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畜牧业科技产业化进程研究
2018-03-25孙永良
孙永良
畜牧业是内蒙古最鲜明也是最具有优势的产业,它有力的推动了内蒙古经济繁荣发展,使得人民收入实现了进一步的增加,同时对其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体现。
一、 内蒙古畜牧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情况
在高新技术研究与基础研究方面,内蒙古畜牧业科技研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使得内蒙古畜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迅猛的提升。例如关于牛羊试管技术、体外受精技术,还有关于牛羊等主要畜种的染色体的研究等。
在具体的科技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内蒙古畜牧业应经掌握了一些比较关键的技术与系统设计技术。其中已有重大突破的研究应用技术有防灾抗灾综合技术、口服疫苗技术等。通过对牛羊等家畜的培育研究以及先新的家畜品种的培育研究,从而使得畜牧品种品质得以进一步提升。其中针对于借助诱乳激素来诱发空怀母牛大量产乳的技术研究有力的填补了我国针对这一领域的空白,其研究成果的成功率更是高达90.2%,有效推進畜牧业科技产业化进程。
在内蒙古畜牧业技术开发方面,关于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也有了较大的突破,例如新饲料资源对内蒙古畜牧业有着较为关键的影响,而在新饲料资源方面的技术开发上实现了“三杆四化”技术以及青贮技术的开发使用,使得畜牧业在饲料资源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对于农村秸秆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利用。对畜牧业产生关键影响的还有灾害防治,在这一方面,通过开发家庭小草库伦技术实现将生活与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畜牧业发展更加的稳定和谐。
二、 内蒙古畜牧业科技产业化进程研究
人工授精技术。自1950年至1959年,人工授精技术得以实现全面的发展,其中1950年,第一批种马配种站在阿荣旗建立,并开始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开始种马繁育。到了1954年,人工授精技术开始实现了由点到面的全面发展,至1957年,人工授精技术开始了全区的推广,使得人工授精技术进一步实现了规范化,到了1959年人工授精技术已在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冷冻精液配种技术。1956至1975年是开展冷冻精液配种技术试点阶段,1956年在呼和浩特市首次利用短角公牛的冷冻精液对7头母牛进行了人工输精配种,其中使得4头母牛成功受胎,受胎率为57.1%,到了1959年第一家家畜冷冻精液公司于内蒙古自治区筹建成功,但由于种种原因1960年该公司撤销。直到1973年才重新开展相应的冷配试点工作,到了1975年,全区第一座冷冻精液供应站在达拉特旗三顷地建立,且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成果。1976年至1980年是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并开始使用液氮来保存家畜的精液,使得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得以实现了进一步提升。1981年至1985年是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下随着冷冻精液配种技术日益成熟,已经逐步开始进入冷冻精液配种在全区的普及与发展阶段,在1981年,尤其是关于牛的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在全区的推广与运用,使得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在科研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与突破。原来的铝板冻精技术被新的氟板冻精技术所取代,而条件更好的地区已经开始利用细管冻精技术。在牛的输精技术方面,也开始全面推行利用手握子宫颈法来对家畜进行更加深入的输精配种工作。对液氮罐抽精技术也做了相应的改进,这些技术的改进提升与推广使得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应用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母牛受胎率达到了惊人的90%。1986年至1995年为冷冻精液配种技术最后发展完备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相关技术不断改进发展之外,更是全面实现了冷冻精液配种技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得冷冻精液的质量更高,母牛的受胎率更加的稳定,1995年,相应的冻精已经开始销往全国各地,从而实现了冷冻精液配种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规范化进程。
通过以人工授精技术及冷冻精液配种技术为例对内蒙古畜牧业科技产业化进程进行相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内蒙古畜牧业科技产业化进程最为显著地一个特征即为其科技进程的发展与进步与当地的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为畜牧业科技产业化进程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内蒙古畜牧业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正是由于其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才使得内蒙古的畜牧业得以实现更加稳定和谐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使得内蒙古畜牧业得以实现稳步的增长。
综上所述,技术本就是为人类的生产发展所服务,其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多元性,物质、技术、设备、经验都可以变现为技术。二是具有的中介性,即其总是介于科学到生产、生产到科学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得二者不可分割,共同作用。因此通过对内蒙古畜牧业科技产业化进程的研究,会使我们对生产与科技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单位:015400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农牧业局草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