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表达
2018-03-24张维凯赵华恩赵晓红王海军
张维凯 赵华恩 赵晓红 王海军
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进行分析讨论,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进行作用表达,并在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上得到体现。微观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和锻炼,提高修养、发展个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中观作用表现为改变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学思路,紧抓教学核心,促进教学创新;宏观作用表现为转变学校教学模式,形成特色教育,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促进全民健身。三种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作用体系,推动和促进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中小学 武术 作用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审议并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强调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指出要将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促进学校健康教育的推进与提高,同时提出要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按照纲要指导,中小学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区域,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学生的健康教育水平,推进媒介便是体育课程。在此背景下,武术课程作为体育课程的一个门类,在学生的健康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健康教育,也为了武术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1校本课程概念阐释
1.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根本的课程,在学校课程管理和设置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成果是课程模式由单一体制改进为三级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关于校本课程的内涵有多种理解,其中周登嵩认为校本课程有两层含义,分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校本课程指的是与国定课程、地定课程相对应的校定课程,是国家为学校预留的占5%左右的少部分课程,以发挥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性。”“广义校本课程是在狭义小本课程的基础上,同时又包含了国定课程、地定课程校本化改造后的课程,以便能够适合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校本课程由学校制定,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应该是以学校为基础,根据学校优势和学生的需要,依据上级课程的规定,由学校制定、实施并评价的课程。
1.2校本课程开发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学者李秉德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是一种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校长、教师、学生、课程专家、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涉及学校教学经验的各个方面。”周登嵩按照校本课程的含义,将校本课程开发也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上级课程管理体制预留的空间、时间,自主进行学校自己的课程开发。构成了课程体系的一个课程板块,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对国家课程计划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学校教师更多的参与开发制定。广义的校本课程被理解为“校本的课程开发”。
1.3武术校本课程与开发
武术校本课程,根据校本课程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的武术课程的校本化改造以及学校自主开发的武术课程。
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根据学校的现实状况和教育哲学与理念,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课程专家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规定的武术课程进行适应性的校本化改造以及自主研发学校武术课程。
2健康中国战略下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表达
2.1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微观作用表达
微观作用,即事物从局部或者个体产生作用,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所起到的微观作用主要从学生的个体身上体现出来。
2.1.1提升兴趣,强化动机,加大参与
传统武术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武术课”,说明学生对武术有需要,但是由于教学中的问题,导致了需要的转移。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课程上着手,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成为必然。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适应学校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现状,以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制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动机指引学习,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武术课程的学习中去,提升学生的武术参与意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和提高学生课外和社会、家庭环境中的武术运动参与,加之武术不受场地、器材、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运动参与便利性。
2.1.2促進运动,加强锻炼,优化体质
当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令人堪忧,智能化的影响,应试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中小学生的运动锻炼极不充分,加之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营养过剩明显,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相对于日韩国家是非常落后的。而基于健康理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的重点是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使学生进行运动锻炼。由于校本课程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都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运动参与意识,进而教师再进行武术健康理念教育,循循善诱,合理引导,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喜欢的武术练习点,培养学生运动锻炼的习惯,保证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高的运动锻炼量,进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2.1.3加强修养,坚定意志,彰显精神
武术,作为一项传承千年的民族体育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与西方体育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和优势。武术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传承武德与精神。武术的传承讲究“未曾学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因此在学校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都要将武德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同时,在武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德艺双教,加强学生的体育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武术讲究精气神,不仅要习得武艺,还要突出精神面貌,既达到教学目的,也实现传承价值。
2.1.4塑造人格,个性发展
现代教育的功能主要有知识传授功能、技能形成功能、智能培养功能和个性发展功能。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时俱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知识、技能、智能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武术教学过程中,既要进行武术知识教育和武术技能教育,也要进行武术道德教育,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形成较为突出的体育个性和人格魅力,真正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2.1.5习得技能,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体能和情感等,其中技能目标是一个基础性的目标,体育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强化体育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运动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意识,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2.2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观作用表达
2.2.1更新思想,正视师生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武术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有效提升和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意识。体育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体育本身,因为体育也是教育,体育具备教育的所有功能,体育也要进行德育、智育、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学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按照健康中国2030战略纲要的指导,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表现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引导下,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是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以学习、接受教育为主的人,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不能进行“填鸭式”“硬塞式”教学,而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改变“教师与学生是上下级”的传统观念,尤其武术教学会受到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等级观念强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提升。
2.2.2提升素养,促进创新
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和理解课程本质的过程,掌握课程的本真,以课程为抓手,依据课程目标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合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管理,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把握教学本质,不仅要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智力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综合教学观。教师的职业素养在综合教学观念下得到提高和发展,其思想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能相应的提高。
2.2.3抓住核心,注重健康
健康中国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一致,因此,学校武术校本课程的制定要紧靠政策,确定武术教学的核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紧抓核心任务,落实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摆脱传统的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提高和促进健康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2.3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宏观作用表达
2.3.1改变传统授课,实现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国家体制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下的教学惯性一直存在,教学表现为形式单一、方法单一、结构单一、内容单一。在体育教学表现为或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为主,或放任自流,或被占领。随着国家三级管理体制的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尤为必要。将施瓦布的“实践模式”理论应用于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中,形成以学校和班级为本位的有多方共同参与制定的课程体系,包含有学科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人组成的审议小组,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进行武术课程建设,课程体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武术课程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培养武术兴趣,强化武术参与意识。教学中,进行民主式的课堂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实践教学。
2.3.2落实一校一品,提升教学质量
人有人品,校有校品,“一校一品”指每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师资、地域的情况创建一个品牌教育,形成特色教育,发挥群体的智慧与凝聚力,争创某地域的一流学校。一校一品首先就是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在“一校一品”的基础上,“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首任主席赵光圣教授提出了“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武术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学校要根据师资和地方武术特色拳种的情况,进行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特色的武术教育教学品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争创地域性一流学校奠定基础。
2.3.3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武术发展
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以武术运动为特色教学内容,进行武术特色教学,学生不仅学会武术技能,同时能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接受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学生掌握武术之后便成为武术技能与文化的载体,不仅可以自用,还可以引导他人练习,学生可以称之为传播武术技能与文化的媒介,为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人员支持。
2.3.4推动阳光体育,助力全民健康
国家正在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阳光体育、全民健身势在必行。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学校特色武术教育为起点,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加强学生的运动锻炼,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形成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为中介,利用学生武术健身的亮点,吸引其家人、同学、朋友以及周边人员的注意和兴趣,融入到学习与锻炼之中,得到全民参与目的。间接地为全民健身提供帮助。
3结语
紧靠时代发展,落实健康中国,以校本课程为切入点,对武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作用进行分析表达,其所起到的作用表现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通过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体现出来。宏观作用对微观作用起到了指導作用,微观作用对宏观作用起到了促进作用,宏观作用与微观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并通过中观作用架起两者沟通的桥梁,形成了上通下达的作用体系,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小学小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当前作为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尤其是武术教师要学习并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促进学生的武术运动参与,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终身武术意识,终身体育意识,推进全民健身,同时也为实现全面小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