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箱传动轴失效分析
2018-03-26平德纯
平德纯,张 刚,刘 毅,李 俊
(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004)
传动轴是传递扭矩的关键元件,动力箱通过传动轴将扭矩传递至工作装置,实现钻削施工。某新品在做工业性考核时,动力箱传动轴发生了断裂,如图1所示。
图1 现场断裂的传动轴
1 断裂件检测及故障原因分析
1.1 设计技术要求
传动轴材料为42CrMo,调质处理,硬度280~320HBW。表面整体氮化处理,渗氮层0.20~0.25mm,表面硬度550~650HV。综合性能及显微组织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1.2 断面宏观分析
断面宏观照片如图2a-g所示,
断面大部分为45°的锥面,外表面起裂点均产生在螺纹根部,内壁起裂点均产生在较深的加工刀痕处。断面形成过程为:传动轴在扭力作用下,先从A区内壁刀痕处与外壁的螺纹根部起裂,以最大切应力方向向内扩展,断面与轴向垂直,扩展的深度不超过1.2mm,在扭力增大后,以最大正应力方向扩展〔1〕,断面与轴向呈45°,如图2b、e所示。内外裂纹没有完全重合,剩余壁厚约1/4后沿扭转力方向裂纹快速扩展,形成B区,如图2c所示。实际上C区与B区都是裂纹从A区向二侧扩展形成的,各区可看到明显的快速断裂的粗大人字纹放射线。因不在一个台阶上,所以当B区与C区汇合时不在一个平面上,正好相差了一个螺纹的高度,最后撕裂在一个台阶上形成了D区。
A、B区的断面与轴向呈45°,C区断面与轴向基本垂直,所以整个断口上的断面为多个且有高度差。断面的形貌也有差别,内壁与外壁的裂纹源处为结晶状,可看到金属光泽的小晶粒,A区从外向内扩展的为细纤维状,如图2f所示,其它区域为粗大的人字纹放射线。因不是一次性的断口,断裂形式为疲劳断裂,根据传动轴的受力情况可初步确定为高应力低周扭转疲劳断裂〔2〕。
1.3 显微分析
在A区、B区分别取样,沿试样纵截面观察其显微组织。按常规制样方法制样,经腐蚀后试样表面出现明显的黑白条带,心部显微组织可看到偏析、疏松和树枝晶等不均匀的组织分布现象,心部组织为魏氏组织[3](浅色区)+索氏体(深色 区),如图3所示。
图2 传动轴断面宏观照片
图3 试样显微组织形貌图
将试样进行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实验及晶粒度测量,显微组织如图4所示。依据GB/T 6394-2002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按定量金相原理进行晶粒度测量。由于晶粒大小非常不均匀,图4a所示晶粒较大者2~3级,图4b所示晶粒较小者7~8级,所占比例很少,奥氏体晶粒的等轴性很差,说明调质前的材料锻打不充分,锻后正火不充分〔4〕。
另外,从试样的表层组织可以看到,零件表面的渗氮层组织分布不均匀,有些区域白亮层已脱落。如图5a所示,表面渗氮层组织为含氮马氏体+铁素体,有脉状分布的氮化物。如图5b所示,部分区域有白亮层〔5〕但不均匀、不连续,金相法测量渗氮层深度约为0.369~0.395mm。白亮层厚度不均匀在5~50μm。
图4 奥氏体晶粒度组织形貌
图5 渗氮层不同区域的形貌
1.4 硬度试验
对试样进行布氏硬度(HBW)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试样硬度测试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到硬度分布不均匀,根据技术要求内部硬度280~320HBW,测试结果远低于技术要求。
1.5 结论
传动轴的断裂类型为高应力低周扭转疲劳断裂,裂纹源分布在传动轴螺纹根部及内壁刀痕应力集中处,锻造工艺、热处理工艺控制不当,材料的强韧性差均促使裂纹快速扩展导致零件断裂。
2 改进措施及效果
2.1 锻造与锻后正火处理
锻锤规格由3t改为5t,锻造比由1.8改为4.2,使锻件得到充分锻造,消除锻件内部疏松。
锻后正火温度由890℃~920℃改为850℃~880℃,严格控制保温时间,使扩散均匀化处理充分。锻造和锻后正火工艺改进后的组织形貌如图6所示。
图6 锻造和锻后正火工艺改进后的组织形貌
对送检试样进行晶粒度检测,经过金相分析显示,经过锻造和锻后正火工艺改进后,金相组织均匀。晶粒度显微图片如图7所示,晶粒度等级提高至7.5~9级,见表2,满足设计要求。
2.2 规范调质处理和渗氮工艺,精加工提高表面粗糙度等级
锻造正火后,粗加工单边留量2~3mm,然后进行调质处理,得到如图8所示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再精车螺纹及钻铰内孔,提高加工表面光洁度,渗氮后未发现表面裂纹。
图7 锻造和锻后正火工艺改进后的晶粒度显微图片
表2 锻造和锻后正火工艺改进后的晶粒度分析结果
图8 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传动轴的断裂问题,通过多方位深入的分析研究,从传动轴的锻造、热处理以及机加工精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严格制造工艺,确保得到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晶粒度要求及加工精度要求。改进后的传动轴在施工过程中经受住3年的施工考验,没有断轴质量反馈,可靠性能够得到保证。
[1] 戴耀,刘海现,等. 用最大正应力法则确定层状复合材料中疲劳裂纹的扩展方向[J]. 兵工学报,2000,21:55-58.
[2] 曹仕平. S D D8型机车用牵引主动齿轮的设计[J]. 内燃机车,2009(1):9-13.
[3] 朱天寿,胡兴民,等. 魏氏组织对20碳钢H2S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影响[J]. 天然气工业,2006,26(9):122-124.
[4] 卢小鹏. 改善40CrNiMo钢锻件晶粒度的预处理工艺[J]. 机械工程材料,1991(2):54-56.
[5] 顾文桂,周天健. 38CrMoAlA渗氮白亮层的电镜观察[J]. 金属热处理学报,1989,10(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