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艺家许宗焕 一趟奇妙的旅程

2018-03-25许宗焕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茶壶工作坊陶艺

许宗焕,1965年生于台湾省彰化县大城乡。1985年脊髓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1986年前往彰化慈爱教养院职训陶瓷。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技能竞赛获陶艺类第一名;1991年至香港参加第三届国际展能节竞赛获佳作;1992年当选台湾省第六届杰出残障青年并获“金毅奖”;1993年返乡创立“陶园工作坊”;1997年当选第二届残障创业楷模并获“金鹰奖”;1997、1998、1999年连续三次荣获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身障人士工艺竞赛“优选奖”;2001年获第二届磺溪美展优选奖;2003年获第四届磺溪美展立体类“磺溪奖”;2015荣获第七届富邦基金会身心障碍才艺奖“兰花奖”;2016荣获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华工艺精品奖“铜奖”。

1965年,我出生于彰化大城滨海的农村,20岁时因为工作上的意外事故,导致脊髓神经损伤,下半身瘫痪,轮椅成为代步工具。1987年进入彰化县慈爱残障教养院接受陶瓷职训,接受完整的技能养成,借着陶土的养分,找到生命的出口。

1993年,为了寻求人生另一层的蜕变,我返乡成立“陶园工作坊”,成为专职的泥水工作者。陶艺是种很生活化的艺术,有人专注于釉色的领域,让作品呈现出风情万千的色彩;有人专精造型的领域,凭借巧手塑造出别出心裁的造型。小型作品中,以茶壶的制作最为繁琐,也最具挑战性,蛮适合坐轮椅的我,所以选择“茶壶”的制作,作为我创业的主轴。

泥土来自于原始,来自于卑下。我从小生在以农为本的乡村,因此作品创作的题材皆取自于农村常见景物及自己生活所感。作品以陶壶为主轴,共有两大系列:一为拉坯壶,一为手捏壶。我充分运用绘画或雕刻或塑形之技巧,融入壶体造型中;而茶壶的泥色也丰富多元,不管是黄泥、红泥或者是有着流畅线条的绞泥系列,我都希望能充分运用台湾土的特质,做出实用与美感兼具的茶壶。

古有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一件精美的艺品是需要结合作者的巧思、巧手,再被赋予生命,其过程往往是寂寞的。

陶艺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有太多的变量,不像平面艺术画好或写好就知道结果,它就如同产妇生小孩一樣,每一个人都辛辛苦苦、小心翼翼的怀胎十月,用心呵护这个小生命,在还没从产房抱出来之前,谁也没有把握小贝比是否毫无问题。陶艺品也是一样,不论你做得多完整,在还没有经过高温火的淬炼前,都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所以作品进窑就像产妇进产房一样,外面的人满心期待,出窑后,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惆怅。

泥土,原是一种很普通的媒材,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因为它有好的可塑性,能承受外界的各种压力,经由高温的淬炼而成就非凡价值。原本被我否定掉的轮椅人生,却因为泥土的滋养,成为逆转生命的力量,感谢泥土让我学会谦卑,懂得感恩,也丰富了我的世界。

猜你喜欢

茶壶工作坊陶艺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别碰烧开水的茶壶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