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2018-03-23周丽红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习惯小学数学

周丽红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中小学校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和认知能力有限,处于接受系统性学习的起步时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习惯

数学是具有高度抽象、逻辑严密的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数学知识水平还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时理解不了,很容易对数学科缺乏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他们才可能把小学数学课程学好。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曾经有一个教育家认为,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的肤浅的知识还重要,它是学有所得的前提与保障。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孩子们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有些学生上课时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 有些学生碍于教師的威严,却是身在教室心在外面;这样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每个教学环节和过程做到最大优化,真正把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把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学得轻松愉快。

比如,在讲授《0的认识》这篇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好2个气球作为学具,学生手中拿出2个气球,先让学生送给我1个,看看还有几个? 学生异口同声说:“还有1个”。接着,我让学生再送1个给同桌,看看他的手中还有几个? 学生会异口同声都说没有了。 我接着问学生:“1个气球也没有了,那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此时,教师就顺势引出0。结果,学生在整节课的热情都很高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进一步调动起来了,所以很快理解了0表示“没有”的意思。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时难于理解和掌握数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学习注意力难于持久。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就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在乐学的气氛中又好又快地获取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果。

比如,在讲授《观察物体》这篇课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出示毛绒狗,接着指名几位同学从前、后、侧面观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随机出现毛绒狗相片,让学生判断是从哪个位置拍到的,然后几名同学抢答。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导入新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既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起到加深理解知识的作用,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踏入学校的时间不长,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初学知识,往往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时教给他们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使学生更快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开发他们的智力,举一反三,总结规律,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形成打下一定基础。

比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思维方法、解题方法、记忆方法、记听课笔记方法等学习方法,教师都要对学生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地学习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既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也需要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内化成稳定的学习行为。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会直接影响他们当前的学习成绩,还会对日后乃至将来的终身学习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从小打牢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就要在小学低年级开始抓起,在他们入学开始就要进行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和引导,同时紧密结合教学过程有目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时要侧重培养学生在做好上课准备,课堂上要端坐静听、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写笔记、细心计算,课后要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适时纠正学生听课时的不良姿势和随便发言、不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爱护课本等不良习惯。

五、持续做好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务必要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具体、生动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断体验与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口算、质疑、思维、计算、解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引导学生长期坚持并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

比如,学习口算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抢答游戏,计算超市小票等灵活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练习,速度和密度要力求讲究,形式和内容要注意新颖,让孩子在口算中得到乐趣,使学生的计算既快速,又准确,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这样,在教师精心设计、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抓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淑芬.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3).

[2]袁明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2,(12).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习惯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