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8-03-23康旸
康旸
摘要: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除了专业化、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外,高素质、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也大量需求。民办高校的特殊性以及生源的特点决定了民办高校在组织教学时既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要突出其特点,构建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的教学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对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也愈见明显。市场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除了專业化、技能强外,还要求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就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据统计,近15年来全国有将近800所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其中民办院校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质以及生源的特点决定了民办高校学生培养模式不可以也没有能力完全照搬公办高校的教学,这就需要民办高校在组织教学时既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要突出其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来迎合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1、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只重视基础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课程设置与物流业的实际运作差距较大等。究其原因都是忽略了物流行业的实操性。这些既反映了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的定位不当,同时也反映出民办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探索一种适合民办高校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总结目前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不合理,专业设置口径窄。目前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不合理,专业设置过细、过于狭窄,学科交叉的专业偏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很难充分发挥,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适应性和竞争力。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电子商务方面学科的缺失。现有的课程体系局限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这导致了物流管理人才对于电子商务不熟悉,对于电商环境下物流运营的特点掌握不充分,难以胜任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岗位。
(2)培养模式单一、物流实训不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其人才培养必须面向企业和社会,而不能过分侧重专业理论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知”,还要使学生“行”。目前一些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是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实践课程比重较小,时间短。大部分民办高校物流专业本科尚未建立稳定、长期、可靠的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分层培养等一些新的模式没有被引入到人才培养中去,培养效果下降,学校不知道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物流人才,从而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脱节。
(3)资格认证缺失,人才评价体系扭曲。通过资格认证这一手段建立互联网+环境下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标准,但目前的物流行业领域,还没有含金量较高的资格认证考试,资格认证的缺失使得无法利用资格认证这一途径引导物流管理人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评价,更多看重的是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学业成绩,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复合技能关注不多,这必然会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引入到轻视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提升的误区之中。例如,很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将绝大部分的精力以及时间耗费在了本专业理论课学习方面,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背道而驰。
(4)民办高校的评价指标错位。目前我国在学校评估和教师职称评定时,主要看重论文的数量和科研经费,而忽视了论文和科学研究的背景和社会价值,在学术论文和技术开发应用成果之间,重前薄后。很多学校论文很多,而能够转化为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论文却少之又少。这使得教师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2、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措施探讨
(1)对物流管理专业科学的定位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考虑社会、企业的需求。从物流人才需求的角度看,今后物流管理人才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物流政策研究人员。这类人员主要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物流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我国物流实际运作情况制定物流发展法律、法规,为推动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这类人员的工作中心是为企业的生产运作做好物流服务,从战略的高度来规划企业的物流战略,与物流公司进行协调、管理和控制。这是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运作。
3)物流运营管理人才。这类人员是物流的实际操作者,包括仓储、运输、管理企业等。如何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如何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具体项目策划和实际运作管理是他们的主要职责。
4)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这种人有着一流的操作经验,对具体的作业上货、分拣、堆垛、打包、配装等作业很熟练,是一种熟练工种。
在这四类人才中,由于民办高校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应主要瞄准第二、三类人才。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计物流管理专业,以学生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培养重点。
(2)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实践是民办高校教育的特色,是培养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的有效途径,它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3大模块。
认知实习,组织安排学生参观物流企业,让学生参与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全面了解物流管理企业的业务和具体的运作。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物流的仓储、运输等经营管理状况,了解物流的业务流程及物流主要设施设备等。通过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业实习,要求学生深入企业,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一些运营、管理问题,掌握一定的物流业务技能,也可通过项目实训、实地调研等方式来实现。项目实训指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训练实际操作能力,比如物流仓储管理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等。学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实训项目,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按时完成;实地调研指专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去企业、物流市场进行实地调研,搜集相关的资料,撰写调研报告书,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的专业素养。
毕业实习,指学生在物流企业某岗位进行长时间的实习,全方位检验大学时期所学知识,为自己的毕业走向社会做好准备。不少民办高校采用3+1模式,即最后1年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时间。学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与一些物流企业达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在企业内相关的岗位上如运输、调度、管理等岗位实习,让学生与物流行业全接触,提高实操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
(3)改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硬、软件条件
由于资金短缺,民办高校物流实验室一般都比较落后,软件更新慢,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要鼓励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实验软硬件设备,为学生参与科研、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对物流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实现开放式管理,让学生实训不受时间限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
(4)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
第一,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开展物流行业相关的社会服务,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在实践和社会服务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师招聘时注重引进具有物流从业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实验课、实训课、毕业论文答辩环节聘请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从而为高校提供高水平多元化的师资保障。第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物流实验室管理评估、物流专业实践课程评估、优秀教师与优秀物流实践学生评选等,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
对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时应更多考虑时代背景、学校功能以及学生特点几方面因素,加强对学生分析、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的训练,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1):170-172.
[2]黄彬.应用型大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3):16-20.
[3]吴云.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的不足与改革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16,(8):90-92.
[4]沙穎,郑秀恋,姚洪权.财经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217-219.
课题项目:武汉工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项目编号:2012Y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