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至广济南双庙村的二十一位抗日战士

2018-03-26王好贤

金秋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参军抗日抗战

文/王好贤

(作者系周至县广济镇南双庙村人,周至县交通运输局退休干部)

当我1932年出生时,已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个年头了。1937年后,日本大肆侵略,我国华北大片土地沦陷,战火蔓延到黄河岸边。这时我已进了保国民小学校(驻南双庙村)读书,陈希老师教唱的歌曲全是抗日的,如《我是神枪手》《大刀进行曲》等,至今我还能全部唱出来。陈老师还在街墙上到处刷写大幅标语:“收复失地”“还我河山”,这些标语字迹现在还依稀可见。

1940年,我已8岁。听大人们讲:邻居郭四爷随庞文举团长去中条山打日本人去了;税二爷的二儿拔丁去后,不见回音,三儿又被拔丁走了,他眼睛都哭瞎了。又听到南街遂顶、堂娃,北街的三顺、育功,还都是十几岁的半大娃,也被拔丁走了。还有税志奎,年仅15岁,也被拔丁。他去后留有母亲、兄、嫂,母亲指他无望,含泪再嫁出门。

代弟参军王省郎

1940年,日寇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前方抗战激烈,后方不停地拔丁补充兵员,拉伕运送粮草、弹药。这时村里该拔丁的青年都被拔完了。我二爸当年30岁,结婚不到一年,为无子的二爷承嗣顶了门。村甲长派二爸出壮丁。父亲已35岁,他想:兄弟不爱说话、光知道实干,刚结婚还没有儿女,自己已有了两儿,还有一个娃也快生了,将来的日子有了指望,这是自己该替弟弟应征的理由之一;之二是自己21岁时,曾参加过村上组织的硬肚团,在小寨子与吴新田第7师混战中,当过村民团团长参谋,跟团练师傅学过作战之法,如上战场,定会凯旋而归;之三是已为老母做好了寿材,办好了百年后事,算是尽了孝道。这时,有亲人提出用4石麦子买壮丁顶替二爸充军,当时我家里有33亩地、两头牛、5间房,能买起壮丁。可是,父亲和婆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咋能舍得拿出—大堆粮食雇请壮丁呢?婆肯定是第一个不同意。想到这里,父亲义无反顾地代弟应征。1940年小麦青黄时的一天下午,细雨蒙蒙中,父亲悄然离去。从这以后,我和母亲日日想、夜夜盼,总想着有一天能见到父亲回来。一天早上起来,我急忙对母亲说:“我在梦中见着我爸回来了。”母亲也说:“我也在梦中见着你爸回来了。”这样的睡梦不知做了多少回,但总是梦幻,我家破人亡的日子也就从此开始了。

筹粮饷支援抗战

父亲应征后,家里没了主心骨。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好像坐在一个风头浪尖的小船上,不时有被暴风雨袭击的危险。二爸一人操劳家务,从早到晚,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前方抗战吃紧,后方支援在即,如驮骡费、马鞍铁架费等等。家里没钱,只能粜麦,这样家里几石麦快粜完了。到年关腊月廿八晚上,才到相好的富户之家,偷偷地借二斗麦回来过年,到来年借一斗还二斗。真应了当时的民谣:“借着吃、打着还,跟着碌碡过个年。”

父亲走后,每月书信到家。到了晚饭后,二爸坐在清油灯下念给婆听。每封信中都有两句话,我终生不忘:一是“国难当头”,二是“教好贤好好读书”。前句是告诉家人,家事为小,国家为大,对他勿多牵挂!后句要我牢记在心,身体力行。

这年初冬,父亲书信寄到家,拆开看时,二爸对婆念着说:“我已将七灾八难受过了。”细情难以言表。信中只说:“他随军到河南,发病治疗无效,请假回家。一路军衣未脱,顺官道行走,行至华阴庙街,在街上吃饭,被一地方军营长看见,疑他为逃兵,为了充军,便被强行带走。”父亲随军到了陕北宜君,天寒地冻,衣裳单薄,饥寒交迫,在军营又难免遭受刑罚之苦。此后,父亲病情日益严重,营长将他送进窑洞病号房里,吃的玉米连皮糊汤,有病不给治疗,于第二年正月病故军营中。

