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学具使用的有效性

2018-03-24阮俊清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具有效性小学数学

阮俊清

【摘 要】新课程的发展,学习用具进入了讲堂,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工具,不仅有助于教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学具对抽象思维能力尚欠发达的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其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学具;小学数学;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经过分析和思考,形成准确的表象,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探究规律。借助学具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认知结构, 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想像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使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是单调、枯燥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而且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要适时创设合理的动手操作的活动情景,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高效。正所谓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案例一:一年级在学习“认识立体图形”时,学具盒里有小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请孩子们拿出各种物体,孩子们不自觉地说道:“老师,圆柱不好放,会滚动的。”同桌的小朋友立即告诉他,横着放就不会滚动了。还有孩子说,球怎么放在桌子上呀?很容易滚动的。在孩子们亲手操作中,不仅认识了各种物体,也明白了他们的特性。如果没有人手一份的学具,可能就没有那么深的体会了,老师讲起来也会费事些。

案例二: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课前我准备了两个红球和5个黄球让学生摸:摸到 红球奖励铅笔一枝;摸到黄球奖励橡皮一块:摸到黑球不得将。学生在快乐的摸奖游戏中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带着浓厚兴趣,投入新知的学习。

二、适时使用,让学具更富实效性

把握火候,适时展开教学,才有可能成就高效的课堂教学,学具的使用也应遵循适时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必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方能满足。让学生在“把玩”学具的过程中探索新知,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三:《认识分数》一课。课前导入时,先提供给学生一张圆形纸片,让学生把它分成两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法,逐一展示他们的方法,于对折分处展开深层教学:这样对折就是把这张圆纸片分成怎样的两个半圆?这两个半圆为什么相等?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分法叫做怎么分?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操作是必要的:简单的一张小圆片直观形象地强化了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为后续分数意义的理解打下基础。

案例四:在教学《周长》一课后,教师都会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比一比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

学生通过想象、分析、变换容易得出三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让学生找出一张正反面不同色的正方形纸片,让每位学生折一折,周长规律跃然眼前。学生纷纷总结:不管有多少个“阶梯”都能用这种方法证明这样的图形的周长跟正方形的周长是一样的。事半功倍!就简单的一张操作纸,既解释了为什么折也能证明這三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又让学生在折、想的过程中丰富了空间想象力。

三、及时使用,化解争议

案例五:《三角形特性》一课,教师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三角形空调架、三脚架、篮球架等),提问:为什么生活中会用到三角形呢?有同学提出将这些物体制作成三角形状是因为这样节省材料,也有同学认为这样更牢固,更有同学认为这样做更美观。当学生为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之时,教师出示课前已制作好的木质三角形,请学生拉一拉。接着拿出木质的平行四边形也让学生拉一拉。通过这么一拉,学生立刻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性,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加固,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稳定性的作用。最后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同样的三根小棒摆三角形摆出的三角形都是一样的,而用同样的四根小棒摆却能摆出形状各异的四边形呢?深化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即当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也随之确定。这样的体会与感悟只能建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之上的。这页正是学具带给他们的无穷快乐。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当下的课堂变得更活跃,更有生机了。课堂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为所欲为”。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适时引入数学学具、教具的使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同时,在使用教具和学具时,教师还应当把握使用的时间、使用的目的和步骤,以及工具使用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合理有效过渡。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懂得及时收手。只有教师合理选材,适时使用,把准程度,才能让学具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学具有效性小学数学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