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018-03-24黄茜
黄茜
【摘 要】数学思想是人们在研究数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于数学的本质的认识,这种数学思想是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一种总结和概括,对于学习者来说拥有一定的数学思想对于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思想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通过数学思想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研究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以及事实的认识,它是智力归纳整理的结果,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是一套隐形的知识。然而在很多时候,数学思想不被人们重视,但是其对于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意义。数学的学习,不仅是简单的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形成数学思想。所以,在小学数学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培养其数学能力,拓展其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平时用到的教材成为学习工具的主动型知识,很直观而且是必须去学习的,大家一般对这类知识没有排斥,觉得这是必须去做的,而且教材里面的知识也确实是学生在今后继续学习的一个基础。比如,其中的一些定理,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些结论,而不会向同学们展示这个定理的推理过程,这是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流程。从这个层面说,我们现在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被动型知识,可以看出,要想真正地学好数学,了解数学,重要的还是对主动型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被动型知识的一个获取,从而具备完备的综合能力,可以使同学们很快地进入做题、解题、剖析题目的一个过程。我们参加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最难的也是今后用到最多的也是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了解、熟悉乃至最后的应用,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素质。
我们可以形象地将学生的数學素质看作一个坐标系,上文提到的主动型知识,也就是数学教材为坐标系的横轴,本文要着重探讨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作为坐标系的纵轴。因此,在最开始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就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既会让学生不能全面地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个完整的认识,也会影响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所以,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势在必行。
二、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总复习阶段发挥着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从而形成更高层次上的思维与解题能力的作用,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让我们的复习教学简捷高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在应用题的复习教学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不难,学生学懂也不难,但学生往往一做就不会,对于稍复杂的题目更是无从下手。要突破这一难点和障碍,要注重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培养。枟新课程标准枠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精读、速读应用题能力,能将所阅读应用题,很快归纳出要点和难点。也就是说,通过迅速提取和认定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推理、判断,从而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通过这种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习的能力,同时,对平时我们看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归纳推理能力、很快找出问题的重点、难点,都有非常有益。
经过一个时期的有意训练,你会发现,你的判断事情正误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实际上,这就是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是通过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三、如何渗透数学思想
1.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数学渗透的机会。在进行定理推导以及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进行渗透。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许多数学法则定理都在课本上,是学生可以直接学到的知识,但是那些无形的数学思想分散在数学课本的各个章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数学渗透的机会在进行定理推导以及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进行渗透。概念的形成是由外而内的,是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可在对公式以及概念的学习中形成数学思想。
2.数学思想应渗透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践性强是数学的典型特点,在日常的问题解决中,数学思想无处不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定理和概念的把握,不断对数学思想进行认识和理解,使数学思想转变为数学思维。
3.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思想。思想的接收和吸纳是需要时间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学生需要在现实中对数学思想进行巩固和深化,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渗透;在实际生活中去深刻理解数学思想,促进思维的形成。
综上,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渗透极其重要,对学生数学能力及数学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大的意义,也是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时,在进行渗透时应注意具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混淆学生的思维,否则会带来负面效应,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