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事应激及类战争应激模型
2018-03-24黄瑞成吴家翔阚瑞
黄瑞成 吴家翔 阚瑞
【摘 要】军人在作战环境和日常军事生活中会广泛接触军事应激,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现已成为我国军事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军队;军事应激;军事应激类战争模型
军人作为一个异于常人的特殊群体,常常身处于特殊的环境与事件之中。不同的战争环境与现代和平时期下的军事演习、军营生活和军事训练对于军人来说都是一种应激,都会引起军人广泛的应激反应。
军事医学和军事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者们通过长期探索,揭示了军事应激对军人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机制,寻找相关应激发生、发展特点及规律,为应激的防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说法是,军事应激带来的心理损伤主要是指军人在军事作业下、作战时以及特殊军事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与认知、情绪、行为和态度有关的心理反应。其可根据心理损伤的发生以及发生程度细分为:急性与慢性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战斗与军事作业环境应激反应等。军事应激的心理损伤效果在不同的应激源、不同的个体心理特征、社会环境下有很大的差异。在军事应激心理损伤的过程之中,不同的个体认知评价的发生、其发生程度、不同的发生中介以及不同个体心理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差别、社会支持和群体凝聚力的变化都会影响认知评价过程的变化。并且,适度的应激反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军人的反应速度、改善其认知能力、提高其作战效能,对军队建设有独特的积极作用。
军事应激已成为了影响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其最主要的特征包括:应激源力度大、应激人群规模大、应激反应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应激损伤处理原则的特殊化四个方面。相关研究表明,军事应激引起的机体心理、生理及病理性的损伤会最终导致军人在战场上的认知错误、武器操控失能以及战斗精神病等系列问题,这也是近年来部队非战斗减员和军队潜在战斗力降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军事应激的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全面强化军事应激的相关医学研究。美国将军事应激的医学研究作为21世纪军事医学战略发展规划的重点,并制定了《战斗应激控制计划》;欧洲主要国家也已经将应激的防护与救治,抗应激药物与营养素的研发以及应激损伤的免疫学防护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计划;俄罗斯也建立了应激强度的计算机监测等研究体系。我国更是从1998年组建全军第一个应激医学专业实验室开始,“十五”“十一五”期间都将军事应激医学作为全军科研的重点领域,而军事应激医学也同样是“十二五”期间的全军科研重点。
在开展有效的军事应激医学研究之前,必须先建立有效的军事应激模型。就目前的军事应激模型来看,主要有军事演习、军营生活和军事训练的人群类应激模型以及模拟各种作战环境后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应激模型。但无论是人群类应激模型还是实验动物的应激模型,其最主要研究手段都是通过最大限度的模拟战时环境来建立一个“类战争”的军事应激模型。实验动物应激模型与人群类应激模型各有优势。实验动物应激模型的特点在于,其能够针对实验因素进行广泛的干预与控制,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生理数据;而人群类应激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使研究对象同时进行针对心理和生理的类战争心身应激研究,从而获得更加接近真实军事应激状态下的实验结果。
在高原环境下的军事应激,国外一般利用人群类心身应激模型。研究发现高原环境对军人认知功能的影响较为全面、显著且持久,且对军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反应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判断力等方面的影响。然而,国内对驻藏部队的心理卫生调查研究发现,驻藏部队SCL-90的9种因子分比常模高出很多,且驻守时间越长其不良影響就越大。通过对驻藏3700~4500m海拔的地区部分边防军人的问卷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军人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暴力、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及各类阳性项目指数均高于全国常模青年组,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高热环境之下的军事应激研究,是广州军区总医院通过回顾性分析热带地区部队医院中暑住院病人救治的相关临床资料,并结合了对重症中暑病人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建立起的人群类心身应激模型,在热区创伤救治与组织修复研究的领域有较大创新性发现。军事医学环境研究所在热习服的研究方面,目前已确认了多种参与热习服的生物活性蛋白并初步探讨了一些功能蛋白的可能生物学效应,结果可观。
军事应激对一线指战员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身体与心理两个不同层面。当前的科学技术可以利用高强度、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和战时环境模拟测试出指战员在不同应激刺激下的生理、心理反应。但是,模拟终归为模拟,并无法完全呈现出实战中战斗人员的一些极端心里和过激反应。战争的最终威胁来自于战斗人员对死亡的恐惧感。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战斗武器的不断升级,一线战士在实际战争中的死亡威胁也越来越大。这样的持续死亡威胁的恐惧心理,会使得参战人员的生理持续处于严重的状态,从而引发一系列特点为发病隐匿、持续时间长的急性或者慢性的战斗应激反应。这些战斗应激反应常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有关。如何真实有效的模拟战时环境,建立极端心理类战争心身应激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成为了我国军事应激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在军事应激方面的医学研究已经逐渐深入,从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军事应激条件影响着军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最终会影响军队的作战状态。因此要重视军事应激条件下的军队管理,尊重士兵人格,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在军事演习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个体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引导,帮助军人掌控应对应激条件的有效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军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确保军人的战斗的目的。
作者简介:黄瑞成(1996-),男,汉族,籍贯: 广东省韶关市,当前职务:学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学,单位: 武警警官学院。
参考资料:
[1]《军事应激的防治研究》王家同、
[2]《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心理健康与军队管理方式的相关性研究》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