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助力美术校本课程的探究

2018-03-23关维颖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非遗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校本课程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适应当前的大环境是每一位身在其中的教师,都在关心和思考的问题。中国皮影具有悠久历史,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其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当作教育资源加以利用。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氏皮影”代表性传承人关维颖,探究如何借助皮影,提升校本美术课程的品味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它明确地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而导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教材”的格局。随着课改的推进各个学校掀起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热潮。呈现出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局面。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学校所掌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长,不能跟风,考虑学生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校的统筹下,由教师按特长进行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教师或是学校的事,而应该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共同参与,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开发出来的课程要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各地纷纷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它对校本课程开发是一大助力。有利于摆脱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种种困局。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最早、最为重要传播形式之一,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原始人类的彩陶制品、岩画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我们不应该把美术当成技能训练来看待,应把美术学习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使学生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对社会的独特贡献。

中国皮影是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级“非遗”项目。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包括人物与场面景物)制品的统称。皮影戏,是用皮革雕刻成各种影人道具,透过灯光在影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种戏剧形式。皮影戏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流传甚广,起到了教化民众,愉悦百姓的作用。皮影是一门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台、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有戏曲“活化石”、电影“鼻祖”之誉。皮影艺术是依然存活于我们生活中的古老艺术形式,向我们传递着传统文化的火种,凝聚古今情意。

笔者是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满族学校的美术老师,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氏皮影”的代表性传人。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进行了一些探索,并不断地尝试,把课程开发实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结合。

笔者认为,虽然皮影占据演出舞台的份额小了,但是其中蕴含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加以很好利用的。

首先是皮影的美学价值。可以让学生领略中华传统美术的无穷的艺术魅力。作为皮影戏的主角——皮影,作为欣赏课的内容,现在就频频出现在各个版本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可见其美学价值已被普遍看好。

皮影的制作也很有讲究,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使用牛皮和驴皮为主要材料,进行雕刻。使用红、黄、蓝、绿、黑等透明颜料涂色。使得皮影在灯光照射下,投射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皮影的表演被学生称之为“玩皮影”。玩皮影是学生最喜欢的。玩的时候,积极营造传承皮影文化的情景与学习美术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皮影的奥秘。鼓励学生在玩中,大胆尝试,展示出艺术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将语文课《会摇尾巴的狼》、《小山羊喝水》等改编成皮影课本剧,在课堂为学生演出并相互切磋,拓展了美术学习的范畴。

2002年,笔者所在的满族学校成立了荷尖皮影戏社。校长社长,懂皮影的老师担任辅导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皮影实践活动。荷尖皮影戏社成立后,学校陆续购买了乐器,制作了新影窗(先后制作大小四个不同规格的影窗),编写剧本,设计制作影人,为戏社活动创造了必要的物资条件。然后组织学生排练皮影,享受皮影。还聘请老艺人关氏皮影第四代传人担任艺术顾问,到校指导。通过系列皮影活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才智,尝试走办特色教育之路,探索打造农村品牌学校的新途径。荷尖戏社有了很大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活动的范围突破了教育系统。2006年“关氏皮影”被列入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关氏皮影” 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辽宁日报、沈阳日报、华商晨报、时代商报等媒体,对该校的皮影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使该校的特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2008年7月,皮影教师和学生携皮影走出了国门,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韩国光州举办的东亚儿童艺术节。这项活动是旨在增进儿童交往,了解各国传统文化的洲际活动。艺术节期间,演出了皮影戏《鹤与龟》、《火焰山》、《杨文广征南》。还到韩国的农城中学,进行了交流活动。受到好评,带去的纪念品“皮影”十分抢手。2010年4月起,俄罗斯莫斯科市东南教育集团的师生連续八年到学校观摩皮影戏。

参加每次活动后,教师都让学生写心得体会,一方面是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脉搏,掌握他们的需求。学生们写出了许多表达内心感受的文章。

皮影这门古老的艺术,无时无刻不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我们要坚持开展皮影特色活动,让传统、古老的皮影艺术找回自己曾经失落的位置。培养一批新的观众。让这门古老的艺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本课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皮影成为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中流砥柱。成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关氏皮影”的活动基地;学生们与关氏皮影艺人共同排练,学生耳染目儒,有许多学生对皮影艺术如痴如醉。

皮影活动使学生享受到皮影带来的快乐,学生走在这条印满前辈足迹的艺术之路上,会尽情地释放出青春活力,感悟人生,畅想未来,展现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淋漓尽致的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民族、民间艺术的深遂,自觉参与传承非物资文化遗产——皮影,传递人间的真情,演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教育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受着教育。

探索的脚步没有终点,我将继续探究,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术课本课程的中发挥出更大作用,不断地提升小本课程的品质。

猜你喜欢

非遗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