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微见著

2018-03-23吴群芳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微课堂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吴群芳

摘要:微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新颖、个性化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科学课堂教学变革,提升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将微课堂教学模式合理的应用到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优化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打造高效科学课堂,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通过阐述微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优势,并具体分析微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便为初中科学教学中应用微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微课堂;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微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的手段,将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集合在一起,从而创设出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微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具有花费时间短、内容突出的优势,所以得到了初中广大科学老师的认可,并拓宽了学生在初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途径。为了让微课堂教学模式更好的辅助初中科学课堂,则需要认识到微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一、微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微课堂中的问题具有聚焦性强、主题突出的优势特点。由于微课堂所选取的教学内容非常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语言精练,所以微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容纳的内容虽然少,但是却能够将一些重难点知识直观的呈现出来,有利于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深入具体的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所以,学生在微课堂中就能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对突破重难点知识,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对科学学科知识点学习的要求,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因其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形式,所以将其应用于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将微课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微课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突出,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学习节奏变得更加自由,从而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和理解初中科学课程的知识点,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便于课堂教学应用

通常情况下,微课视频的总时长是在15-20分钟之间,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注意力集中也通常能保持15分钟左右,由此可见,微课不仅极为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且相对精炼的语言以及表达的干脆利落,加之内容也时刻与主题相联系,因而对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此外,微课还能基于网络之上,可通过网络上传与下载获得,获取方式也相对较为简单。

二、微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微课做好课前预习

所谓微课,即微型视频课例,是一种将教学内容制成视频,而后围绕视频展开教学的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微课所涉及的内容为知识的重难点或实验操作,这种以视频为主的新型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微课的核心在于视频,是一种能将静态的书面文字转化为动态影音视频的新型教学方式,因而能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种子萌芽需要什么条件》的相关内容时,教学便可采用微课的方式展开教学,将种子萌芽所需要的条件制作成为微视频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的掌握种子萌芽所需要的条件。

又如当九年级学生学习到“遗传与进化”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该章节知识涉及较多的科学概念,包括“性状”、“变异”、“遗传”“进化”等众多复杂的内容,因此,为切实帮助学生分清并掌握这些概念和内容,教师可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通过制作动物繁衍的视频来让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宏观与微观等过程均有一个全面、初步的了解,之后在通过将相关的概念标注在对应的位置上来让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如此一来,既能利用微课的新鲜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原本枯燥无畏的科学专业术语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能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以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3]。

(二)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是刚刚接触到一些新的知识,而他们的认知水平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理解科学教材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性。同时,大部分学校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开展科学科学实验,缺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条件,所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但是,通过将微课堂教学模式合理的应用到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初中科学课堂时间中了解到微课堂中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例如,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个核心的概念时,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关于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等内容,则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本质要求。因此,在这个“概念”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微课形式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结合实验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即光、二氧化碳、水以及叶绿体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如此将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本质的理解。

(三)利用微课构建模型

初中學生因受其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而很难准确把握初中科学知识的核心概念,对此,为缓解这样的教学困境,教师亦可结合微课来引导学生构建与初中科学知识相关的知识模型,如此既能深化学生对初中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又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九年级科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教师还可通过引进探究型微课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因人类干预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的典型案例,进而帮助学生探知不同种群之间有着怎样的影响以及双方在互相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4]。随后,当学生逐步建立起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模型后,教师还可根据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数量变化趋势展开预测,并指导学生利用符号、文字、图片等形式来对概念模型予以阐明和描述,这样既能以最佳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实际科学问题引进课堂,以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又能改善传统枯燥、范围的课堂教学,继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当进行构成物质的微粒相关内容教学时,学生要学习这些知识就需要微观想象力,可以通过微课架设从微观到宏观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力,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与此同时学生建立起分子、原子的模型,更有利于理解物质的构成,所以通过微课教学,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构建起与之相关的概念模型,继而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为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巧用微课突破难点

初中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均来自于微观领域,而关于此部分内容教学,若仅凭教师的语言表达势必难以相近的阐述,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等。对此,为改善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亦可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一方面可让初中科学知识变得具体化,让学生的感知更加直观,另一方面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从而达到帮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有效提升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如当进行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若以微课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应明确本章节的教学重难点,即血细胞的种类以及不同血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针对以上重难点知识,教师便可通过制作微课的方式,如此不仅能将血细胞相关的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且利用微课的放大功能,还能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到不同血细胞各自的形态、特点,如红细胞的形态、特点便在于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且呈现出红色、数量最多且无细胞核,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而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则在于其最大且有细胞核,且数量最少;功能是抵抗病菌的入侵。至于血小板则最小且无细胞核,功能是加速血液凝固等。此外,针对部分认知水平与能力本身较差的学生,教师亦可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后时间也能通过反复观看微课来掌握课堂中未能掌握的内容,从而达到强化课堂所学的目的。

(五)灵活应用微课演示实验

初中科学既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么其教学必然离不开实验。然而,由于国内部分学校受本身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一些科学实验教学,甚至有部分学校尚未认识到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忽略了科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严重影响了初中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便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作用,通过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将实际生活中难以操作的科学实验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弥补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最终掌握这部分知识。

如当进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的相关内容教学时,由于该部分实验需经历较长的时间跨度,以至于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实验显得极为不现实,对此,教师便可巧借微课来为学生演示“硫酸铜晶体的制备过程”以及“硫酸铜晶体的生长过程”这两个实验过程,如此既能将完整的实验以浓缩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又能供学生课后讨论,当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并融入自身的想法,如此极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又切实保障了科学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5]。

(六)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巧设问题

由于初中科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作为初中科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還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此过程中,若教师仍是以微课的形式来辅助教学,则需确保挑选内容的价值性,简而言之,即唯有有价值的内容方能引发学生讨论,继而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升华其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当进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巧借微课来引出问题,继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针对本章节知识的主要教学内容,即人体对食物的吸收与消化过程,教师可围绕此点制作微视频,并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在进入人体后,分别是从哪些部位开始消化?以上物质在人体内的哪些部位才能被彻底消化以及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终将被分解为何种物质?需要哪些酶的参与等。通过提出与微课章节相关的问题,一方面能可帮助学生透过微课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另一方面则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此前不懂之处,继而可借助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最后,教师可抽取学生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借此了解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在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的同时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七)注重凸显微课的层次性

以教师的角度来看,采用微课程授课需注意体现微课程的层次性。初中科学教师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应围绕教学内容、遵循《科学课程标准》。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此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师还要注围绕初中生的特点和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式与目标。

如当进行“一个基因就是一个DNA分子”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在此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然了解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那么DNA与基因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对此,教师可通过微课的形式来向学生提供资料,经过对比学生发展,基因仅是DNA分子中的一个片段而非全部。之后,教师可再次深入地提问,如这些片段有哪些不一样呢?通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再组织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如此便能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获知到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这一概念。

三、结论

总之,应用微课程能有效促进初中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作为初中科学教师,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优势来为巩固学生所学课本知识以及突破教材重难点提供帮助。微课程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以此原则为前提帮助教师实现初中科学教学目标,也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微课程教学应受到广大教师的大力推广,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虹.巧用微课,让学生爱上科学——谈谈微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4(5):33-33.

[2]李萍.微课在初中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初探[J].科教文汇,2016(26):107-108.

[3]园园.微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5(11):14-15.

[4]胡加坤,李金亭.基于微课的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初探[J].中学科学教学,2016(20).

[5]张桂梅.例谈微课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7(3):51-52.

猜你喜欢

微课堂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微课不微
“微课堂”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影响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优化高中化学 “微课堂” 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