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绿色高效理念发展节水灌溉新模式探讨

2018-03-25王光森赵启新于吉祥

山东水利 2018年4期
关键词:肥城市灌溉工程水源

王光森,赵启新,于吉祥

(肥城市水利局,山东 肥城 271600)

肥城市总面积1 277.3 km2,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耕地面积6.43万hm2,总人口98.6万。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18.5 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1 m3,仅为全国的12.9%,属于极度贫水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生活用水等多方争水的矛盾愈发突出,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肥城经济发展、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总量的65%左右,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成为保障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关键措施。

多年来,肥城市牢固树立“绿色高效发展节水灌溉、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板块推进、项目引领带动、建章立制保障、建设管护结合,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积极探索绿色高效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2015年9月获得全国首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荣誉称号。

1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模式及成效

1.1 农业节水灌溉新模式

肥城市立足当地实际,针对山区、丘陵、平原不同水源情况及作物种植特点,从水源工程着手,引、蓄、拦并重,开源节流并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探索出了适宜不同地形、水源、作物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新模式。

1)平原区:利用现有较多的机井及水源优势,主要实施了群众接受度高、便于管理使用的机井管道灌溉工程、带喷工程、自动升降式喷灌工程;

2)山丘区:针对地下水稀少的实际,结合远距离引调水和雨洪水集蓄工程,主要实施了更加节水的喷灌、微喷灌、滴灌工程;

3)干鲜果园:主要实施了用于果树根部精准灌溉的小管出流工程微喷灌工程;

4)露天蔬菜、茶园:主要实施了吊喷、带喷、固定式半固定式喷灌工程;

5)温室大棚蔬菜、茶园:主要实施了滴灌、膜下滴灌工程。

1.2 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现状及成效

截至2017年底,肥城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63万hm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3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1.58%,其中管道输水灌溉3.53 万 hm2、喷灌 0.21 万 hm2、微灌 0.29 万 h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7。全市建成了一大批规模较大、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受益的“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农业灌溉无保障、抗旱成本高、用水效率低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增强了农业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为全市加快推进“粮食为基础、经济林为支柱、有机菜为特色”的产业布局,全面打造生态、高效、有机农业园区提供了支撑保障。

2 主要做法

2.1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确定节水灌溉模式

为建成高效实用、群众受益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肥城市水利局专门组织精干技术力量,广泛调查研究,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特别是针对不同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找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瓶颈、症结。在此基础上,委托泰安市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了《肥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肥城市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规划。以上规划,都体现了节水优先的理念,突出了高效节水灌溉这一重点。在节水灌溉模式的选择上,将水源可靠保障、水资源永续保护利用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首要考量因素,根据地形、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作物果蔬的不同分别确定适宜的节水灌溉新模式,为全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2.2 多措施并举,抓好水源工程建设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成功与否并能保持长期有效运行、发挥效益,充足的水源保证是关键。为此,肥城市立足当地十年九旱、山丘区地下水资源稀缺的实际,确立了“优先利用雨洪水、大力拦蓄地表水、引调利用客水”的水源工程建设方略,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挖掘、开拓水源,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供强有力保障。

1)雨洪水用起来。积极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新建“五小”水利工程,尽可能积蓄、利用雨洪水。近年来,共投资1.68亿元,对1座中型、77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整体蓄水能力由5 718万m3增至7 148万m3;投资3 960万元,共建设“五小”水利工程441处,年新增蓄水能力135.4万m3,扩大改善灌溉面积2 333.33 hm2。

2)地表水拦起来。近年来,先后对大汶河、汇河、康王河、漕浊河等河道实施了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年可增加拦蓄地表水资源能力280万m3,扩大农田灌溉面积1.066万hm2。

3)引调利用客水。近年来,肥城市扎实推进引黄济肥改造提升工程,投资2 000万元实施了五期引黄灌渠及泵站改造工程,为沿线8 000 hm2极度缺水的农田实施节水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2011年铺开实施了引调汶河水工程,工程分3期建设,2013年底全面完成,共投资1亿多元,通过两级提水、尚庄炉水库调蓄,年可实现调水3 400万m3,将距离城区34 km的汶河水调入了城区龙山河,保证了生态用水,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向东调水抵达了边远镇化工园区,解决了工业用水、节约了地下水,同时为4 000 hm2农田实施节水灌溉提供了水源保障。

2.3 引进推广高新技术,提高节水灌溉水平

通过引进、推广自动化控制喷灌、射频卡机井灌溉控制系统、土壤墒情监测、风光互补提水、自动升降式喷灌、隐蔽式多功能给水栓、隐蔽式机井房、水肥药一体化等先进节水灌溉新技术、模式,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节水灌溉再上新水平,既节约了水资源、能源、土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提高了粮食、果蔬产量及品质,增加了群众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中,引进了自动化控制蔬菜喷灌技术,建立了计算机数据采集、分析模型,控制系统依据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湿度等作物生长的环境数据自动控制灌溉,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精准喷灌,灌溉用水量由7 950 m3/hm2·a降为4 500 m3/hm2·a,降幅 43.3%,经济效益也明显增加,净收入比原来增加30%以上。

3 建议

经过多年努力,肥城市在不同的地形、水源、作物等条件下配置适宜的农业节水灌溉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继被认定为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后,又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今后,要在不断丰富、完善、改进农业节水灌溉模式的同时,结合深化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参与运行管护的新模式,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发挥长远效益、最大效益;结合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探索建立用水总量与用水定额相结合的农业灌溉用水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灌溉用水价格,发挥价格对水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以期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可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肥城市灌溉工程水源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保护水源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小鹿和泥塘
南水源头清如许
中国再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爱是什么
山东省肥城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经验与做法
体育教师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四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