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荡胸今与海涯亲

2018-03-25蒋力余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珠海意象诗人

蒋力余

珠海庚寅元日晨起即句二首之一

醒来一觉已庚寅,异地春寒讶此身。

断续涛声催我早,荡胸今与海涯亲。

《珠海庚寅元日晨起即句二首·之一》(以下简称《即句》)一诗最早见于《三余再吟》,由线装书局出版。书品见于《三余笺韵》,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释文附《作者言》:“此诗另有同韵一首:‘天降屈子又庚寅,默诵骚经惜此身。历数传奇多少事,美人香草最相亲。二首作品被中华诗词网发布,点击量达三百万,共收到一千六百余首和诗。经精选出版《虎啸龙吟——沈鹏<庚寅珠海元日绝句>和诗精选》。”沈老所言之唱和集,由我好友贺迎辉、张驰主编,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根据周笃文为此书所撰序言《五洲诗客颂元春》所记:“2010年春节,沈老将《珠海庚寅元日晨起即句》以手机信息发我。”由此可知,此诗作于2010年春节无疑。一首迎新年的小诗能将唱和之作结集出版,这应是建国以来甚为罕见的高雅艺术的醉舞狂欢,说明传统文化、高雅艺术是人民大众最为喜爱的精神食粮。

沈老热爱艺术,向往自由,但长期为疾病所折磨,虽然特喜游历,而多受约束,致仕之前很少离开北京,之后足迹半天下,多有诗作记其游踪。2010年在珠海欢度春节,诗人满怀喜悦之情创作此诗。“元日”古代多指农历正月初一,张衡《东京赋》:“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房戾。”即句,口占也,诗体之一种。诗人在特殊场景心潮澎湃,思如泉涌,作诗不拟草稿,略加思索,口吐华章,即为口占。而口占佳妙者,非才思敏捷、灵感触发,莫能为也,此作为口占体中难得一见之佳品。起句:“醒来一觉已庚寅”,点明创作的时间、情景。起笔无任何描写铺叙,仅仅点明特殊时刻:在珠海度春节,一觉醒来,又入新年。诗人有睡眠障碍,在这个新的环境里还睡得很香,说明诗人初晋耄耋之年心情颇佳。岁月如流,霜雪盈颠,诗人自然会想起孔子的话:“斯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感伤,起句便为全诗奠定了欢乐之中略带苍凉的情调。“异地春寒讶此身”,写新年之感受。诗人离开北京,来到珠海,度过一年中最难忘的日子——春节,自然有惊讶之感。初春的珠海,气温比北京温暖,而诗人毕竟年事已高,身体单薄,仍不勉感觉有些寒意,一个“讶”字,内蕴丰富:一为元日而讶;二为异地春光而讶,三为初晋耄耋之年而讶,可谓百感交织。诗句素淡中见惊喜,欢乐中带感伤,总体氛围充满喜气,充满自信,以平淡的笔墨为抒情高潮蓄势。夕阳是迟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谁不热爱美好的金秋?从淡雅的诗句中可以读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

“断续涛声催我早”,转句由室内转向室外,交待早醒之由,承上启下,关合紧密。时入新年,情致颇佳,澎湃的涛声催其早醒,触发了诗人的灵感。诗作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海浪的动反衬环境的静,通过惊涛的有声反衬整个境界的无声,同时又为尾句的观沧海埋下伏笔。诗句或描写或叙述,思维的链条甚为紧密,几个动词用得准确,“醒”“讶”“催”“荡”,反映了诗人情绪的细微变化,步步推进,层层铺垫,将抒情高潮推向极至。合句:“荡胸今与海涯亲”,晨起观海,胸次如洗。“荡胸”一词见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飞鸟。”所谓“荡胸”,即胸次如洗,浩气盈怀。“亲”字佳妙,主体胸次与壮观景色浑然为一。“荡胸今与海涯亲”为倒装句式,即“今与海涯亲而荡胸”,通过句式的倒装,强化了主体感受的表达。描写空间至此发生了变化,由室内到室外,由听涛声到观沧海,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江海茫茫、雪浪千堆的壮美画卷,让人油然想起魏武的诗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鸿波涌起。”当年魏武东征,时在秋天,年52岁,有荡平四海之志,诗境沉郁苍凉。而诗人年登耄耋,为勇于开拓、勇于担当之艺坛主帅,为推进我国文化事业之发展仍然满怀壮志豪情,其胸襟气度亦不亚于魏武。临海观涛,实为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信然。而时代不同,心境有别,魏武之诗苍凉,沈老之诗豪纵。雄视骇瞩,养气畅神,莽然苍者与目谋,訇然砰者与耳谋,悠然空者与心谋,坚毅之情、超逸之志、浩然之气油然而生,涌动的神思仿佛化作精灵的海燕在凌空飞翔!

