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北方小麦种植中的节水技术
2018-03-25李宏艳
李宏艳
小麦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之一,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种植。不仅能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且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人均可耕地面积少,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相对短缺。以小麦种植生产来看,北方是我国的小麦主要产区,但是区域内的农业灌溉用水却非常欠缺,地下水位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要种植好小麦,发展好小麦经济,必须研究掌握种植中的节水技术。
一、 北方小麦的种植情况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小麦的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而集中,尤其是在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地为春小麦和冬小麦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平原区域的优势更是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脱颖而出,小麦的机械化种植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种植单产和总量。北方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名副其实的小麦主产区,处于小麦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然而,北方地区的干旱状态却一直困扰着小麦的种植和发展,根据相关资料,在北方地区的春、冬季节农业种植方面,即使把区域内八成的灌溉用水集中到小麦基地也仍然满足不了种植的水量需求。这种缺水的状况不仅制约了小麦的种植产量,而且打击了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探索上,除了修筑引水工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好先进的小麦种植节水技术,就地解决缺水问题。
二、 小麦种植中的节水技术
世界上的可利用水资源总体短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是南多北少。自古以来,南方地区的种植以需水作物为主,而北方地区则以耐干旱作物为主,尽管如此,很多时候还是受制于水资源短缺,因此,在现代农业的推进过程中,节水技术一直是现代种植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运用非常广泛。北方地區的小麦种植经常会用到节水技术,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根据现阶段的技术条件,能够起到节水作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规划设计种植土地
在现代化的小麦种植基地,通过规划设计种植土地不仅能够起到有效的节水作用,而且便于后期的生长管理。根据小麦种植地的节水技术,规划建设种植地块时,以60平方米左右的规格最佳;小麦田的地面坡度以五千分之一到两千分之一为宜。这样设计整理出的小麦田在灌溉用水量上是损失最小的,在水流方面是最有利于小麦苗吸收利用的,正常蒸发量也比其他规格的小麦田要少的多。此外,在远程输送灌溉用水时,尽量选择管道传送,不仅可以减少中途损失,而且能够增加输送效率,对小麦种植的节约用水非常有利。
(二) 强化种植密度合理性
在小麦的种植中,通过调整种植密度,不仅可以让麦苗拥有最佳的生长空间,而且能够明显降低植株的不利蒸腾作用,也能减少麦田中水分的无效蒸发。从北方地区的调节密度节水试验来看,区域内对小麦节水最有利的种植密度是每亩45万株,超过或者低于这个数量时,苗木的蒸腾作用增加,麦田中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下降,不利于小麦的节水生长。因此,对于北方地区的小型麦田种植户,可以根据这个密度进行小麦定苗栽培,确保实现节水目标;对于大型的商品小麦种植基地,则可以根据具体的麦田条件和种植情况通过标准田的试验确定基地内最有利于节水的麦苗密度,然后再运用到生产中,这样即科学又能保证技术的有效性。
(三) 研发推广节水小麦品种
在小麦的节水技术措施中,除了上述的种植环境改变措施和密度调整措施,还可以通过小麦品种的选择来降低灌溉用水量。一般而言,在同一区域内种植不同的小麦品种会呈现出不同的用水需求,因此,在灌溉用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综合考虑使用需水量相对比较少的节水品种。这样不仅能实现小麦种植的优质高产目标,而且能够减少生产用水量和经费投入。从小麦品种的节水研究结果来看,在产量和品质相同的条件下,麦穗重的重型品种比麦穗多的多穗型品种节水性能更好,也就是穗重型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转化率更高,灌溉用水量相对较少。所以,在北方地区的小麦种植中,如果麦田的灌溉用水比较紧张,则应该优先考虑穗重型的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种子,根据生产实践逐步总结出准确的正常灌溉用水量,并且通过多个穗重型小麦品种的轮作筛选出节水性能好,综合效益最高的品种。这样既解决了生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又保证了种植效益。
总之,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灌溉用水的耕地面积巨大,而可以利用的洁净水资源却非常紧张,南水北调工程的完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北方的可用水,但是还无法全面惠及生产种植领域。在北方小麦种植中,除了用好上述的节水技术以外,还可以通过完善区域内的引水灌溉制度以及采取先进的灌溉系统、覆盖种植等方式来解决生产用水短缺的状况。另一方面,在未来的小麦种植中,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和研发先进的节水技术和产品,也要完善区域内的麦田水利工程,确保农业灌溉水系畅通,让现代化农业经济像水流一样活跃起来,不断地促进小麦经济的增长,实现优质高产和优质小麦经济的目标。
(作者单位:164299 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