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地“素描”新时代宏卷

2018-03-25李熙斌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黄土地黄土人物画

李熙斌

刘文西

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安山村。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美院院长,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黄土画派艺术院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副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曾担任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会代表,全国美协第一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评委会委员。数年来,他在国内外发表作品数千幅,出版画册十余件,其中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作品25件,获国家级奖9件。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同欢共乐》《祖孙四代》《知心话》《山姑娘》《黄土情》。近几年,他又创作了《东方》《基石》《老百姓》《与人民同在》《春天》等大型作品。

刘文西塑造了陕北,陕北成就了刘文西。去年10月在西安美院展览的刘文西先生新创作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全景式地表现陕北人民生活,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技巧上解决了人物群像,笔墨语言上表现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新时代而画,为人民而画,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刘文西称之为“就像《清明上河图》。我的画是陕北的《清明上河图》”。近日,我读后心灵上感同身受,无比钦敬,它是一部新时代的宏伟画卷,撼人心魄。

艺术创作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定要以虔诚的心态来对待传统和过去,以开放的胸襟来面向世界和未来,致力于中国画的人物画的创作与研究的人尤其要有这种心态和胸怀。人物画是最为直接也是最有责任反映当代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的艺术形式。纵观中国画坛,开启中国人物画嬗变大门的是方人定、赵望云、蒋兆和等那一代人物画家,尤其是蒋兆和关注社会变革、表现底层民众生活的尝试,以西画素描的形体塑造结合传统笔墨的处理,创作了像《流民园》那样的史诗性作品,给刘文西以启迪,对其创作影响深远。建国后的第二代人物画家,当推以花鸟技法入画的浙派人物代表方增先;以光影画理入的岭南派人物画代表杨之光;以速写线条入画的创始人黄胄;和他们一样,作为黄土画派创始人的人物画代表的刘文西,则以“素描式水墨人物画”的形象塑造取胜,在画坛独树一旗。他们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画的各类技法与西方的造型理念恰当整合嫁接,并深入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高扬时代主旋律,创作了一大批代表他们那个时代的主题性人物画作品,把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作品,就像音乐中的交响乐,不是器乐独奏,而是多声部、多旋律的合响。它有着承载更大的社会责任和道义的使命,具有反映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功能。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从来都是反映作者所处时代、具有“全息”能量的作品,这里包含社会的能量、时代的能量、艺术的能量、个人的能量等,刘文西新创作的《黄土地的主人》长卷,就是这种能传后世的精品。

美术家大多是一些充满想象力、直觉能量强和感官敏锐的人,他们是聪睿深邃、感受与认知能力很强的人,在更多情况下听命于情感和心灵的支配。就此而言,美术家是非同寻常的有天赋和灵性的人。刘文西的艺术创作,通过几十年不断的研究、挖掘、继承传统,吸收世界优秀传统营养,处理传统与现代艺术关系,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描绘社会,以人民为中心。刘文西不止一次说:“作为一个艺术家,从置身于陕西起,我就把目光对准了陕北。在这48年头里,我曾去过陕北80次,足迹踏遍陕北26个市县的乡乡镇镇,十几次在陕北过春节,结交了数百个农民。可以说,我的血液里有一半曾来自陕北,我的艺术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营养都是陕北这块土地为我供养的。”“我热爱生话,那是我创作的根,是我创作的源泉。”刘文西在陕北沟壑纵横的山沟里钻进钻出;在充满阳光的窑洞前,在弥漫着烟草气味的土坑上,在石块垒成的墙角下,在种满庄稼的斜坡土圪……这些都是他作画之地。正是刘文西深入陕北农村坚持不懈地速写,画出了2万多张速写。速写,是现实主义绘画的基本功之一,是画家搜集素材的手段。刘文西注重速写和素描的修练,注重人物与造型的处理,既做到技法技巧上的千锤百练,又搜集无比丰富的素材,将中国画所特有的笔墨技法施展于写实人物之中。刘文西创作的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如《奠基礼》《毛主席与牧羊人》《东方》等,刻画了农民群众与他们爱戴的领袖围坐在一起的那种欢欣鼓舞的场景、革命领袖的神采风姿等等;反映現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如《祖孙四代》《支书和老农》《山姑娘》《黄土情》等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同欢共乐》是一幅民间年画式的作品,画中一群穿着新衣的陕北农民正围坐在领袖毛主席身边欢度春节:拉起了板胡,吹起了唢呐,秧歌队即将出发,一张张笑靥,一个个激动无比,和毛主席在一起是多么幸福的同欢共乐啊,是多么精彩纷呈、千年难逢的同欢共乐啊!刘文西把革命领袖爱人民,人民热爱领袖的浓烈情感表达得淋漓酣畅,著名文艺评论家蔡若虹在为《刘文西画册》写的序说:“《同欢共乐》反映了一个时代,是我国农民用自己的力量解放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时代,是我国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时代。”成了他的一幅代表作,正是这些作品和成名代表作,奠定了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的地位。

