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白沙河城区段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设计
2018-03-25刘志奇
刘志奇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工程概况
白沙河治理段河道位于夏县城区,范围为白沙河水库下游至临夏线拟建白沙河桥下游,河道治理长度为5.15 km,其中白沙河治理长度为4.85 km,赤峪河治理长度为0.3 km。白沙河水库至西大桥段现状可满足河道防洪要求,除局部需调整外,大部分堤防控制线保持原状不变;西大桥下游至拟建桥段河道向左岸拓宽,并新建左岸堤防,新建及加高堤防长度为1.8 km。对白沙河蓄水回水影响范围内的赤峪河进行防护,防护长度为300 m。
根据夏县城市规模、等级和《防洪标准》(GB 50201-2014),并结合城市发展及两侧企业防洪要求,确定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30 a一遇。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确定堤防等级为3级。工程蓄水面积为19.79万m2,蓄水量为28.77万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确定壅水建筑物等级为Ⅴ等5级。
2 蓄水工程设计
2.1 设计理念
以“生态治理,人水和谐”为设计理念,本着“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三位一体对河道进行治理。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治理段河道的“安全、生态、活水、净水、亲水”的目标,建设成集防洪、蓄水、生态、人文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水系。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游人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场所。
2.2 设计原则
防洪优先的原则。以河道为主线的水系治理工程,首先以城市防洪安全为主,在河道达到设计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对河道进行蓄水绿化及生态建设。
保留及利用现状的原则。河道现状已有部分景观,如岸坡绿化、园路、观景平台等,综合比较考虑投资、景观效果等的前提下部分保留。设计中的绿地水面高程等都与保留下的现有建筑物位置、高程结合,使保留景观与新建景观工程达到无缝连接。
挖填平衡、节约投资的原则。本工程在河道现状滩地进行主槽开挖,形成水面。对两岸滩地进行回填,形成河道绿化带。本工程有上游缺少土方,下游土方较多的特点。在确定河道岸边高程时,综合考虑河道土方开挖与回填的平衡,使工程不弃土也不外运土方,控制工程投资。
亲水原则。结合河道蓄水、行洪、景观等功能,注重蓄水主槽岸线及水边际线景观的丰富性。根据城市布局,设坝蓄水,形成水面景观,为满足人们亲水近水要求,根据现状河道宽度、水面高程等条件设置亲水步道、亲水平台、亲水沙滩等设施。
景观与生态、蓄水与湿地相结合的原则。河道的生态治理,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就本工程而言,在合理利用河道内有限的空间的条件下,尽可能保留河道的自然特性,主要有设置大水面与小溪流、深水与浅滩,以及利于水陆交换的岸坡形式,设置独立的生态空间等措施。
河道内土地资源分级利用的原则。河道设置多级复式断面,除蓄水主槽外,其余均为绿化带。规划河道两岸生态绿地,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防洪标准。河道主槽行洪标准10年一遇,景观绿地行洪标准为20年一遇,两岸堤防为30年一遇。
3 生态蓄水工程布置
根据夏县城区范围及发展,结合本工程治理范围,本工程蓄水范围为东大桥至拟建西大桥下游,蓄水长度为3.87 km。根据河道行洪能力,河道调整为复式断面,分为主槽与滩地。滩地为绿化种植区和人们主要活动区域,主槽为河道主要行洪区域和景观蓄水区,宽度为30~50 m。根据蓄水建筑物形式不同,本工程建筑物布置有以下3种方案:景观堰设计方案、活动坝设计方案、景观堰与活动坝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3.1 景观堰布置方案
