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2018-03-24翁贤帅周宇祺陈炜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民用国防

翁贤帅 周宇祺 陈炜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完善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也已经成为中国国防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发展战略目标,打破军队现有的老旧科技体系,梳理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过程,协调各个相关主题和创新资源的配置。

【關键词】国防科技;自主创新

一、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内容

国防协同科技创新是为满足国防科技产品、技术和服务等创新的要求,促进科技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流动,对体系内的老旧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协同既包含了国防科技工业内部的协同创新,又包含了军民融合条件下的协同创新。国防科技与战斗武器装备的生产研制密不可分,涉及国家安全等众多核心问题,难以实现与民用创新体系的融合发展,无法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导致国防科技与民用创新的长期分化,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协调、不充分的浪费现象。

参与国防科研的主体通过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特殊网络结构体系构成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其主要部分为:一是科技工业与军队之间的协同创新;二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军队相关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军工企业与各类武器装备生产民企都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在从事国防生产活动满足军队需求方面发挥作用,并能够在市场机制和政策的引导下,协调各类主体,优化配置多领域创新资源,形成科学的发展格局。

二、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资源结构分析

国防科技创新中包含创新资源这一重要成分,其资源主要涵盖了科技人才、设施设备、实验室、知识产权及科研经费等方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注重满足国家国防的需求,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在国防工业、军队科研、民用企业之间的有效流动。

(一)科技人才资源

构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就是科技人才。在创新性人才的带领下,我国大力提升了国防科技各领域的效率和研究成果。“十三五”期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科学调整人才结构,主动深化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民企在政府的有效领导下,也积极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引进。通过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人才资源从横向和纵向流动,提升我国国防科研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设施设备资源

先进的设施设备是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物质保障。我国目前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至重要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当中,从军事需求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实施过程,对科技产品和研制过程进行检测,并不断改进问题。通过对各个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实现设施设备的规范统一。

(三)实验室资源

为了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入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为了适应创新驱动的发展要求,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作为开展国防工作的必备条件,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实现军工组织、各大高校和相关民企的沟通交流,有助于科技进步、技术研发、专利共享和实验成果再利用。

(四)知识产权资源

知识产权是国家的基础战略资源。国防建设过程中实施的国防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有利于强化知识创新,提高创新成果质量,推动科技武器的自主创新,为国家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同时,优化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时同样需要注重提高技术成果等产权的军民双向转化,应提高相关知识产权的保密机制。

(五)科研经费

军工科研产品的科研经费是一个国家军事科技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军事发展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防建设的大力发展,加强国防科技科研经费的管理对提高我国军事科研质量有着重大意义。首先要加强经费管理的公开透明度,要加强合同管理,建立一个公开公平的投标竞争机制,提高国家的综合水平和科技实力。最后,要加强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科技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

三、提升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方法

构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需要对不同系统和主体就其自身所属的体系和具备的资源进行划分,以此形成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新规则体系。

(一)从体制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民用科技的潜力巨大,其具有强烈的人才意识、竞争意识,创新人才多,活力高。当前必须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不断壮大和提高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与民用相关科技资源转为军用的规模和速度。

1.公平竞争体系的完善

采用科学的竞争招标方式采购各类国防科技创新产品。在项目的采购和招标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竞争体系,保证民营企业军事项目不受限制的公平竞争,不断健全国家军品采购的招标投标方式和体制,避免行业内出现一些不公平的竞争问题。对民用单位要不断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实行招标计划的公开透明。这样的体制变化可以有效减少民用单位的周转周期,投入更多时间至项目的研发和检测中。

2.评价体系的健全

当前军工产品的收纳和使用过程,相较来说透明度非常底,仍存在先考虑内部后考虑外部的采购现象,很多具备国防科研实力的公司和企业无法争取到应有的产品任务。因此,国防科研项目的资格认证必须公开透明,通过一系列方式完善和健全评价机制。

3.加大投入力度

投资资金的投入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保障,中央及政府和社会力量要加大对国防科研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国防科技的投资融资体系机制,推动国家财政的科技投入与创业投资、银行信贷、企业研发资金与民间投资的相互合作,不断增强国防科技的投入资金和引导,保证国防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坚实经济基础。此外,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民间投入为补充、政府财政为引导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用来满足国防经济和国防科技长期的发展,适应我国国情,满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

作者简介:翁贤帅(1995-),男,汉族,籍贯:海南万宁,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哲学,作者单位全称:武警警官学院。

参考文献:

[1]国防科技对民用技术自主创新的传导机制_刘赣州

[2]国防科技开放式创新研发策略之探析_周华

[3]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系统分析_张纪海

[4]军民融合背景下我国国防科技体系面临的市场风险及其应对策略_尤琳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民用国防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国防小课堂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民用安防的新势力
民用GPS自主式欺骗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