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及制约
2018-03-23张靓
张靓
摘要:2012年以来,丽水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立足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山区资源等优势,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发展生态精品农业的理念,相继出台了《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等一系统文件,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制约
一、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化、品牌化水平不高
丽水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且品牌产品单一,带动农户增收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化、品牌化、精致化较低,农产品加工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生产经营主体分散,千家万户生产的格局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2.农业自然灾害等威胁不可低估
丽水山区面积占全市区域面积89%,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山区地形地貌,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洪灾、旱灾,农业设施简陋、无法抵挡恶劣天气、极端天气造成的破坏。
3.竞争力还不强
由于丽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实力不足,而农业投入见效慢,比较效益低,有限的财力和资源更多集中对经济推动力更大的工业化、城市化上,农业的政策推动,直接投入明显偏少。
4.农产品营销和流通体系不健全
丽水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营销方式落后,农民参与市场营销,参与线上线下营销不多,休闲观光农业营销模式较为粗放,带动农业增效能力相当弱小,在外建立的营销网点寥寥无几,没有实施走出去战略。
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
全市158个乡镇建成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并对公众免费开放,但运转机制不顺,老百姓主动上门检测产品的数量较少。全市农业生产标准制定了214个,但标准覆盖面仅有61.2%,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农业弱质性的格局没有根本转变。
6.农业人才队伍的不足
一方面,农业主体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创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缺乏能人带动。另一方面,农技人才断层,大多数在50岁以上,知识结构老化,能力素质跟不上,乡镇农技人员少,部分县基本没有乡镇农经员、动物防疫员。
二、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原因分析
1.生态精品农业是丽水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人类历史的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为特征的高能农业和当前已成为发展趋势注重发展可持续性的生态农业。丽水立足特优生态生产特质农产品的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方向与之异曲同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中直接进入生态农业阶段。
2.生态精品农业可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丽水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和浓郁厚重的农耕文化为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提供载体,提供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提高产品的溢价空间和产品竞争力。
3.生态精品农业可以推进丽水农业增效、农民增入
2015年,丽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00元,仅相当于全省水平的61%,是全省最低收入地区之一;城乡收入比为2.19:1,差距扩大到19509元。这与我们农民现在所拥有的生态、资源、农耕文化等优势极不匹配,反应出各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4.生态精品农业可以推进丽水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虽然丽水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工商资本投入方兴未艾,经营主体培育多元多样,总体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升,但站在全省全国角度来看丽水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机械化率、科技支撑能力、规模化经营都不突出,迫切需要立足自然禀赋和市场差异化定位,以求点上突破、率先开展、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实现转变。
三、推进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对策
1.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安排专项经费推进农业和农旅融合工作,推动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向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农旅一体”全域化方向发展。
2.重视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品控,搭建设计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产品追溯体系、市场准入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大力发展“三品”认证农产品,建立全程监控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的绝对安全。
3.进一步完善产业农合联组织
结合丽水实际,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加强合作与联合,培育产业农合联,对进入产业农合联的会员给予技术研发领域技术上和信贷上的支持。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要大力发展示范性农业主体和配套服务组织。二是发展一批农产品初级和精深加工企业。三是加强销售市场的对接。
5.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落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体系、投入品经营与使用监管、市场准入与产地准出机制、农业生产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生产主体与监管部门责任。重点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经营体系,注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6.加强公用品牌体系建设
结合本地实际,继续在培育“丽水山耕”公共品牌上做文章,从市场需求出发,挖掘农业生产和经营主体潜力,注重产品产销对接,加快构建线下线上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让“丽水山耕”真正成为最安全、最放心食品的代名词。
7.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乡村自然文化和生态风光资源,探索发展创意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农业,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规划休闲农业,建立专门工作机构,积极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开展培训、营造氛围,加大农旅深度融合,挖掘当地农耕文化,培育壮大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休闲农业示范区点建设。
8.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丽水籍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商界成功人士,高校农业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农业生产、参与农产品市场营销、参与开发生态精品农业基地和休闲体验农场。加大培训教育投入,发挥产业技术团队优势,加强本土农业人才培养。对基层农技员的知识更新培训、电商培训、休闲农业培训和精致农业培训,组织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主体外出学习考察,改变传统观念和理念。
参考文献:
[1]丽水市发改委,丽水市农业局.丽水市生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J].丽水农业科技,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