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教学方法突破前滚翻教学的重难点
2018-03-23王建楠
王建楠
摘 要:前滚翻是小学一年级体操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对场地器材的条件要求不高,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教师根据此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安排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增强肌肉力量以及时空感,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平衡能力都有明显作用,所以一年级学生掌握正确的前滚翻技术尤为重要。
关键词:前滚翻;重难点;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9-0077-01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前滚翻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在上第一节前滚翻课时,我把重点定为“枕骨着垫”,难点则定为“滚动成直线”。然而经过第一个班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枕骨着垫的动作,有的同学用头顶去顶垫子,有的同学用头的一侧去着垫,虽然有极其个别的学生能够用枕骨着垫,但当我询问时才了解到他们根本不知道枕骨在什么位置。另外我一再强调滚翻前学生双手放在垫子上的位置,可在我检查时,学生有双手之间距离过小的,有位置靠前的,还有在翻滚前双手移动位置的,可以想象他们翻滚成东倒西歪的样子,更别提翻滚成直线了——这个班的课就这样草草的过去了,目标达成率也很低,而大多数学生到课堂结束时也没能很好地解决重难点的问题。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寻找着新的突破方法。
一、步骤一:“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结合
练习方法:教師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发现部分学生之所以不能够枕骨着垫,是因为根本不知道枕骨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后脑勺,所以教师首先用通俗易懂的名词解释了体育教学中术语的含义,枕骨就是平时睡觉头枕在枕头上的位置。
练习目的:虽然教师说的是体育术语,但也应该让学生明确知道其中的含义,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动作奠定基础。
二、步骤二:巧用动作,化解难题
练习方法:首先教师要对所学技能进行示范,在教师示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身体的着垫顺序是什么?”引出学生回答“头、颈、肩、背、臀”,并带领学生用手触摸的形式进一步巩固熟练身体部位,之后再深一层次的提问学生“枕骨在头的什么位置”,当学生回答之后,带领学生触摸枕骨(图1、图2、图3),学生明确了枕骨的位置,在做滚翻时就能够进一步体会枕骨着垫的位置了。
动作要点:触摸枕骨位置,右手放于头顶,左手紧贴右手并放于右手的后面,然后把右手拿下去,左手的位置就是枕骨,也就是头枕在枕头上的位置。
三、步骤三:体验动作,掌握重点
练习方法:学生明确了枕骨的位置,教师又进一步提问学生,“怎样才能使头部着垫的位置正确”,引导学生说出要点,教授学生方法“低头、含胸、收下颌”。为了使学生在做动作时低头,教师给每一名学生发了一朵小贴画,指导学生贴在胸前(图4),在提臀时眼睛要看小贴画,这样就能很轻松地做到低头。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教学,学生能够在认清自己枕骨位置的情况下,做到枕骨着垫。
动作要点:低头、含胸、收下颌。
练习目的:教师利用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说出要点,积极思考学习。边说边做,利用贴纸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加深动作记忆。
四、步骤四:精心设计,突破难点
练习方法:为了解决学生双手位置的问题,教师在小垫子上做了贴纸(图5、图6),以方便学生能够很快地找到位置,并在学生做练习时用语言提醒学生。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为每一块小垫子加了一条直线(图7),目的是让学生一目了然,沿着标记滚动成直线。
动作要点:蹬地推手协调配合。
教师通过第一个班级“失败”的课堂教学找出问题,总结经验,迫使自己重新找出有针对性的教法,并对后面班级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实践。新的教法证明了学生在知道枕骨的基础上,能够主动去体会枕骨着垫的位置,同时在贴了贴纸的垫子上能够马上固定手的位置(之后让学生用没有贴纸的垫子,他们能够也一次性固定好手在垫子上的位置)。在提臀、蹬地、低头时学生的眼睛也看着胸前的小贴画,更便于学生翻滚时的团身动作,同时能够按照垫子上的直线把滚翻做得更成功。这节课的目标达成率高达85%左右。看来,教师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更能符合学生学习的教法,才能在突破重难点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他们运动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