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研究
2018-03-25仓定稳仓定仲
仓定稳 仓定仲
1.阜宁县环保局 江苏 盐城 224400
2.大丰区人民政府境外招商二局 江苏 盐城 224400
正文:
0 引言
水是我们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社会要想稳定就必须首先要保障人民饮用水的安全。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大约为5.7亿人,其中大约有3亿人的饮用水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根据统计2006年海南的乡村自来水普及率不足四分之一,234个农村供水站的饮用水检测显示其细菌指标合格率不到十分之一[1]。目前,我国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呈现东高西部低状态,其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普及率约为70%,中西部地区的普及率约为40%[2],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1 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政府往往过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农村引用水安全。 在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由于资金短缺以及认识不足等因数一些地方政府对引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对饮用水水源缺乏管理与保护。很多农村地区仍然采用打井、水缸储水等传统的饮水方式。
1.2 农民缺乏饮用水安全意识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已经外出务工,农村里以老年人和未成年为主,而这两类人普遍缺少相应的知识,对饮用水安全不了解,很多人认为看不到杂质的水就是干净的饮用水。此外,由于生活方式不科学以及不良习惯等原因产生生活污水和垃圾严重污染了水源,进而产生了严重的疾病。
1.3 居住分散、设施配套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没有形成集中居住,无法进行污水管网配套,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无序排放,无法集中收集处理。雨季来临之际厕所、畜禽场、垃圾场、农田的污水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或者渗入地下,进而污染了水源,影响水质。
1.4 农药的过度使用
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农药过度使用现象。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造成多余的农药随着雨水以及河流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1.5 产业转移带来污染
随着城市地区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部分应该淘汰的污染企业转移至偏远的乡村地区继续生产,从而快速增加了农村地区的污染源使得很多农村饮用水水质急剧恶化,严重危害了农民的生命健康。
2.农村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据相关资料介绍有80%的疾病与饮用水有关,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胆结石、肝炎、肝癌、胃癌等。我国有接近百分之八十的人的饮用水不合格。这些不合格的饮用水中有上千种有机化学污染物,其中致癌物数十种。饮用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原虫等病原体可引发多种传染病,包括是肠道传染病的、痢疾、霍乱、伤寒等。另外汞、铬、氰化物等可以在体内长期沉积,引起慢性中毒。
3 解决措施
3.1 明确的管理制度
目前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存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因此明确管理制度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的前提,只有通过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力,方能确保农村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3.2 加强水源保护
首先,积极做好污染源的收集处理工作,对可能影响水质安全的污染物一定要加强管理妥善处置避免水源被污染;其次,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水质安全。
3.3 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安全意识。
通过各种媒体切实做好应用水安全知识科普工作,扫除农民饮用水安全方面的知识盲区,使他们理解并支持集中供水工程并自觉保护水源以及供水设施。
4 结论
水是生命源泉,农村应用水的安全工程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党和国家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通过各级政府不懈的努力以及人民的积极支持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农村经济会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农村社会也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