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课堂教育的的哲学指导原则

2018-03-23滕俊博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传统美德传统文化

摘要:在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发展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材甄选、理念偏差等问题,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原则,充分利用有关原理进行扬弃。以此为基础,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传统文化、美德和德育教育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课堂教育;哲学指导原则

一、传统文化和美德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文化的内容缺少合理甄选,内容比较单调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厚重,但课堂上却鲜有高质量的、与现实生活有机接轨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教材。教师选择和讲授的随意性很大,对符合当代理念的精华涉猎不够,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糟粕甄别不足,这使得目前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并非按需而授,老师哪方面懂得多就多讲一些,不懂的就少讲甚至不讲。

目前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基本采取灌输的方式。很多学校和老师仍把熟读、背诵《弟子规》等经典篇目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妙方,但仅靠几部作品,不足以概括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精髓,容易因视野导致断章取义,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内化。

2.传统文化课任课教师底蕴不够,理念存在偏差

课堂上,很多老师对传统文化和美德的认知理解不够深刻,对《论语》等经典著作篇章并未深入精读研修,造成了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半懂不懂、甚至不明所以,失去了对传统文化课程学习的兴趣。

实践中,学校和老师往往将传统文化和美德教学与学生行为规范做硬性套用,但这更像一种对历史仪轨的简单恢复,而并非建立在学生反思和自觉的基础之上,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单一形式恰恰违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本意,是缺乏深入理解的行为导向固化,效果必然不好。

二、传统文化和美德课堂教育的改进基本原则

1.结合时代特征确立总体指导原则和顶层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教育部在2014年3月印发的《完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节节提升。

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

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是实现“三个自信”的基础,是治国理政思想营养的源泉,是民族复兴的“精神之钙”。

(2)联系的多样性、具体性。教育主管部门在各级学校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应增加传统文化和美德内容的比重。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高等院校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课程中,可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相关内容。鼓励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当传统文化的理念主张与现代社会存在抵触和冲突时,因势利导做出积极理性的选择。此外,可以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传统文化课,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教学效度。

(3)运用矛盾分析法,结合普遍联系原理,正确处理传统文化、美德认知与实践的关系,在全面系统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正确把握工作中的重点。系统化方面,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传统文化进校园,一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时段,二要融汇到教材体系中,三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点论方面,陈宝生强调,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一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二是在涉及规律、方法论等技术层面,选择适当教材内容,如国画、书法、中医药、武术太极等;三是加强研究阐释及现代性、创新性转换,为学科建设加强培养人才;四是推进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4)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相结合,理性看待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阶级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带有封建礼教的色彩,因而要正确甄别。此外,要充分利用展馆、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积极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提倡和扶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在评奖、宣传等方面加强引导,办好青少年电视频道,做好图书出版规划,创作、出版一批青少年喜爱的影视片、音像制品和文学艺术作品,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EB/OL].新华网.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教社科[2014]3号.

作者简介:滕俊博(1980.02)男,民族:汉,籍贯:吉林省吉林市,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传统美德传统文化
身边的传统美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