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动的建筑—弗兰克·盖里的异质同构论

2018-03-24杨妮娟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建筑设计设计

杨妮娟

【摘 要】盖里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建筑设计形式美学的态度和独有的审美都值得我们静下来思考与探究,通过观察盖里的建筑作品,发现其形式特征非常明显,建筑风格个人特征显著,而他的建筑设计的灵感都源于他自身对于艺术的喜爱和他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性格。盖里的建筑打破了理性从而创造出非理性的破碎。

【关键词】异质同构;设计;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形式美学

一、背景

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1929~,图1),1929年2月28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一个犹太人家庭出生。1947 年全家移民到美国加州洛杉矶。盖瑞刚踏毕业进入社会的时候也如常人般进入事务所工作,随着他的作品一个个被大家所熟知,现在已经成为近代建筑界重要的一员,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建筑革命家。1999 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1999 A-IA Gold Medal)。西班牙毕尔巴鄂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盖里的代表作(Museo Guggenheim Bilbao)。

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的作品中不但具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质,同时也具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指向。他的作品具有着非凡的独特性给世人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感染氛围和空间吸引力。他的建筑作品不只是突破传统建筑美学,也体现着弗兰克·盖里思维的自由、建筑设计上的特立独行、彰显出他在建筑领域非凡的创造表现能力,从而带给人们神秘又个性化的空间感受。

二、舞动的建筑

(一)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解构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方法论,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重组再生带来新的形式感。盖里的建筑作品充分展现了解构主义的灵魂所在。盖里的作品中,很多从结构方式上来说是破碎的,初次相见可能会认为是几何体随意凭凑,认为其功能是被抛弃,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以及一味为了形式美感而抛弃功能从而给人视觉上支离碎的错破觉。纵观盖里的设计作品,其自由与随心所欲的程度让我们瞠目结舌。他的材质、色彩、体量建筑之中的应用,能够运用现实世界中的形式通过重塑转化成为新的建筑语言。在设计过程中重视结构,认为部件就是有表现特征的,这种顺其自然、整合重组的建筑新形式就是解构主义。

(二)构思的来源

弗兰克·盖里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凭着他潜意识里的构思,在脑海里找寻那些他自己想表达却从未出现的形式,将那些想法在他的草图构思中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曾经,他在介绍自己的构思创造过程中说道:“我就是那样思考的,我不过是移动笔。 我考虑我在做什么,但我又不太顾及我的手”。弗兰克·盖里在他的脑海与草图中,打开了一种新的通往建筑设计的奇妙之门。他的建筑设计灵感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他自己对艺术的痴爱,他是一位很具有个人特色的设计师,在欣赏他的建筑作品时,就像在欣赏一个艺术品一样。

(三)以鱼为原型的建筑语言

20世纪80年代之后,盖里的建筑作品中很多体现着鱼的原型,鱼在弗兰克·盖里建筑设计中成为一种宗教信仰,受犹太文化影响,犹太人心中鱼是生生不息的象征,在之后盖里与一个艺术家朋友合作一个桥的设计方案中,意外发现了使用玻璃设计鳞片层层相叠加的美感,从这时起盖里便开始以鱼为原型的建筑语言。盖里借鉴鱼的鱼鳞、鱼尾、鱼形并运用到建筑表达中,而不管是表皮还是材料都只是服务与其形态美的手段。所以,艺术、文化和鱼的情节成为了盖里遵循形式美原则的主要因素。盖里设计的建筑表皮具有极致的连贯性和柔韧性,其表面平整、光亮照人的金属材料可以铸造各种建筑形态,并且使其呈现高度统一与完整。

三、异质同构论—以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

(一)雕塑般的建筑与曲线结合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地址位于旧城内维隆河南岸,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一共有三层,建筑与整个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很快成为了毕尔巴鄂的新地标。在功能上,虽然该建筑表层形态张扬,造型飘逸、大金属色块,但却就如同一个抽象雕塑艺术品一样等待着你去欣赏。曲线是建筑设计构思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并大胆地将曲线大面积地用在他的设计作品中,曲线使用出神入化。作为时代性的载体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如今的建筑设计是整合、重组、多元的,同时有了新建筑方法,如折曲、叠合、生態、拼贴,这个展厅里面整体上是规整的,摆放展品便利,中庭的设计和内部空间的处理令人叹为观止,从表面上看有点令人眼花缭乱,本质上它是绕着一个中心轴在旋转变形的,入口处的中庭设计,被盖里称为是“将帽子扔向空中的一声欢呼”,在这个区域的设计中打破了几何体的简单秩序,整个空间由里往上层层叠加、此起彼伏。这个建筑细细评味给人诗一般的艺术享受。

(二)金属墙与结构形式美

盖里在设计博物馆时,强调建筑本身“体积感”。与此同时,但是这并不妨碍金属墙的构造表达,金属墙成为形式表达的方式,金属墙的表达形式恰好和建筑设计语言相互贯通。虽然在表层上显示“荒诞不经”,其实正好和细节建筑构造相互吻合。由此可见,建筑并不仅仅只能拘泥于几何体型的理性处理,也是可以通过其他非理性,曲线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设计者的建筑构思。在盖里的设计过程中,他十分偏爱于金属材质。可能是因为金属叠加、扭曲、交错这样多变的表现形态。与平时所看见的将两块相邻的边缘分别与龙骨扣合金属外墙相比,盖里则是巧妙地将板材从企口相互扣接的方法如同瓦片一样相互压接。从而也可以消除板与板之间的密封胶填充部分。给人一种与编织物类似的肌理感。

四、结论

弗兰克·盖里的建筑设计作品均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他将自己对建构思考融入到了整个建筑的细节之处。可能看上去形态放浪不羁,实质上却是结构的融合统一。在盖里的作品中,材质、色彩、体量建筑语汇自由和随心所欲的运用,通过重组再生转化为新的建筑语言。盖里在建筑起初的的建构过程中关注于细节结构,盖里认为建筑的表现特征是结构,风格的统一并不只在于观察建筑本身的完整性,也表现在建筑细节结构的建构思维的表达。他的建筑具有丰富的形式感,他的作品个性特征明显、通透灵性,在建筑设计语言上组成部分、材质、形体方面强调着差异性。盖里酷爱通过断裂的几何图形来打破传统的建筑美学形式。盖里的作品具有着先进性。他创造出独特建构风格,在建筑领域开启了一扇新大门。因此盖里被誉为“ 建筑界的“毕加索”是实至名归。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建筑设计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建筑设计的困惑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解构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