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国
2018-03-25蒋力余
蒋力余
目镜遭吾压损
昨夜心神何所之?无辜目镜毁容仪。
纵横扭曲情难忍,扑朔迷离景大奇。
视力苍茫赢懒惰,功夫深浅决雄雌。
且将闲杂束高阁,斗室行空独运思。
沈鹏先生是极富灵异思维的艺术家,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提炼,艺术创作体现尚奇的美感特征。生活中的确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旭日朝霞、蓝天白云,一朵芙蓉、一滴清泉,从宏观至微观,无不是美的所在。高明的艺术家还可从生活的苦痛中开挖美,炼砂砾为金玉,化腐朽为神奇。当然,生活中的美并不是人人可以发现的,即使发现了也不是人人可以说出来的。苹果掉在地上,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看到这种现象,而只有牛顿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艺术家也是如此,对于没有悟性的大脑而言,对于没有准备的大脑而言,生活中的美再多,照样既不能发现,更无法说出,因此,综合素养对艺术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沈老学养渊浩,技艺精湛,善于发现,善于酿造,又能流畅自如地表达,因而他的笔下异彩纷呈、气象万千。目镜遭吾压损,这是一件极小的事,不过是窗外飞来的一颗沙尘、书房中掉下的一片纸屑、公园中飘落的一朵花絮而已,而诗人拾起来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竟然写成了一首意蕴甚深的诗。诗作与书品均见于《三馀笺韵》,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诗作起笔点题,心多懊恼:“昨夜心神何所之,无辜目镜毁容仪。”目镜即眼镜,是视力未佳者的拐杖,我们常常为其位置放错而费神寻找,一不小心遭受压损,只得重新配置,短时间内极不方便,不能读书写作了。人生总是纷扰的,不顺心的事往往十之八九。先生年事已高,记忆力有些已不如前,没有留意把目镜压损了,无法开展工作了,非常惋惜,心情烦闷。首联交待目镜受毁的原因是“心神”未能集中。“何所之”:之,到,动词,“何所之”是到哪里去了。两句诗均用拟人的手法,强调此事是自己造成的,没管好“心神”,可爱的目镜遭殃了。起笔很风趣,有一些苦涩。颔联:“纵横扭曲情难忍,扑朔迷离景大奇。”写目镜受压后的形态,观物出现意外效果。目镜受损程度较大,弯弯曲曲已经变形,看来不能重新使用。“情难忍”三字,言其心里不是滋味,目镜多年戴习惯了,已为挚友,这个样子真不忍心看。已遭压损无法恢复,但仔细发现,镜面还没有完全损坏,以此观物却出现了意外效果:迷离仿佛,景色瑰奇。镜面变形了,有如用棱镜看世界,出现绚烂多彩的物象,诗人为自己的发现而惊讶。沈老是极具智慧的人,他的诗歌受苏轼的影响较深,景中寓情,景中寓理,体现思维的深度。这句诗告诉你一个道理:事物是转化的,变一个角度,换一种目光,看事物的效果就可能不同。目镜完好,物体看得清晰;目镜坏了,物体看来朦胧,出现了特殊的美感,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一个发现。
颈联:“视力苍茫赢懒惰,功夫深浅决雄雌。”由目镜受损进一步悟理。目鏡坏了,很不方便,对于全身心已投入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的先生而言,只能停下来休息,“赢懒惰”,是自我揶揄,意思是没有目镜,无法工作,诗人太珍惜时间了,心里着急。“功夫深浅决雄雌”,猛然又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离开目镜就不能读书创作,这说明自己的功夫还不够,还过多的依赖客观条件。“深浅”“雄雌”,均为偏义复词,偏在“深”“雄”二字之上,意即工夫极高的人,目镜受损还能照样工作,自己的艺术造诣还不是太高,还没有达到运斤成风、冥发妄中的境界,这体现了诗人自我解剖的精神与谦虚的品格。由此我们想到庄子的“庖丁解牛”,庖丁是最高明的解牛专家,对牛的每一个部位一清二楚,解剖刀入牛之体能以神遇而不以目即,官知止而神欲行,真正达到了艺进于道的境界。视力良好是书画家的重要条件,但顶级高手可凭意念进行创作,据说清代画家汪士慎,晚年先眇一目,继而双目全眇,双目失明之后仍然作画,笔墨之精不亚于目明之时,这才是进入了艺术的高境。汪士慎有不有这样的本事,我认为应该有些夸张。诗人认为自己的功夫还不够深,表达了继续攀登的强烈愿望。尾联:“且将闲杂束高阁,斗室行空独运思”,收束全诗,悟理更深。
