寄的形式送达到合同约定的相应人员;7)把好项目成本控制关,对项目成本有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在结算中采取相应对策;8)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造价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4 竣工阶段的管理
以合同结算方式为最终结算为例。首先,项目预算员应在工程接近尾声时,把过程整理过的经济资料重新梳理,对漏签或未签的经济资料及时补签,如拒绝签认,按上述第6)条送达,并对结算要用到的经济资料进行编号,便于结算编制及审核。由于目前预结算人员普遍年轻化,经验有限,有的甚至都不熟悉定额包含的施工内容,漏项、缺项也难免,建议施工企业最好选择有经验的预算人员进行背对背的结算编制,编制完成后应会同分管预算领导、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会审,尽可能的确保编制的结算内容完整,依据充分,为加快工程款的回收,力争在项目竣工交验前报送,最迟不得迟于合同约定的报送时间,报送时要办理签收文件,注明签收时间,对于过程中建设单位未签收的,要通过发文或发邮件或邮寄的形式送达建设单位。结算报送建设单位后,项目经理应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有关结算的审计时间,项目预算员应积极主动地与审核单位进行核对,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确保竣工结算核对审核工作高效完成。对于建设单位增加审核次数,一直拖延不出审计报告的,施工企业在必要时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施工企业应从上到下予以高度重视,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意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岗位优势,为造价人员提供真实、充分的依据,便于造价人员编制出高质量的竣工结算书,以保障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