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管理

2018-03-25刘剑丽

山东水利 2018年4期
关键词:重点县小农德州市

刘剑丽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14)

近年来,德州市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带动,建成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农田的抗旱排涝和农业节水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扎实推进德州市农田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在工程建设、运行管护中进行了思考与总结,提出了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

1 基本情况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黄泛平原区,总面积10 356 km2,辖县区,总人口570万,其中农业人口402万,耕地面积56.67万hm2。自实施重点县建设以来,全市已实施了9个年度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共投入资金24.8亿元,新建灌溉排涝泵站1 121处,新打维修机井8 351眼,铺设地下管道17 041.21 km,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97万hm2(其中管灌面积15.88万hm2,喷灌面积0.06万hm2,微灌面积0.03万hm2)。年新增节水能力2.25亿m3。项目区受益乡镇73个,人口114万。

2 建设模式多元化

2.1 引黄上游自流灌区实施末级渠系改造工程

在黄河水头较高,两岸地面坡度较大的禹城、齐河地区易采用自流灌溉。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灌溉形式,实施末级渠系改造工程投入少,效果佳,便于管理。

2.2 引黄提水灌区采用泵站提水管道灌溉模式

在渠首引水水头较小、地面坡度较缓的引黄灌区,如禹城、平原、武城、陵城区等地,河道水源丰富,为了节省土地,便于管理,采用“泵站+提水管道”的灌溉模式,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用水率。

2.3 大力发展滴灌、微喷灌等模式

齐河、临邑、陵城区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种植密集区,大力发展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90~95%。

2.4 地下富水区采取井灌方式

齐河作为德州市地下水资源的富水区,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采用“机井+提水管道”的灌溉模式,大大地节省了引黄水资源,扩大了引黄灌溉效益。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内的耕地全部配套完善了灌溉设备,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灌溉。

3 管护体制多元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全市建成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任务也更加繁重。为管好、用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在全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

3.1“政府+市场”管理模式

在地方县委县政府、水务局牵头指导下,成立公司经营性质的农村供水服务公司或中心,负责规划总体运营,工程的管护任务,提供灌溉技术服务等。武城县、陵城区就采用了这种公司经营的灌溉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探索实现“科学计量、按亩收费、一价到户”的农业用水新机制,推行终端水价,实行按亩收费。

3.2“乡镇+中心”管理模式

县级人民政府或授权水利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乡镇进行移交,所有建设的小农水工程产权归乡镇所有。平原县、禹城市辖区内的小农水工程都移交给乡镇,并成立了灌溉服务中心,探索出“中心+协会+村水管员”的灌溉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协会的能动性,调动村水管员的积极性。

3.3“政府+村委会”等管理模式

宁津、齐河等井灌区所属工程产权归乡镇政府所有,村委会、协会、承包者或水管站具有工程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实际了承包责任制,实行井长制,群众刷卡交钱,插卡浇地,非常方便。

4 管护经费长效化

4.1 以公司筹集为主,政府财政补贴为辅

由公司设立管护资金专户,每年需依据上年度管护支出情况对本年度管护开支做好预算,根据预算抽取灌溉费用一定比例联合政府补助资金共同组成管护资金存入专户,设置专人负责。当年未使用资金累加至下一年度。

4.2 以乡镇筹集为主,政府财政补贴为辅

各乡镇负责落实管护经费,从灌溉水费中每亩每年提取1元;县财政从黄河水费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以奖代补,激励先进。每年由县水务局组织对全县各乡镇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工作进行考评,对管护优秀、良好的泵站协会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资金用于工程管护。

4.3 政府财政以奖代补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工程受益者负责筹集,公共财政给予补助。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对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给予支持;二是县政府每年从农业水费县级留成中按照15%的比例提取小农水管护基金存入专户,用于小农水工程年度考核和维修养护;三是制定考核制定,按照考核等级给予奖励。

5 特点显著

5.1 整体规划,成方连片推进

各重点县根据项目区水源和现有设施的状况,以节水增效为中心,坚持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真正意义上实现成方连片推进,每个重点县三年连片治理面积都在0.67万hm2左右。

5.2 新技术应用,水利现代化进程提速

田间工程灌排分设,自流灌区灌溉渠道采用混凝土梯形断面或“U”形槽断面,并配套巴歇尔量水槽、超声波探测仪等测水量水设施;在井灌区和泵站提水灌区采用管道灌溉的高效节水工程型式,并配套变频柜、射频卡、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等新技术。

5.3 效益显著

项目建成后,新增恢复灌溉面积4.25万hm2,改善灌溉面积12.43万hm2,新增节水能力1.89亿m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4.82万t,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385元。

6 结语

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利于发挥工程整体效益,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有利于连片规模化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有利于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提供保障;有利于调动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因此,要建好、管好、用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为德州市的农业综合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陈小江.总结经验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J].中国水利.2010(23):1.

[2] 魏峰,程雪.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的探索[J].江苏水利.2014(10):37.

[3]郭宏江.小农水大成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12):64.

猜你喜欢

重点县小农德州市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
沁县应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2020年建成800个木本油料重点县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洪江市小农水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