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尔斯•霍夫曼:我希望一直保持纯真

2018-03-24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18年6期
关键词:霍夫曼科学院昆虫

○记者 邹孝听

这次,湖畔论坛来了位诺贝尔奖得主!

朱尔斯•霍夫曼

Jules A. Hoffmann

1941年生于卢森堡

现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196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

1978至2005年出任CNRS「 昆虫的免疫反应和进化」 9022研究小组主任

1993至2005年为CNRS 设在斯特拉斯堡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主任

他曾任法国国家科学院院长(2007−2008),并为多个科学院的院士,包括法国国家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

2011年,朱尔斯•霍夫曼与美国人布鲁斯•巴特勒和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共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月14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法国先天性免疫领域著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来到独墅湖畔,带来一场“从昆虫到哺乳的先天免疫”的科学分享。记者有幸获得独家采访,现年77岁的霍夫曼一头白发,气质犹存。他幽默风趣的讲话方式,引得大家笑声频频。你想知道酷爱读历史书,喜欢爬山和在森林里徒步的他,是如何爱上科研,并登顶科学高峰的吗?

年幼时常在湖边钓鱼,父亲成了启蒙老师

霍夫曼出生在卢森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是小男孩儿的时候就已经对昆虫特别感兴趣了。当然,他与昆虫世界结缘,还要感谢他的父亲。他说,“我爸爸是一名高中老师,业余时间对昆虫很感兴趣,也对昆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年幼时跟他出去钓鱼,他常常让我在湖边捉些小虫子做鱼饵,也许正是在他的启蒙下,我学到了很多跟昆虫有关的知识,从而对它们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的卢森堡并没有大学,他跑到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大学进修动物学,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真正开始对昆虫进行研究。

“全世界有80%的动物物种可以归于昆虫类,人类农业1/3的收成会被昆虫吃掉,而世界上有1/3的人口也受到了由昆虫传染的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危害,每年有四到五百万人死于昆虫造成的感染。虽然昆虫把危害传播给各种动物以及人类,但是它本身对于感染疾病是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的,自身并没有受到影响。我想知道为什么昆虫本身就不会获得这些疾病。”

霍夫曼告诉记者,在很早以前,没有生物化学等这些手段的时候,人类进行了试验,把昆虫的头砍下来,再接上,然后它们可以继续存活。最后发现,其实昆虫对于感染的抵抗力是非常强的。这么多年,他一直致力于基础研究,使用昆虫作为研究模型,研究“昆虫如何抵抗各种病原体的感染”。他的工作对免疫系统的全新认识,掀起了人们对天然免疫研究的热潮。

2011年,他获得了医学或生理学诺贝尔奖。

科研之路曾遭遇阻挠,好奇心伴他一路走来

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在某个领域有重大发现,可以说是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问及在对昆虫免疫系统的研究生涯中,是否遭遇过质疑和阻挠,是什么让他坚持了下来。

霍夫曼向记者分享他研究生涯中最困难的一个阶段。

他说,“1978年,我所在的斯特拉堡大学负责实验室的主任卸任,于是有人提出没有必要再保留研究昆虫的实验室,因此校方有些犹豫,再加上有些研究机构认为这样的研究毫无意义,至多可以配合一下杀虫剂的研发。由于当时人类的知识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认识不充足,谁会去关心昆虫的健康呢?但我很努力地去争取,最后用成果保留住了研究昆虫的实验室。”

对他而言,科研最初是无法预期结果的,只能一步一步地向前,途中会遇到很多波折,忽上忽下的有点像坐过山车,当得到一个结果的时候,首先要出具详细的分析报告,然后这些结果需要被同行重复论证,能得到相同的结果,才算得上是一个被认可的,好的研究。

至于能坚持那么久,他说跟他的性格和野心离不开关系。他笑称刚开始并没有期待能对人类健康做出什么贡献,他认为期望值不能过高,科研就是谜团,因为永远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才会去探索。“在果蝇领域,也有很多突破性进展,我们当然希望最后能出现令人兴奋的结果,但是永远不能保证这件事情会发生。最初驱动我去做科研的是因为我有一颗强大的好奇心。”

科学家应有充足的动力,基础研究一定不能丢弃

记者了解到,早在17岁那年,霍夫曼就以“卢森堡水生异翅目昆虫”为题,在卢森堡《大公科学研究院档案》(音译)上发表了文章,可以说是当时在这个领域最年轻的论文发表者。六十年过去了,他还在昆虫基础研究的道路上耕耘。在他看来,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他说外界对“生物学是一个重复性很强的领域”的认知是错误的,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工作,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

一定有人会关心这么伟大的研究成果何时能够从果蝇与脊椎动物逐渐过渡到人群,强健人类对疾病的防御。霍夫曼表示近几年他与中国的多位科学家合作,展开天然免疫、过敏与炎症等研究项目,一些小的研究已开始应用,整个领域的应用从动物过渡到人群需要15—20年。

这次,他还受邀成为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的科学顾问,他说对中国过去十年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他第三次来苏州,他用“极好的”来形容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印象。此后会常来苏州,也很愿意能在这里开展合作。

苏州工业园区集聚了很多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对于年轻的科研人员,霍夫曼也提出了建议,首要对科研要有要有充足的动力,其次要非常努力地工作,还要善于提出科学问题。成果转化固然重要,但科研最好不要有功利心,基础研究一定不能丢弃。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科研界能保有纯真,让更多的人看到基础研究的价值。

◎厉害了,昆虫!

你知道吗?全世界有80%的动物物种可以归于昆虫类,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

人类农业1/3的收成会被昆虫吃掉,而世界上有1/3的人口也受到了由昆虫传染的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危害,全世界每年有四到五百万人死于昆虫造成的感染,但是虫自身并没有受到影响。那是因为昆虫体内的TLR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在受到感染性疾病的入侵时迅即作出了防御反应。这一发现在人类健康中的应用前景无限,其研究成果被认为“为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炎症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湖畔论坛

湖畔论坛作为科教创新区内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由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苏州独墅湖科教发展有限公司主办,苏州独墅湖图书馆承办,论坛自2006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智慧分享、价值创造的理念,邀请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与社会各界分享知识、传经授道,至今已经陪伴大家走过110余期。

3月30日,湖畔论坛将邀请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金立分享“变革时代下的思维创新”;

4月,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雷将在此讲述“大国关系与周边安全”。

有兴趣的朋友,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霍夫曼科学院昆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借昆虫上课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先驱——汉斯·霍夫曼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昆虫的冬天
天使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