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2018-03-24李灵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生

李灵

【摘 要】小学学习阶段,好习惯的养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课前的预习更是良好的学习方法之一。预习的过程中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读课文。二、查问求助。三、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四、圈画批注。五、预习思考。六、拓展检测。

【关键词】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小学学习阶段,好习惯的养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课前的预习更是良好的学习方法之一。语文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对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预习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了解、思考、质疑的求知过程。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说,预习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虽然有很多语文教师注重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地培养,但不加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课前预习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和持续性,达不到真正地意义上的预习习惯地养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预习的过程中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让孩子们知晓这些方法,并把这样的方法落实到每篇课文之中。

一、读课文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能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古人说:“读书百遍,其義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

二、查问求助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

三、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写出批注。

四、圈画批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课前预习课文时,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词、成语,不理解的词句,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然后给生字注上音,并将生字词写会。

五、预习思考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

六、拓展检测

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练习题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做好了语文学习的预习,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而有效率的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有重要意义。从每篇课文的课前预习入手,把每个方法落到实处,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学生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探究
快把我哥带走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学生写话
让课前预习成为语文课的精彩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