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特色乡镇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培育策略研究
2018-03-25张雪娜
张雪娜 薛 宁
1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工程师
2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师
正文:
1 研究背景
近来来国家高度重视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并先后两批共公布了403个国家特色小镇。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小城镇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特色乡镇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创建宜居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2016年1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对特色乡镇建设工作做了重要批示,提出全面推进特色乡镇建设。2016年8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特色乡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辽政发[2016]53号)出台,明确了全省特色乡镇工作的总体要求,全省特色乡镇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当前,辽宁省正处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时期,特色乡镇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抓手。
2 辽宁省特色乡镇建设现状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多措并举,省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辽宁省特色乡镇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谢屯镇、汤河镇、孤山镇等13个镇被列入国家级特色小镇,大孤家子镇、腾鳌镇、向阳乡等20个乡镇被列入省级特色乡镇,杨士岗镇、南台镇、永陵镇等100个乡镇被列入省级特色乡镇培育名单。这些乡镇围绕特色产业培育、美丽宜居环境建设、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设施服务完善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特色乡镇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省特色乡镇建设项目共计1948个,计划总投资3326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046个,计划总投资3175亿元。这必将对拉动地方乡镇经济,解决农业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3 辽宁省特色乡镇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辽宁省乡镇数量众多,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特色优势不够突出、“小、散、弱”问题明显、综合承载能力仍然较低、发展建设投入不足等。
特色乡镇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但也存在概念不清、定位不准、特色不明以及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市场化不足、创新性不强等问题,部分地区出现走样变形、“穿新鞋走老路”、地方债务风险加剧和地产化的倾向。亟需引导各地区把握内涵、纠正偏差、正本清源,规范推进特色乡镇建设。
4 辽宁省特色乡镇培育策略
4.1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从镇(乡)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水平,科学定位特色乡镇,推动形成类型多样、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全省小城镇发展新格局。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注重提高质量,合理控制数量,有序有效推进,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4.2 产业建镇,产镇融合
各地区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明确乡镇有什么,厘清特色资源,包括产业、人文、旅游、企业、金融、生态、民俗等,从产业发展基础出发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如箱包小镇、枫旅小镇、蟹田小镇、玉石小镇等。其次,要与周边进行差异化、细分化、错位化发展,即便是同一产业也要细分不同领域,如旅游型特色乡镇应进一步细分为乡村旅游型、生态旅游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等,实现以产促镇、以镇兴产、产镇融合,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4.3 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城乡
充分认识和体现特色乡镇产生于农村、依靠农村、服务农村、带动农村的性质,明确主要职责,建设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重点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工作。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农民着急干什么,就先解决什么,防止过高定位,防止脱离农村、农业和农民。
4.4 生态优先,文脉传承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模式,防止无序建设,确实保障并构建特色乡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民俗特色,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增强文化底蕴,展现地方特色,将特色乡镇作为传承独特地方文化和展示优越自然资源的有效载体。
4.5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以13个国家特色小镇和20个省级特色乡镇为典型,建立典型引路机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正面引领全省特色乡镇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挖掘典型案例、总结有益经验、树立示范标杆、推广成功经验,引导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乡镇对标典型、学习先进,确保沿正确的方向科学发展。
5 结语
在全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乡镇,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促进乡镇旅游、集聚人口、拉动投资、振兴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