刘文西青年时代就读于中国美院前身浙江美院,接受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培养和教诲,方增先是他中国画授课老师。大学毕业后刘文西到西安美院工作。在人物画创作实践中,深谙笔墨是中国画传统精髓,他的人物整体姿态造型既有继承吸收如陶俑、汉象砖石或墓壁画的传统文明造型方式,又借鉴西洋透视、解剖、色彩学、素描和明暗刻划人物的手法,将西洋绘画的手法融入自己创作的水墨人物画中。他专注于黄土高原和西北农民生活命运的母题开掘,在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感动的题材,进行典型化的思考和提练,塑造陕北农民人物的造型和品格,把人物造型与意境推向极致,他创立自身强烈而独特的造型形式语言以及他的个人气魄和魅力,在《黄土地的主人》长卷里得到充分彰显。刘文西花13年呕心沥血创作的《黄土地的主人》巨作由《高原秋收》《红火大年》《安塞腰鼓》《黄土娃娃》等13部长卷组成。这些系列画卷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挥洒中将他的描绘对象,以素描式结构、透视以及虚实、主宾、繁简等技法手段表现得极为高妙,趣味盎然,并以“原生态”的现实主义方式,在水墨材质上表达人物所应有的人文奥义之美,不仅准确地表达了他表现感受到的那些人物人生的真实境况,而且他还对这些人物表达了炙热的深情。于是,他平日在陕北黄土地写生素描,敏锐捕捉的人物性格,深刻洞悉人物内心世界,在创作《黄土地的主人》那样爽快淋漓的作品过程中,能以“导演戏剧”的方式,让自己在创作中一直处于亢奋、激情、神采风扬的在场状态,将众多的画面人物当作一个“团块”而一挥而蹴、气盖千军地高度概括,让这些人物原汁原味地弥漫着黄土味。同时,可以说这浓郁的黄土味正是刘文西眷恋黄土地而由衷、虔诚地表达的一种乡情,是一种对生活的深沉热爱。

浏览《黄土地的主人》的系列长卷,我特别欣赏《红火大年》《安塞腰鼓》渲染过年气氛的“黄土味”。就绘画来说,越是民俗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春节,是一个举国上下、阖家欢乐、团圆喜庆的重大节日。刘文西在陕北度过十几个春节,对陕北年俗了如指掌。老百姓一到腊月,忙吃忙穿,最忙的是妇女。备吃方面:推碾压糕面、赶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穿着方面: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得购换新衣服;习俗方面:给孩童做“枣牌牌”挂孩子背面避邪,做“顶针”挂孩子脖子增岁祈福;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守岁、照锅、品天、放开门炮、接灶君、迎财神、耍社火、扭秧歌等等。要从如此众多生活细节来体视陕北百姓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宏大场景,实属不易。而刘文西以他博大宽广胸怀、天资聪睿的素质和超人的才情,撷取的是锣鼓喧天的安塞腰鼓、欢歌笑语的扭秧歌、流光溢彩的耍狮群舞来表现浓浓的新春年味。观者看到这两幅画,仿佛脑际就浮现这样的场景:阵阵欢快的锣鼓、唢呐、腰鼓声中,男女老少灵动地扭起秧歌;村村落落、大街小巷人潮涌动;雄狮、巨龙翻腾高潮迭起,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时代感和黄土味的现代感交融成新春盛典。画中头扎羊肚巾、脚穿长靴耍狮的憨厚壮实的后生,虎虎有生气;骑扮装毛驴、坐花轿摇扇起舞的健硕而腼腆的姑娘或新娘,靓丽可人;饱经风霜留着长胡子的老农,皱纹上刻着忍耐和自信;脖挂“顶针”着新装奔跑的天真爛漫的儿童,活泼可爱……刘文西描绘这些人物的外形、服饰、容貌,以笔强其骨,以墨丰其肉。在用色上他一反常态地将颜色与墨色浑然一体,以重色破浓墨,善用红色,为表现女性、儿童、少女人物,以大红彩绘,色彩艳而不俗。又如用红点,在陕北汉子、老汉的头巾上点以红色,使人看后并不认为是红色,它不仅丰富了画面,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这种用色的表现方法是前无古人的,是刘文西吸收西画中“亮”起来的原理在美术用色上的大胆创新。

刘文西的《黄土地的主人》不仅仅尺幅较大,系列长卷多,更重要的是传达出时代关注的深刻命题,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为新时代留下了人物画的艺术痕迹,留下了陕北的时代印记。在作品中,刘文西以他准确的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运用西画造型手法与传统国画笔墨融合的画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他逐渐形成的学术思想,正在启迪和影响着一批人,如以刘文西为代表的“黄土画派”的画家群体。黄土画派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刘文西任西安美院的院长时,组织了以美院为主体的如杨晓阳、王胜利、郭伯平、陈光健、戴希斌、王有政、郭全忠、崔振宽、张立柱、刘永杰、姜怡翔等的画家群体。他们重视造型训练,重视人物画,既注重研究透视、解剖、色彩,又注重笔墨;既要吸收传统的艺术精华,古为今用,又要吸收世界其它的优秀艺术。其宗旨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在绘画中,决不概念化地画人,抓住人物鲜明的个性和共性;严格地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吸收西画中科学的造型技巧;坚守中国画的艺术底线,拓展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在生活、形象、笔墨、语言过硬的基础上,探索、开创出不重复古人、洋人、前人和自己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卓有新意的中国画,紧跟时代。刘文西和这些画家多次去陕西深入生活,去黄土地体验人民的喜怒哀乐,创作出大批在画坛颇具影响力的佳作,形成了相近的艺术追求和风格,形成了学术鲜明的学派。它的发生、发展和活跃,将给陕西、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人物画艺术的发展,带来繁荣和生机,“黄土画派”将成为中国画坛的一朵奇葩。刘文西以他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高尚艺德,为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新的风范。他在坚持改革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吸收了西洋绘画合理因素,以他写实的画法、厚重的艺术效果,代表着中国写实风格的发展方向,为现代中国美术史增添新的一页。

猜你喜欢

黄土地黄土人物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某县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黄土辞
牛年感怀(诗)
《黄土地》画报
弯腰的谷穗
陌生的房间(组诗)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土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