父亲住的窑洞隔壁住有母子二人,母子俩视父亲为好友,经常来促膝谈心。父亲病故后,母子给我家写信报丧,二爸于当年入冬农闲时,请了两位乡党,卖了3亩地作为路费,将父亲遗体搬回安葬。从此,我家里借吃打还,年复一年。

舍生忘死炳千秋

抗战期间,全国人民遭受的苦难都是日本侵略者发动战争造成的,我们家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而已。据我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南双庙村属于盩厔县马召乡六保管辖,全村时有人口270人,其中21人志愿参军或被拔壮丁入伍。

抗击日寇为国捐躯的抗战烈士有6人:

税五贵(37岁,1940年前志愿参军,税守章的五爸)

王田德(青年,1940年前志愿参军,谭越剑的二爷)

税德录(青年,1940年前拔丁入伍,税玉成的二爸)

由表3可知,沥青混合料的塑性变形随着油石比的增大而增大,其油石比超过5%后GSI>1.05,表明沥青含量过量,综合马歇尔体积设计指标,其稳定度在5%是最大值,综合考虑此处工程气候特点,选定最佳油石比为4.8%。

王堂娃(十六七岁,1940年前拔丁入伍,王芳贤的二爸)

王三顺(十六七岁,1940年前拔丁入伍,王核悌的三爸)

王省(35岁,1940年代弟拔丁入伍,病故军营中,王好贤的父亲)

参加抗战、胜利后在外未归的两人:

王岁顶(十六七岁,1940年前拔丁入伍,王好民的二爸)

王育功(1940年前十六七岁,拔丁入伍,王武兴的二爷)

参加抗战回乡务农的13人:

王政岐(青年,1940年前拔丁入伍,抗战后回乡成家立业,王新田的父亲)

郭思聪(青年,1940年前志愿参军,在中条山抗击日寇3年,后退伍回乡成家立业,郭德新的父亲)

郭振清(青年,1940年前拔丁入伍,抗战中被俘,在日本修路多年,抗战胜利后回国返乡成家立业,郭小利的爷爷)

税德志(青年,1940年后拔丁入伍,抗战胜利后回乡,税玉成的三爸)

税三录(青年,1940年前拔丁入伍,抗战中退伍回乡,终生未娶,税乃让的三爷)

税应玉(青年,1940年前拔丁入伍,抗战胜利后回乡成家立业,税乃让的爷爷)

税守武(青年,1940年后拔丁入伍,抗战胜利后回乡成家立业,税保全的父亲)

税志奎(15岁,1940年前拔丁入伍,解放后回乡成家立业)

郭世兴(少年,1940年后志愿参军,解放后回乡成家立业,郭玉良的父亲)

董志兴(青年,1940年后拔丁入伍,解放后回乡成家立业,董海正的父亲)

税义廉(青年,1940年后拔丁入伍,抗战胜利后回乡成家立业,税玉民的父亲)

郭泰宇(中学生,1940年后志愿参加远征军,在云南为英美联军当翻译,脚被炮弹炸伤,解放后回乡成家立业,郭乃练的父亲)

从以上简要抗日事迹,可以看出我们的前辈是多么的善良勇敢。大敌当前,是他们奋勇当先、舍生忘死,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前事不忘史为鉴 后事之师报家国

2015年,全国报纸电视接连不断地报道抗日先烈事迹,勾起了我70多年的心酸。

七月十五,我们南双庙村过会,我用红纸打印了《南双庙村参加抗战人员情况一览表》,张贴在大街上,还请秦腔演员在庙会戏台上宣读,台下观众一致叫好。70多年前的英雄事迹,今天不说,青年人咋能知道呢?

小时候,有人在我面前提到抗日拔丁的事,我就热泪盈眶地怀念父亲。这种怀念,是对过去的追忆,让我们不忘国耻,增强斗志,为保家卫国和富强祖国生发出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面对幸福的今天,我们怀念的应该不只是某个人,而应是全中国英勇抗日的一代先辈,并且要把这怀念世世代代传递下去,为祖国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猜你喜欢

参军抗日抗战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唐代参军戏角色服饰的考证与推定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民企“参军”需要把握的问题
抗日英烈马威龙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