诗贵抒情,当然也可以悟理,抒情与悟理并非对立,而应交融,抒情美与理性美的融合,使诗境更幽深、更瑰奇。诗歌的理性美决非是概念的图解,而依然离不开形象。理之在诗,如水中之盐、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庄子说的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大致也是这个道理。沈老情感丰富,极富理性思维,从生活的某种现象中领悟至深的道理。《目镜遭吾压损》一诗,思维不断跳跃,对生活概括提升,探索到了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沈老常说:“想象比知识重要”,美的创造就来源于想象,艺术家从一根乌发中看到那位兰心蕙质的姑娘,从一朵小花中窥见那个繁花似锦的春天。此诗从多层次多角度悟理,诗人告诉读者:对生活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探究,首先要明白,生活是纷扰的,要学习佛家的处世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保持一颗平常心。其次,看问题要改换角度。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目镜遭吾压损,是坏事也是好事,目镜完好,事物的面目看得更清晰,目镜受损,观物效果独特。单从一个平面看问题,有可能失掉发现美、创造美的机遇。又次,谦虚谨慎,继续登攀。艺无止境,不能满足于点滴成就,要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的技艺再高还要学习,还要提高,没有自满的理由。诗人反思自己:我有目无全牛的功夫吗?没有;我有目瞽作画的技能吗?也没有,因此必须精进不止。谦虚的人是极富智慧的人,沈老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这是有道理的。
《目镜遭吾压损》的诗境为幽默瑰奇、清空淡远,而物化为书境为古拙清逸、诡谲灵秀。沈老旷放超然,学问深邃渊博,诗书相互为长,书法从诗中获得灵感,得到奇谲韵味,诗文促书法入于高境,挥运之间,诗文的流畅使翰墨的挥洒一泻无碍、一气呵成。品其意象,或俊逸飞动,或清穆古雅,或奇诡清逸,成为诗书珠联璧合之典范。张怀瓘云:“行书者,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沈老的行书不仅仅从楷书中来,其骨力神采更多的来自篆籀的高古、汉碑的雄强,而其神韵多摄王羲之《寒切帖》《行穰帖》的自然真率、灵和流畅,行气深得杨凝式《韭花帖》的萧散,笔底源源流淌着诗人的灵气。全幅多为俊逸潇洒的独立个性,主体意象五行五十六字,仅一处连笔,势圆意足,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无一滞拙,无一怯弱,无一媚态,转动灵活。篆隶的古雅、章草的简约和晋韵的妍雅浑然为一、异彩纷呈、饶有趣味。深品书作之神采,仿佛观赏张家界长满原始次生林的山岭,但见那些乔木灌木,丛筱荆栎,虽无伟岸的身躯,而经历了千万年风雨的滋沐,依然生气勃勃、风神超然,或高或低,或正或欹,或青或紫,无不各展其姿,各呈其态,各显其美。又如九九重阳在商山之上举行千叟宴,那些可爱的寿星们或长髯迎风,或峨冠博带,或长袍拄杖,无不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从他们身上既可读出人生之风雨,又可读出智慧之灵光。
技法是书法的本体、诗意的表达、神采的出现和意境的张显,离开了运斤成风的技法,一切为零,诗文再高妙只是达意的符号,与书艺无缘。沈老以险绝厚涩、雄秀高华的大草高视天下,其实他的大草意蕴来源于篆籀,来自碑版和行书,反过来说,他的行书又多得篆籀之骨力、大草之风神。他的行书线条简约、凝炼、清雄,而他首先是篆隶高手,穷研篆籀而肆意于行草,这是书法大家的必经之路,沈老的草书深得篆书的用笔精华。沈老此作仍以篆籀为骨力,葆有高古天真之韵致,淡化浑苍拙朴之气息,以清雅的圆笔掺入行书之中,让诗意自然流淌,体现出悠悠然而不知所以然的逍遥境界。此作的结体极具特色,有的潇洒,有的奇崛,有的凝重,有的轻松,有的朴茂,有的灵秀,行气的流畅使这些鲜活的书品意象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率意而书,纯以神运,或雄奇奔放、婀娜多姿,或纵横跌宕、云烟满纸,或杂以章草之风神,或融入二王笔意,或掺入汉隶技法,无不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如“昨”之大、“心”之小、“无”之正、“仪”之欹、“扭”之缩、“奇”之伸,忽古忽今,亦庄亦谐,信手拈来,韵味无穷,充分体现平中见奇、朴中见雅、畅中见逸的美感特征。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可借用释家的话来概括《目镜遭吾压损》的美感特征,此诗是沈老风雨人生深刻体会的艺术表达,是心血的结晶,是心灵的吟唱,是智慧的颂歌,深入品读,启人心智。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