韩愈云:“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荆潭唱和诗序》)为何“愁思之声”“穷苦之言”更具审美价值呢?“欢愉之辞”真的不美吗?并不尽然,韩愈的话并非全对。艺术之美關键在一个“真”字,“和平之音”“欢愉之辞”难工,难在真意难言;“愁思之声”“穷苦之言”易好,好在感伤易吐。其实,艺术只要能表达真情、深情、雅情的就是美的艺术。李白的《清平调》、白居易的《忆江南》、齐白石的《祖国万岁》等画作,不也是欢愉之辞吗?谁说不美?“难工”并非不能工,只是颇有难度。沈老的这首诗,虽有淡淡的感伤,但整体上为欢愉之辞,而无疑是壮美的诗章。美在哪里?美在真挚的情感,美在心物交融的描写,美在浩荡无涯的巨丽之境。君不见那茫茫大海,雪浪如山,鱼龙出没,海燕奋飞,看似纯客的描写,用王国维的话说是“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而这一切的一切,无疑又是诗人壮怀逸气的物化与外化,心与物、主与客交织一片,读来油然产生“白浪如银屋,才大语终奇”(钱起诗句)的审美感受,这种诗境出于一位八旬老者的笔下,逸气豪情与时代精神浑然为一,岂不奇哉,岂不壮哉!诗人常抱多病之躯,迟暮之年发此豪情壮采,大致是善于养气的缘故。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巨丽之境无疑是浩然之气的具象表达。从艺术手法而言,此诗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又层层铺垫,层层蓄势,高潮突至,如乱石崩云、惊涛拍岸,给人以魂悸魄动之感。这首小诗受唐人绝句的影响较深。唐人以含蓄胜,以意象胜,多以景语作结,而宋人多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收笔多有哲理性的议论,二者相比,唐韵尤佳。此诗以景作结,以巨丽豪纵的意象遣意抒怀,追蹑唐人意象,更显境界的清空浩渺。

《即句》以简约的语言、多层的意象,磅薄的气势抒遣怀抱,意境为豪纵瑰奇,而物化为书境准确地表达了这一美感特征,读来有如关西大汉,执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整个书境以气势胜,以神采胜。整体而观,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丰姿跌宕、豪纵瑰伟的壮美图卷。“势”是书法的重要审美范畴,书法的势是生命力感的定向运动,表现为一种审美潮流和逻辑趋向,张伯伟说:“由作者之生命力所驱遣全篇的气就是势。”(《禅与诗学》)这种力感势感来自圆劲苍浑的线条,来自英迈雄肆的意象,更来自壮气流贯的布局。书法的韵是诗意之美的具象表达,势与韵的和谐统一是艺术意境的最高体现,因而具有生动丰富的节奏、华彩鲜活的亮色,沈老的行草真切表达到了势韵为一的和谐之美,体现着飞动、流荡、雄肆的韵致。细品此作,那充满古意的浑厚线条、饱蕴深情的意象,如长虹饮涧,如铁水奔流,如骏骥奔驰,整体意象有如珠海岸边观潮,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腾涛触天,高浪贯日,吞吐百川,泻泄万壑,如三军之腾装。书品境界以动衬静,俄而风平浪静,轻烟不流,海鸥掠空,银波闪烁,清气逸气油然而生,生命精神湛发出清纯的光芒。

《即句》豪纵瑰奇的书境,产生的因素是多元的。从主体而言,是书家生命精神的物化与外化,沈老身体单薄,能发浩荡之奇思,铸巨丽之伟构,是长于养气的缘故。先生从哲学中、文学中、美学中、音乐中颐养浩然之气,调动生命潜能,真体内充,英华外发。从审美客体而言,是时代精神的写照,任何艺术家可以超越古人,超越自我,但不能超越时代,真正瑰美的艺术折射着时代之风云。从艺术本体而言,来自技法。此作取大篆浑厚高古之意韵,融入碑版拙朴雄强之力感,化入米黄挺劲率真之高致,融以学养,润以才情,一无依傍,纵意挥洒。全幅几乎纯用浑厚苍劲的篆籀中锋,甚少提按,着意空运。寓刚于柔,含蓄凝炼,观其意象,时而如古木森森,苍劲挺拔;时而如春风杨柳,婀娜多姿,笔势若龙蛇飞动,舒卷自如,豪荡中见秀逸,拙朴中见高华。时而点画浓缩,用心简古,笔短意长;时而笔意拓展,如天马行空,豪放纵逸。全篇以实写虚,以动衬静,萧然淡远,着想奇特,形象之异,神态之奇,气势之纵,意韵之雅,已忻合为一。

《珠海庚寅元日晨起即句二首之一》是沈鹏先生以生命意志、功力才情创造的壮美华章,用原句“荡胸今与海涯亲”来状其诗书之境,甚为贴切。沈老已晋耄耋之年生命力仍如此旺盛,仍有如此华彩与创造力,无疑是长期修炼创造的生命奇迹,我们衷心祝愿先生生命之树常青,艺术之花常开!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珠海意象诗人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珠海 革命风云
来自林间的风
编读往来
“诗人”老爸
愤怒
珠海之旅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