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农田”惠民生 多管齐下助脱贫
——永修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2018-03-25

老区建设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高标准种养农田

□ 本刊记者 诗 奥 文 /图

新年伊始,走进永修县白槎镇塘上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只见原来小而散的地块,经过整理后呈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的美景,一幅现代农业画卷正徐徐铺开。

近年来,永修县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摆在首位,立足高起点、高标准,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农业基础设施面貌巨大改善、农业产业发展规模显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这一系列的变化让当地群众看到了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新生活的希望。

大投入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为更精准地带动贫困村脱贫,永修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上大力向贫困村倾斜。

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2.42亿元,建设规模6.4万亩,涉及贫困村6个,实施面积2.03万亩;贫困户191户,实施面积4012亩,惠及贫困户556户。

据统计,2014年以来,永修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7.19万亩,遍布全县19个乡镇,234个行政村,涉及贫困户4328户,11812人。随着数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成,整体改善了农村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助推了永修现代农业发展,使农民和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特种水产产业发展

整齐划一的高标准农田

大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需要。“以前我们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现在好了,自村里的水、路等基础设施建好后,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营造了漂亮的田园风光。”说起近几年村里的变化,永修县立新乡鄢湾村农民熊海兵脸上溢满笑容。

永修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改善田、路、渠、山塘,优化贫困村基础设施,提高贫困户生产能力。2017年以来,永修县统筹整合多部门农业资金,加大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每亩投入3000元,用于平整土地,修沟渠、机耕道、灌溉渠道等,建成后,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物能运,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洪涝、干旱、农产品运送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耕作条件及农业抗风险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

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每亩可减少人工、机械及化肥农药成本150多元,同时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预计亩均增收近300元。全县贫困户因高标准农田建设可直接产生效益120余万元。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让农民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腾挪出更多空间。近年来,永修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特种水产、特色水果、绿色蔬菜、良种畜禽等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增强现代农业竞争力。如打造了稻虾、稻鳖、稻渔等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实现“稳粮、优供、增效”。

在永修县云山凤凰山“稻鳖共生”种养基地,畜牧水产良种公司负责人王传树算过这样一笔账:绿色大米亩产200公斤,每公斤24元;生态甲鱼亩产75公斤,每公斤120元,每亩产值1.38万元,纯收益6000余元。相比以前,亩产利润翻了几翻。

据介绍,该县已在立新、九合、三角等地创建3000亩稻虾种养基地;在三角、立新等地创建20000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在虬津红桥村创建1000亩的荷天下休闲基地……过去不愿种的“难缠”土地,变成了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抢手货”。土地整理后,流转率达90%以上,田租由原来的300—400元/亩提高到550—650元/亩,全县贫困户因土地流转可直接增收达92.5万元。

同时,该县广大贫困户利用土地、租金、务工、技术等方式入股到经济合作组织。2017年,该县2689户贫困户,入股70个经济合作组织,当年每户贫困户分到不少于400元“福利”,全县贫困户分红收益共达134.45万元。

优化贫困村基础设施 提高贫困户生产能力

整齐划一的高标准农田

靠强联大 由“输血”变“造血”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永修县加大了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亿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月肴兔业有限公司、江西旺角坪鸽业有限公司等农业开发公司,这些公司采取“公司+贫困户”的形式,实行订单农业,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胡羊、兔子、鸽子等种苗,待养殖成熟后,公司按照市场价进行回收;引进了江西澳格汇普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6亿元人民币,在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地九合乡长滩建设2000亩番茄产业园。

“订单农业好,苗有供,只管养,养大有人买。”谈起胡羊的养殖,该县贫困户王水根高兴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上千户贫困户参与到了农业公司当中。使贫困户在通过靠强联大,依靠自身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和收益,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的存在感和获得感,实现了部分贫困户由“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根本性转变。

同时,为了能使更多的贫困户能够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建成的经济组织和基地实现家门口就业,县农业部门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不吃大锅饭,多点自助餐”的形势,根据“市场上需求什么我们培训什么,贫困户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吸纳贫困户参与柑橘、茶叶、虾蟹、香米、电商等领域的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水平、综合素质,使其真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另外,还在各个乡镇为贫困户开展农业技能培训,为贫困户在种养过程中“解惑授业”。

猜你喜欢

高标准种养农田
万州区科技助农效果明显
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获批复
以高标准促高质量——山西高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扫描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袁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