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知识与教育视角浅析当前儿童读经运动

2018-03-24刘昱秋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摘 要】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任何时期下的实践都是是知识参与下的实践。任何历史时期下的社会实践都受到了当时所处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形式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作为传统文化大国,拥有丰富且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些传统文化知识,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日益重视和依赖,现如今所开展的读经运动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再次发掘和弘扬。对当前的儿童读经运动予知识与教育新视角加以分析,有助于扩展当前读经运动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读经运动;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

一、读经运动中所提倡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属于本土知识的范畴

石中英学者认为,本土知识就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生存、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内容与形式的知识体系。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古文明的大国,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发展,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中国古代经典书籍《论语》、《弟子规》、《诗经》等都是本土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这些典籍中所反映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都属于中国本土知识的范畴。时至今日,儒家典籍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等本土知识所体现出的传统文化核心思想仍是一个民族独立自主、保持初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源泉,并对当代社会的其它方面产生着积极影响。当代儿童读经运动普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知识与教育的角度来看,儿童读经运功就是对本土知识的再度发展与延续。

二、读经运动中所倡导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作为本土知识,对于学生个体的进步成长及教育改革都具有积极意义

对学生而言,学校希望培养出了解本土社会发展历史、对本土社会传统文化知识充满自信心、并愿意为本土社会的发展及进步作出贡献的人。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知识以经典书籍的形式解读了早期历史发展、为人处世的修养与标准,对于现当代少年儿童了解本土社会历史、培养优良道德习惯,都具有着积极意义。并且,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产生反思意识、怀疑意识,并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既不自卑,也不盲目骄傲自大。

对教育改革而言,读经运动中所传播的文化知识不同于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教育强调对科学知识原理的理解,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分层教学。而文化教育强调的是对文化知识的熏陶和感悟,对于理解层面的要求不高。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自身对学生的“白板论假设”,不能再依照科学教育那样将学生看作是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或了解甚少的人,而是要将其看作是具有大量的本土知识基础、并会不断运用这些本土知识的人。教师也更需多引导学生比较自身本土知识与所教授的本土知识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改变旧有的、片面的传统思想,并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一名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反思意识的主动学习者。

综上所述,就知识本身而言,并不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我们处于信息极速增长与传播的时代,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分析知识的能力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本身更具价值。因此,作为一种对传统优秀文化知识再次发掘的读经运动本身,是有助于改善当前过分强调以知识、技术、应试为主要目的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弊端,让学生多接受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多接触人文教育中“缄默知识”的影响,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大有裨益。

三、以知识与教育的关系视角分析如何在中小学开展读经运动

就讀经运动所提倡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言,作为教育研究者与教师要科学开展读经运动,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对传统经典书籍中的字词细做研究。教师应弄清楚经典书籍篇目中每个字词的释义,连贯文意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不应囫囵吞枣,甚至是歪曲理解文意。对经典段落的断句、释义、引申都应作为教师授课过程中的重点研究方面。

第二,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分析解读中,应该力求客观分析,避免盲目崇拜或一味批判。读经运动中涉及的经典书籍,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文化产物,其中有经典普遍的真理,但也有旧时封建的、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避免因过时落后的习俗、制度影响读经青少年的价值观。教师在不失古文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现代化解读,让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性,这也是当前读经运动开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对于读经运动的教学开展,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既有灿烂辉煌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也有着近代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宝贵精神财富。直到现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教会学生以极大的民族自信心、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客观的看待中国历史、感悟民族精神,并以传统知识中“修身”、“尚和”、“知耻自省”等优秀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现如今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抱有积极态度,并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意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的分析解读。大部分中小学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的读经运动,还不应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更不能将读经运动只留于形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分强调纪律”,不重视文化的熏陶沉淀,进而加重学生记忆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中小学开展的读经教育,关键还是在一线教师。总之,儿童读经运动发展到现今,虽然褒贬不一,但只要经过教法上的调整与改善,读经教育就会进入到一个更加健康与科学的发展阶段——经典教育阶段。如果能在西方科学技术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开展中国文化经典教育,兼顾价值观与科学技术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应该成为未来中国的一种主流趋势。

作者简介:刘昱秋(1994-),男,河南南阳人,北京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1]本土知识与教育改革,石中英.

[2]在中小学如何开展国学教育,黄济.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助力和谐校园建设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