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作文教学
2018-03-26广西河池市凤山县金牙小学
□文/广西河池市凤山县金牙小学 黄 铖
小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是当今小学语文学科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作文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尺度。关于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前人有诸多建议与言论,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小学生作文先得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写,老师要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后却人人需要。故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写作,《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有计划训练学生的识字、组词、造句、谋篇的能力,促使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一、突破识字关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不识字无法进行写作,识字是手段,读写是目的;识字是前提,读写是结果。七岁的儿童入学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口头语言,而从能听会说到能读会写,所缺的只是文字。第一步至少得记住两千个单词和由这些单词组成的数千个常用词,到了这个地步,才能算初步过了识字关,否则,就不可能进行独立的读写,因为词句是用字组成的,字是语言的符号,字识得太少,就不能利用它来进行阅读和写作。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学生能掌握书面语言,能读及会写,这一切都建立在识字的基础上。
小学作文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识字,识字不过关,会造成作文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因不识某个字或词而无法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意思,造成作文词不达意;二是作文中错别字百出,教师无法很好理解学生的意图。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也就成了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认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方法可以归纳为识义与识形、识音三个层面。
识音即注音识字,拼音在小学的识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特点是:以汉语拼音为基础,寓识字于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在识音的同时识字,用识音带动识字。这种教学模式是大多数教师的选择,其优点是学生在低年级就能较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辅助读写,而不受识字量的限制。识形,即字的结构,汉字的造字法离不开“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对图形的敏锐程度,将识字与原物联系起来,看图识字,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在学习“山”字时可以将山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形象又生动,对学生识字起一定的积极作用。识义是指字的基本意义、常用意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通过识义的方式教学时,教师要适当通过组词、造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当然,三种识字方式各有利弊,又互相取长补短,都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博览群书,开阔视野
过了识字关,学生就具备了基本的读写能力。阅读是连接识字与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既可以巩固字词,扩大词汇,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学多知,文章有根据”,“万卷积山,一篇吟成”……都生动形象表现出了阅读的重要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指识字的能力、理解的能力、鉴赏的能力、诵读的能力等;阅读习惯指阅读时专心、用心、边读边思等。
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喜欢上阅读,喜欢上语文这一学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一个真心的鼓励和赞美等等,其次还要注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当然除了培养学生的课内阅读习惯,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加强阅读训练,多推荐与其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加之一定的奖惩制度与监督制度,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1942年5月28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说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可以作为学习借鉴的原则。如引导学生读《水浒传》,则应学习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一百零八个好汉是社会各色人物性格的缩影;再如推荐《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童年》《鲁兵逊漂流记》等,相关的作文书、好词好句等辅导书也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形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作的作用在于:随着不断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不断吸收新知识,其视野将会不断得到发展,知识功底得到不断充实和不断积累,自然而然,其习作时思维就会受到触类旁通的启发。
三、勤奋练笔
监督学生写好日记周记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使用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文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学生写好日记周记就是最好的练笔。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曾拜作家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要求他详细观察记录每天马车经过自家门口的情况,莫泊桑天天在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得到了丰富的材料,终于写出了不少影响世界的名著;肖洛姆·阿莱汉姆是俄国著名作家,在他十三岁时,母亲死了,父亲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对他非常苛刻,常常打骂他,他每天把继母骂他的话记下来,后来形成乐一本《后娘的词汇》,也是其写作的素材。观察与坚持的重要性,在提高作文的水平中有积极作用。
蓉庚先生认为,大匠予人以规矩而不能予人以巧,“巧”只能从刻苦的磨练中来。朱光潜也认为,养成纯正的趣味,克服心理的懒怠。但是,不要把练笔当做是苦差事,要养成每天书写日记的良好习惯。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会有些困难,但学生若能推迟满足感,克服困难,亲尝写作的甘苦,最后养成纯正的志趣,并享受其中乐趣,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开始的日记、周记可能会是流水账的记事方式,基至会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化日记。有了流水账记事,首先说明他们注意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并且把动静产生的印象记录下来,加以细心描绘,这就有了语言的积累,这为以后驾驭语言、写作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为语言的精炼提供可能。但流水记事是习作的启蒙,他们如何把自己一天中亲身经历的事进行筛选,自己对这些事有什么感受,进行思想受益方面的总结,发表自己对这些事情的体会、评价或自己的主张。用心体验生活,促进情感沉淀。
