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2018-03-24陈世秀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陈世秀

【摘 要】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融入到了教学体系中,运用先进、新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优化课堂结构,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环节,相互融合,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通过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习效率、扩大教育规模等诸方面都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学科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育信息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源自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关心某种活动或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最好的老师、最持久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种录像、录音、计算机、投影、电影、等多种媒体技术,让学生耳目一新,使教学内容表现的更直观形象,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更直接的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兴趣并且又丰富了教学得内容,达到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欲望,提高学生对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更能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使教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一定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在利用学习资料和网络信息主动获取知识。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黑板,变成了图文并茂的资料在屏幕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与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再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操作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真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经常利用板书、演示教具和教学挂图等帮助理解,不但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尽人意。而现在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给学生。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观刺激,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诱导启发学生,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创新,突破重点难点,促进心理内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

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电脑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有易到难,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愉快的巩固所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巩固新知识、体现差异教育、减负提素。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分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条捷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間,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

六、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需要具备筛选适合资源与软件的能力,甚至是对资源与软件进行整合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熟悉信息技术教学环节,要提前熟悉教学资源。客观合理的将教育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适应飞跃式发展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工具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使学习者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实践的深入、认识的提高,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1)

[2]隋庆茹,浅谈传统教学与新兴的多媒体教学[J]吉林教育,2010,(7)

[3]吴安艳,等.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3)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