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2018-03-23柴芸许维丹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导向课程体系岗位

柴芸 许维丹

摘要:高职院校推行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是由高职教育特色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院校生源特征等因素决定的,对解决当前高职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升高职教育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为专业服务相结合的通识课程、系统设计适用于三层次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建设适用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校本教材和建立相应的保障条件等举措,确保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顺利实施。

关键词:实践导向;高职教育

课程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课程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密切关系。我国高职教育稳步发展于“三改一补”和“三教统筹”时期,早期课程主要沿袭普通高等教育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随后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能力本位、项目课程、工作导向等模式的课程改革,但课程内容涉及的岗位能力过于简单化,课程体系又缺乏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设计。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能胜任工作岗位所需要技术技能的实践能力,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吻合。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对解决当前高职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升高职教育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1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程安排不能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高职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主要表现在:①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清晰,学生对于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不够乐观。②所学课程内容和岗位能力需求不相符合,因为课程内容并不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来设定的。

1.2高职课程编制缺少特色

高职课程结构应当有其自身特点。必须以能力为重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1.3中职和高职课程的衔接不够紧密

在当今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和高职课程在内容的衔接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差异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内容重复,往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

2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努力提高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对于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及必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是由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在高等教育当中,高职教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拥有别的教育类型所不具备的一些独有的特点。①就是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是紧密相连的。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促进、引领社会的发展。②就是学生们在从高职院校毕业以后,就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产业链当中的某个岗位充当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然而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没有能够发展自己的特色,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没能够达到不可替代的地位。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应该以实践为导向培养技术型人才,研发可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一系列课程。[2]

2.2是由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所决定的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就是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提出了许多方面的要求。要想提升高职教育的影响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科学的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過程当中,让学生们获得应用型的知识只是一方面,还需要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开发和创新能力。

2.3是由生源特点所决定的

近几年,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学生们的入学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很差。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能力。有许多学生对于实践类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适合教育的学生。另外,入学学生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更加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

3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首先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既要体现“高等性”,服务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又要突出“职业性”,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形成体现层次特征和类型特色的高职课程新体系。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内涵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其区别在于普通高等教育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即“学科———知识———课程”;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重的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即“岗位———能力———课程”。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要求突出“职教性”,培养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其中专业入门课程要求“会”,专业核心课程要求“精”,专业提升课程要求“懂”。在构建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高职院校要组织职教专家、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从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出发,对产业链中职业岗位进行差异化分析,明确适合于高职学生工作的核心岗位,并根据核心岗位分析其核心能力,再由核心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包括4~6门专业课程,300至500个学时。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做精做强,体现出不可替代性,避免开设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就业的岗位的简单技能的训练课程。例如: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岗位为高星级酒店基层管理员(领班)、前台高级服务员;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岗位为机械产品结构设计(测绘)、品质管理(检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为室内装饰设计、施工管理员等。确定核心岗位后,再分析核心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围绕核心能力系统设计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例如:酒店管理专业高星级酒店前台高级服务员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经过分析后确定为语言交际能力、推销应变能力、公关组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等,因此需要开设的相应专业核心课程为中英文函电、酒店英语、中英文语言交流、前厅运行与管理、前厅服务技能等。可以说,分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是系统设计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应当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知识与技能能够完美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为以后学生们的就业以及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59-60.

[2]蒋建平,龚果.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任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57-58.

[3]王念.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7(3).

猜你喜欢

导向课程体系岗位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