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2018-03-24梁建明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

梁建明

【摘 要】由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工作人员在学生智力和能力培养方面花费了太多心思,从而将学生品德教育工作忽略。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并从对德育教育目标进行明确、将德育与美育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德育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四方面,论述了加强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现实生活;校园德育环境

为了提升相关学校对小学生德育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在内容中明确指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时我国公民生活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这内一直延续。但在实际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小学生德育生活化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我国小学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造成了极大影响。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德育内容过于知识化、学科化

很多时候,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知识传授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将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的复述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中所了解到的德育知识主要以语言信号和知识气泡的形式存在,让德育教学内容变得太过知识化和科学化。这种教学模式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严重不符,很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德育教学和生活化教学相结合。

(二)教育模式过于僵化

当前,小学德育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不足,影响了他们对德育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很多小学生被教师当做一种知识被动接收的工具,而且教师还认为小学生不具备体验尝试和独立思索的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小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完全不会存在。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对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德育知识的魅力,并实现内心德育知识的有效丰富。

二、加强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对德育教育目标进行明确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德育属于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效突显出来,并教导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德育教育属于重要的社会教育过程,可对社会中的善与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小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进行疏导,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合理纠正。因此,在开展审美教育过程中,各个学校应以德育教育为重点,进而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提升。另外,在德育生活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对正确的德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设立。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灌输这种德育理念,将“四有人才”在生活中的表现细节进行强化,最终实现德育教学过程的合理完善,为学生良好的德育精神培养创造良好条件[1]。

(二)将德育和美育进行有效结合

总的来说,德育和美育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二者在德育教学生活化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可以利用德育促使美育获得良好发展,帮助学生对真善美等道德标准进行深入理解,最终形成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实际生活之中,学生的知行合一显得十分重要,一個美好的言行以及善良的心灵都能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美的能力彰显出来,从而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优化和调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艺术的欣赏,让学生获得美感体验,从而促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语文课堂《匆匆》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文中那种死后便再也不能相见的亲情体会进行强化,通过对文学作品中情感的深层次体验,对学生的内心进行触动,从而帮助学生增加情感感受,让他们学会热爱生活。

(三)德育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德育教学内容制定过程中,应该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德育教学效果真正提升,为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仔细关注,做到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教育,以此来实现学生德育知识的有效掌握。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一单元学习中,篇名为《我爱我的班集体》,文中有两名小学生本来关系特别好,但由于一支笔的问题争吵了起来,教师可以将这两位同学的例子作为引子,对全班同学进行德育教育:“每个学生都会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我本人也是一样,但如果你想看,大可友好的看一下,但绝对不能占为己有,更不能做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事情。”通过这种类似的教育,学生们便会对事物的归属原则进行明确,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2]。

(四)建立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

一个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能够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对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种无形环境的熏陶下,可以促使他们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因此,各个学校应对校园德育环境进行充分利用,做好德育生活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对宣传栏的作用进行充分利用,并开展“德育之窗”板报项目,在实际校园生活中,可以对一些好人好事、英雄事迹等进行合理宣传,鼓励学生们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另外,学校还可以在食堂中张贴一些文明就餐、不浪费粮食等宣传标语,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名人名言,以此来激励学生们刻苦学习等。总体来说,校园德育环境的良好建立,能够让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体会到德育生活化的精神和魅力,增加学生们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方式符合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尽管现阶段小学生德育生活化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生活化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改善,小学生德育生活化教学工作定会变得越来越好,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德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荣连.简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华夏教师,2015(11):78-79.

[2]吴荣军.德育生活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江苏高教,2015(03):127-129.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
让思想政治工作回归学生现实生活——评《高校党建进学生公寓理论与实践》
现实生活 现实问题 现实主义——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三重困惑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漫画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