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问题研究

2018-03-23刘晓路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导入小学信息技术

刘晓路

摘要:一堂堪称精彩的课往往要从精彩的导入开始。导入艺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行为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就能顺利进行,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和谐轻松。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教师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首先想的就是用什么样的开场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会使学生迅速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双方都感到教学过程的愉快。

但是,在现今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却明显存在两种偏向。一是忽视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这一环节。教师没有把素质教育、全人教育、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教育的目标,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一开始,教师就急着向学生讲解软件使用的技能技巧,课堂大都采用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练习操作的形式。二是过分雕饰课堂导入环节。特别是在公开教学观摩课上,教师想尽办法设计新颖、精彩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真是用心良苦。但在这些看似热闹、雕饰的导入中,有不少显得华而不实,混淆了探究新知的课堂主体,消磨了学生后续学习的热情。三是情境导入生硬,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情境导入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服务的,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现实的情境导入,有助于学生将生活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我们的课堂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适当地改造情境,就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现实的教学。

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胸怀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大目标,充分理解课堂导入的作用,理智运用课堂导入的策略,为信息素养导向下的信息技术课堂高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石。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直接导入法就是开门见山。教师直接阐述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要求等,以便引起学生注意。这种方法适合于学生能力较强、具有一定意志力的高年级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不宜采用。例如在教学 Power Point 设置幻灯片背景时,直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展示学习目标———学会使用模板、配色方案、背景美化幻灯片;熟练掌握设置彩色渐变背景的方法。这种导入方法使得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有所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独立操作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

二、联系生活,趣味导入。趣味导入法则是通过猜谜语、挑战闯关等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该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授《认识鼠标》一课时,可以导入如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准地说出谜底。“一只老鼠尾巴长,天天趴在桌子上。你要有事不知道,轻轻一点它帮忙。(打一办公用品)”班里的学生都对此谜语非常感兴趣,纷纷参与到猜谜活动中,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授三年级学生的英文字符录入这一教学时,由于学习时间比较长,学习内容也相对枯燥,对每一组字符指法的学习都要反复练习。如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们通常采用闯关游戏来激励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英文字符录入。我会根据学生所需录入的字符数量和难度选择3篇文章作为学生所要通过的3个关卡。再根据学生录入速度和正确率,决定他是否通过相应的关卡晋级到下一关。最后对顺利通过3个关卡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一来,由于学生都想通过3个关卡得到老师的表扬,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字符输入。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学贵于思,思渊于疑。”思考源于疑问,疑问就会形成问题,有问题才可能进行探究,有探究就有收获!每当学生围绕着新问题去寻找答案的时候,这时的注意力是最專注的,兴趣是最高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置探究的悬念,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学生的思维就处于一种活跃的良好状态。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复制、粘贴文字”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置悬念:“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比赛好吗?你们随便说上几个文字,并且要重复地说,老师用电脑输入,比一比,看谁更快?”一名学生自告奋勇,不停地说校训“积极向上,追求阳光”,第一遍,教师明显落后于口述的学生,但从第二遍开始,渐渐口述的学生完全跟不上教师了。学生非常疑惑,无不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这是什么神奇的招呀?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是用了“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学生马上就非常专注的投入。

四、结合情景,故事导入。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利用实物或课件等媒体展示,观察利用实物或课件等媒体展示的事实、现象、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再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主板、硬盘、内存、CPU 十分抽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再教授《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这节课时,我在导入环节直接打开计算机的机箱,让学生看看主板、硬盘、内存、CPU 等硬件的实物,并且将这些器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轮流观察。以这样的形式导入,学生可以对计算机硬件在感官上有一定的了解,对他们接下来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选择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并与其他导入方法进行有机整合、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导入部分还应遵循简短、高效的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入设计,否则,会把学生注意力引向枝节,反而影响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辛艾桐.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

[2]李书英.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4(4).

猜你喜欢

教学导入小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