景观堰方案,蓄水建筑物采用景观堰,景观堰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景观堰为固定蓄水建筑物,其设置占用河道一部分空间,设置时需考虑河道防洪能力,在满足河道行洪能力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景观堰高度,以减少蓄水建筑物数量。西大桥以上部分现状河道较深,景观堰高度可较高,暂定为2.0~3.0 m,西大桥以下部分河道较浅,行洪压力较大,景观堰高度为1.0~1.5 m。根据河道纵坡,项目共布置景观堰30座(不含西大桥上游现状堰)。
3.2 活动坝布置方案
在蓄水段河道主槽内全部设活动坝,活动坝高度为3.0~3.5 m,通过对河道内纵坡调整,治理段共布置11座活动坝。包括现状景观堰,该方案共形成12座蓄水池、长3.87 km。
3.3 活动坝与景观堰相结合的布置方案
活动坝与景观堰相结合的方案布置原则。桥上下游形成较恢弘的蓄水水面,采用较高的活动坝;在距桥较远的区域采用景观堰,景观堰高度在1.5 m以内,蓄水深度在0.7 m以内,保证亲水活动的安全性;在不影响河道河势与行洪能力的情况下调整河道纵坡,增加蓄水长度,减少蓄水建筑物数量。根据以上原则,该方案共布置蓄水建筑物20座,利用现状景观堰1座。方案共布置活动坝7座,蓄水长度为2.5 km,布置景观堰13座,利用现状1座,形成蓄水长度为1.1 km。
3.3 蓄水方案比选
3.3.1 景观效果
方案一,采用景观堰做蓄水建筑物,数量较多,每座蓄水池蓄水水面较小,蓄水景观性不佳;景观堰部分堰水深较浅,安全亲水水深较多,有利于河道的亲水性与互动性;景观堰可通过行人,互通两岸。
方案二,采用活动坝蓄水可形成较高的蓄水深度,建筑物较少,相对于景观堰水面面积较大可形成恢弘的水面景观;由于蓄水深度较大,河道亲水安全水深较少,不利于河道的亲水性;活动坝不能作为沟通两岸的通道。
方案一、二采用的蓄水建筑物较单一,对河道景观的多样性不利。
方案三,结合了以上两方案的优点,在主要交通上下游形成恢弘的水面,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为满足河道亲水要求,在距离桥梁较远的区域设置景观堰,控制景观堰高度与景观堰段的蓄水深度,满足河道亲水安全性的要求;该方案在每两座桥之间均设有景观堰,可满足沟通两岸的要求。
综上所述,方案三考虑了景观多样性、亲水性等从景观上讲为最优方案,方案一与方案二较差。
3.3.2 对行洪的影响
方案一,采用了大量的实体景观堰作为蓄水建筑物,对河道的行洪能力影响较大,主要为河道蓄水主槽大部分不能参与行洪,河道行洪任务主要由河道绿化滩地承担,对河道景观及设施不利,且对河道堤防的安全不利。
方案二,采用活动坝,行洪时活动坝全部塌坝,河道由行洪主槽行洪,只有蓄水末端部分洪水上岸,对两侧绿化带的冲刷较小。
方案三,蓄水段主要采用活动坝,在部分区域采用固定式景观堰,景观堰高度较小,景观堰设计占蓄水段的比例不大,该方案综合起来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不大,优于方案一,但劣于方案二。
3.3.3 河道冲刷、淤积
方案一,采用大量实体景观堰,使大部分泥沙淤积到蓄水池内,甚至造成淤满而不能形成蓄水效果,需要进行定期清淤,清淤工程量和费用较大;且河道滩地为主要的行洪断面,存在对滩地及堤脚的冲刷。
方案二,采用活动坝,在河道行洪时全部塌坝,河道携带的泥沙均冲向下游,基本不存在淤积问题;且只有在蓄水末端洪水上摊,流速较小,对滩地的冲刷不大。
方案三,活动坝具有方案二的优点,景观堰也具有方案一的缺点,该方案景观堰高度较低,回水最大深度不大于0.7 m,存在淤积但淤积量不大,需要经常性清理。
从河道冲刷淤积考虑,方案二最优,方案三次之、方案一较差。
3.3.4 工程投资
方案一,采用景观堰,主要为混凝土结构,外表进行景观装饰,工程投资较小。
方案二,采用活动坝,根据白沙河特点,本工程可用的活动坝主要为气盾坝和钢坝闸,两坝型相比方案一具有投资大的弱点。
方案三,结合了以上两种方案,在投资上介于两者之间。
综合所述,从景观、防洪、冲刷、淤积清理及工程投资等方面比较,活动坝与景观堰相结合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因此本工程选用活动坝与景观堰相结合的方案。
4 结语
本论文对夏县白沙河河道生态蓄水的几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分别从景观效果、对行洪的影响、河道冲刷及淤积、工程投资几个方面对三种生态蓄水方案进行了对比阐述。综上所述,并结合白沙河河道现状实际问题,活动坝与景观堰相结合的布置方案,优于单一的景观堰蓄水方案与单一的活动坝蓄水方案,本工程推荐采用活动坝与景观堰相结合的布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