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2018-03-23周艳云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新课标数学知识

周艳云

新课标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据,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以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

一、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标》中所说,数学是一门科学,观察、实验、发现、猜想、验证等数学的实践部分和任何其他科学一样多,观察与实验、猜想与模拟、矫正和调控、度量和分类等也是数学家常用的部分技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把生活引进课堂。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重课内轻课外,重课本轻生活。为了改变这一传统做法,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寻找数学。如在乘坐公交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到站后上下车的人数,算一算车上现有的人数。跟妈妈上街买菜或到超市购物,可以算一算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真实的有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通过模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数学课堂,经过买卖双方的交易很自然地得出一系列的加减法算式,使生活常识数学化。由于算式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用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情境图。这一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关系密切,学生每天都要经过起床、上学和睡觉,只是没有与数学形成直接的联系,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或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的商店、工厂、学校实际调查他们上下班的时间,也可向家长了解其上下班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双休日起床、做作业、玩耍、休息等时间记下来,看谁记得准确。

二、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正如《新课标》中所说的:“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可见,数学已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学时,让课堂再现生活。

1、创设引入数学情绪。《新课标》在“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數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师:同学们,咱们县千树园 的那棵大梨树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为我们提供了绿荫,谁能计算出它的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树干的横截面是一个近似的圆,要计算树干的横截面积,先要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再来学习计算树干的横截面积。像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挖掘潜在的数学资源。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数,如电话号码:“110”“112”“114”“119”“120”等,让学生了解其名称和功能;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及其作用;也可让学生报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并读出来,提醒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将这些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通过融入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感受数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收集整理数学信息。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可组织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或到市场、机关、学校等进行搜集、调查,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情况,并加以整理、运用这些信息资源。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数学,真正的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新课标数学知识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