教师应明确,写日记周记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言之有物的写作水平。教师在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要做到启发诱导,如亲自带着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主动观察;还要进行多种训练,如变换角度、跟踪调查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观察后的记录,所有的努力呈现的成果要体现在书面表达中,故对学生记录下来的作文要进行评讲与修改。通过以上训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认识自己生活空间中所经历的人与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提高认知事物的同时有机地训练其写作练笔技能。例如在写作日记周记过程中,很多同学慢慢掌握了一事一议法,读书心得体会等。从而由普通的流水记事方式慢慢向写作技巧技能方向发展。
四、创新性形象思维
学生有了勤动笔的习惯是作文的入门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形象思维,就是造就未来写作人才的重要一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要实行改革,都要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如从古代文言学习中,人们创新出现代通俗的白话文,更适用于普通大众。小学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如何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通过习作体现学生的个性形象思维。如何培养其创新形象思维是提高其写作具有新颖的意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具有创新性的作文可以给人眼前一亮,提高学生语文这一学科的水平。
例如,在写学雷锋活动中,学生的习作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学雷锋助人为乐展开,有为孤老残人送温暖,有为民办实事等常见性的助人做好事的各种各样活动。习作没有离题,内容真实,造词行文通顺。但惟独有一个学生,他跳出了传统的雷锋思维,写了一个现代“活雷锋”的形象,既具有现实意义也使人耳目一新。这是一件日常生活中助人小事,但从作者习作中发现了生活中的小事,能抓住细节,题材新颖,创新写法把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故教师应将此文进行集体讲评,重点讲了该生的创新性典型思维方法是写作成功的好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文章才精炼,才能给读者强有力的印象。所以要号召学生多思考,在今后的习作中多发扬自身创新的特长去写好每一篇文章,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五、培养学生表达技巧
在小学作文中,明确写作题意,确立写作方案,选定材料,这仅仅是搭好作文的框架,大多数学生只会一口气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写完了事。这是学生习作中常见的弊病类型。这类学生作品通常叫有骨而无肉的文章,就像棵枝枯叶缺的树一样,使人看了觉得索然无味。所以,培养学生习作时加入生动的表达方式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学生能流畅表达所见所闻之时,还要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增加文章的文采。
基本常用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对偶等)都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对学生句子扩写、篇章扩写以及造句等方面的练习,这可以在平时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及转换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在树上唱歌的小鸟。要求把这一句话扩写成一段话,就有学生如此写道:“春风徐来,吹走了寒冷,僵硬了一冬的小溪欢快地流淌着,枯枝上抽出了片片嫩芽,五颜六色的花朵旁是翩翩起舞的蝴蝶,在草地上、树林里奔跑追逐的小动物,南飞停歇在树上悠闲唱歌的小鸟……好一副春天的风景画”,这样的扩句训练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发现好词好句可以有意识地记录或者背诵也是一个增加学生语感的好办法,除此之外,教师在点评作文、修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描写精彩的地方,并给予鼓励。
当然,真情实感的流露也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情”就是培养学生从毎件事中有所感悟,有所认识。把自己的感情、认知的毎一件事描写详细、真切。通过自己对事件的感知进行真切描写,便达到情与事相融的目的,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描写都非常朴素,却能成为佳作,就是因为里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都是真情实感,无需华丽的辞藻就足以打动人,故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从身边提取素材。
六、作文的批改讲评
最后是作文的批改和评讲。作文批改,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帮扶,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最终成为善于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行家里手。”批改有详细的全批全改,这是帮助后进生不断提高,争取学生作文大面积丰收的最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在每学期中的作文都争取有一半以上进行全批全改。其次是点评,例如前面讲到的描写中的点评,也是全批中的一种。通过点评,使学生明白自己习作中好在哪里?哪里比较成功?这样,学主在日后的习作中便会充分去扬长避短。每个人都能发挥个性独有的写作优势,那么作文教学将迎来大面积丰收的可喜收获。因此全批全改的功夫虽然劳动量很大,但收获和回报是可贵的。
其次是略批略改。这是对优等生的作文改法,优等生的习作选材行文都已形成一定的写作方式。对优等生要尽可能挖掘其潜在的优势,批改时给其指出些难点来,不断地磨练其意志,使其看到自身有成功之处,又认识到自身不足,从而不断地去争取精益求精,扬起不断进取的风帆,走上成功的彼岸。这就是对优等生略批而又要指到点子上来,使导师起到点拨作文的作用。
还有部分学生的自改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换批改,可以指点学生从选材、立意、修辞、表达方式、语言的运用,语法等方面去分析,客观评价,使其不断进步。评讲课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打游击评讲,即针对某一学生的习作,面对面地找学生谈谈,这种评讲,费工费时,但可达到充分发挥个性优势,还有补差补缺的目的。这种方式能达到师生之间的共同沟通、交流的良好效果,又能增进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二是抓典型范例进行集体性讲评,如前面讲到的集体宣读每次作文中优秀典型性的习作,用来做示范评讲。使全体学生学有方向,理清作文思路,身边有借鉴,有榜样可学。这便可达到全面提高作文质量的目标,同时更为推动创先争优创造条件。
结 语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从识字、阅读、观察、练习及教师的讲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可以说学生语文学得好不好,作文是一个衡量的尺度。识字是基础,阅读是桥梁,写周记日记、培养创新思维、训练表达方式、老师进行讲解是提高写作水平,故教师在进行作文的教学时,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致力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能将各个环节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才能在总体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