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丹河南部人工湿地工程综述
2018-03-24杨剑飞
杨剑飞
(高平市原村井灌区管理站,山西 高平 048400)
1 工程概况
丹河南部人工湿地位于高平市河西镇夏庄村南,丹河东岸边。工程占地14.9hm2,总投资4378.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液压升降坝(闸)、生态滞留塘、一、二级表流湿地、潜流湿地、管理房、景观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年处理污水648万m3,未来规划年处理能力900万m3,可有效处理平水期丹河污水(生活污水和企业达标排水),减轻丹河流域污水处理压力,并实现中水综合回用,为丹河沿岸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2 湿地功能区
丹河南部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环节包括:液压升降坝(闸)、生态滞留塘、一级表流区、潜流湿地区、二级表流区、入河口。各功能区严格按设计高程进行施工,在重力作用下,污水靠自流通过湿地系统净化后排入丹河。
2.1 液压升降坝(闸)
建于丹河主河道,垂直于水流方向,平水期升坝(闸)拦蓄丹河污水,通过进水闸引入湿地进行净化;洪水期降坝(闸),关闭湿地进水闸,利于河道行洪。
2.2 生态滞留塘
湿地系统第一净化环节,滞蓄容量约2万m3,最大水深2.0m。滞留塘出水管高于池底1.5m,延长了污水在塘内滞留时间,使污水中有机悬浮物、重金属等形成沉淀;塘沿岸及塘心岛周围种植了芦苇、香蒲、黄花鸢尾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同时吸收部分重金属,并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向水中释放氧气,使污水初步净化,流入一级表流区。
2.3 一级表流区
一级表流区为第二净化环节,上口长100m、宽40m、深1m,边坡1∶1.2倒台型土质水池,池内种植芦苇、香蒲、水葱等水生植物,与滞留塘功能相同,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污水;水流从表流池呈对角线方向一端进入一端流出,以延长污水在表流区滞留时间,增加污水与水生植物的接触时长,污水从一级表流区流出后流入潜流湿地区。
2.4 潜流湿地区
该功能区是湿地工程的核心,潜流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长450m,宽度为100~160m,南宽北窄,分8个单元,池内在垂直水流方向砌有高低不等的折流墙,以增加水的流径,延长污水在池内的流经时长;池下部装填1.5m厚、粒径2~4cm石子滤料;上部装填0.3m厚、粒径1~2cm细石子滤料,并在细滤料层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
污水经阀门、平管、立管、分水花管均匀进入滤料内,流速减缓,微生物附着于石子表面,分解吸收有机物,逐渐在石子表面形成生物膜,进一步分解吸收水中有机质、重金属,使生物膜渐渐趋于成熟,直至脱落,脱落物与污水中的有机质再次被微生物吸收,形成新的生物膜,循环生长、脱落,对污水进行净化。上部细滤料层,主要为水生植物提供生长床,芦苇、香蒲都是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根系进入滤料中,既可吸收水中富营养物和重金属,又可在光合作用下,通过根系向滤料及污水体内释放氧分子,在潜流池形成好氧区和厌氧区同时存在的格局,便于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富营养物质的吸收,污水得到有效净化。净化后的新鲜水通过管道汇流后,流入二级表流区。
2.5 二级表流区
二级表流区位于潜流湿地下游,为一南北长、东西窄、形状不规则的景观性浅水塘,塘中心建人工小岛两个,增加景观效果;池塘内种植芦苇、香蒲、水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中剩余富营养物质,同时增加美化效果。达标水从二级表流区流出后进入丹河主河道。
3 附属设施
工程附属设施主要包括50KVA变电、配电设施;液压坝控制系统及控制室;环湿地各功能区巡查、检修通道;进出水控制闸门;照明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办公楼;运泥车;安全围栏;以及为美化点缀的草坪、树木、花卉、凉亭等。形成了一处水清、草绿、花香、氧足,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
4 工程效益
丹河南部人工湿地投入运行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四类水质标准,每年可净化丹河污水约648万m3(规划年处理能力900万m3),从而保障丹河水在高平市达标出境。同时可为当地人提供一处健身、休闲场所,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为创建美丽、宜居高平添彩。
5 结语
湿地工程建成后,后期管理尤为重要。应及时清理滞留塘和表流湿地沉积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随时检测来水和出水水质,及时发现并上报、处置超标准水质;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规律,并做好记录;通过观测记录,总结经验,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鉴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