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乐舞坐、立部伎剧目考
2018-03-23张琪越
张琪越
摘要:唐代乐舞是中国唐代的汉族舞蹈,这个时期也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唐代乐舞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唐代繁荣的经济以及强大的国力。唐代乐舞继承了前代的舞蹈后又融入外来新风,有着丰富的舞蹈表演形式,每一种舞蹈表演形式都有独特的代表性剧目。“坐、立部伎”也属于唐代乐舞特有的舞蹈表演形式,并且也对现今中国古典舞有着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唐代乐舞“坐、立部伎”进行了剧目考,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独特的唐代乐舞表演形式。
关键词:坐部伎;立部伎;唐代;剧目考;表演形式
一、唐代坐部伎的剧目考
坐部伎的舞蹈伎人由多种组成形式,包括三个人到十二个人,在室内进行舞蹈表演。坐部伎有非常清新典雅的舞蹈衣服,舞蹈水平也较高,舞蹈方式非常独特,主要是配合丝竹方面的音乐进行舞蹈表演。坐部伎人数相对也比较少,所以她们的舞蹈方式适合不同场合的表演,不会因为场地的限制而出现表演上的限制等。一般而言,坐部伎的表演会在皇帝的钦点之下,主要是表演其中的几部。
《宴乐》是由四个乐曲组成,其中《庆善乐》及《破阵乐》除坐部伎之外,还有立部伎参与。《云乐》《承天乐》是坐部伎为主体的乐舞。《景云乐》共舞伎八人,花色锦袍,彩云冠;《庆善乐》有舞伎人四人,穿紫绫袍;《破阵乐》,有舞伎人四人,绯绫袍。这一个剧目根据典籍记载,主要在元旦的时候演出的系列乐曲,各种服装还有各类伎人的配备都相对比较豪华。
《长寿乐》武则天长寿年间所造的乐舞,在舞蹈之中有十二个伎人共舞,身穿画衣,脚穿靴子。
《天授乐》在武则天天授年间所造的。舞蹈过程当中有四个人,衣服五彩,而且头着凤冠,脚穿长靴。
《鸟歌万岁乐》武则天执政时期亲自创作。这部坐部伎乐舞有独特的典故,据闻武则天执政时代,宫廷当中豢养一只鸟能够学舌,经常会学人家说出“万岁”二字。这部坐部伎的乐舞,就是模仿鸟类学舌的过程。舞蹈当中共有三个伎人,着绯色大袖衣服,衣服上画有鹳雀,头戴鸟冠。
《龙池乐》李隆基在武则天执政时代,崇庆南坊的池子可以泛舟游玩。在李隆基随后执政之后,把崇庆坊的私邸改造成为一个行宫,而且那个自然形成的池子也逐渐拓宽到数里。李隆基一直认为崇庆南坊是他龙兴之地,也把崇庆坊的这个池子视为祥瑞,更包括了李隆基少年时期的美好回忆。从《通典》的记载中认为这一部乐舞有七十二人共舞,但是在《太乐令壁记》记录里面是十二个伎人共舞,舞者头饰都以芙蓉花做装饰。
《小破阵乐》是李隆基所创作。李隆基从立部伎的《破阵乐》当中获得灵感独立创作了《小破阵乐》。四个伎人一起共舞,穿着造金色的甲胄。在表现武者战斗和攻坚克难的形象上更具备艺术的张力和动感。
二、唐代立部伎剧目考
立部伎是在庭院之中进行大规模的表演,人数最多可以达到一百八十人,数量最少也能达到六十四人。跳舞时姿态非常威武,立部伎主要是从场面上烘托出整体的气魄,声势浩大。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为了弘扬唐代历代执政者的文治武德。
《安乐》后周武帝创作的一部作品。整个方阵非常的独特,如同城郭一样,也被称之为“城舞”。整个舞蹈当中的伎人有八十个人,用木头刻成了面具,并且伪装成为兽面人,用黄金装饰,融入羌人及胡人的舞蹈。
《太平乐》又被称之为《五方狮子舞》,整部乐舞主要是吸收了师子国、天竺国的舞蹈风尚,穿着毛绒绒的衣服扮成狮子的样子,一边各有五人模仿狮子的形态舞蹈起来,有两个演员手持绳子表演训练狮子的形态,一百四十个人唱,用脚踏出节奏,每一只狮子大概由十二个人一起舞动。后来甚至传入了龟兹国,结合了龟兹国的音乐风格,从而也属于立部伎中龟兹风格的一种剧目。
《破阵乐》属于武类的立部伎乐舞,唐朝时期创作的一部歌颂唐代皇帝的立部伎乐舞。李世民执政之后,让起居郎吕才根据《破阵图》创作,一百二十人练穿上铠甲等就舞蹈,铠甲用白银制作,整个舞蹈有三次变化,每次变化有四个阵法,如同往来击打一般,接应着歌舞节拍,舞蹈的气势凌冽,声势浩大,音律高亢明亮。在宴席表演,歌颂李世民作为秦王打下的功劳。
《庆善乐》立部伎中的文类舞蹈。这部立部伎也是为了歌颂李世民的功绩,李世民在庆善宫出生。在整一部乐舞当中有六十四个人,由童子扮演,戴着非常华贵的进德冠,穿紫色宽袖裙,黑色皮质鞋子翩翩起舞。舞蹈安静舒缓象征在太平盛世当中李世民的文德教化之功,天下太平安乐。
《大定乐》是唐代高宗所创作的,从《破阵乐》当中变化而来,共有一百四十个人,穿着五彩文甲,拿着槊。以打鼓伴奏为主,声势浩大,气势磅礴。
《上元乐》也是唐高宗创作的,总共有八十个舞者,她们穿着云衣,象征着五色元气,所以被称之为上元。
《圣寿乐》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共同创作,舞者有一百四十人头饰以黄金为主,身穿绣有大团花的五彩画衣。以舞蹈队形的变化呈现出集吉祥的汉字,如“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等字,表达对皇帝的歌颂。
《光圣乐》在李隆基执政之后,又根据《上元乐》和《圣寿乐》创作了《光圣乐》,舞者有八十人,头戴鸟状的头冠,穿五彩的畫衣。其内容和特征歌颂王业的兴盛。
结语
“坐、立部伎”乐舞的辉煌为我国现阶段的舞蹈艺术更好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做出了成功范例。乐舞的辉煌成就在于它能无所顾忌的继承与吸收,无所束缚的创新与突破,“坐、立部伎”乐舞虽然非常辉煌,但和我们今天的舞蹈成就不论从规模、种类、色彩、内容与意义等各方面来比较,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它的经验教训,也为我们今天的舞蹈工作者提出了忠告,即艺术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更加贴近人民群众。艺术就是不断发展与创新。没有创新,艺术之花就将枯萎。因此,我们应立足于历史经验教训之上,把握时代的脉博,充分利用现今大好政治环境与艺术氛围,为我国舞蹈艺术更上一层楼,做出我们应尽的义务。也希望通过此篇论文让更多的人了解具有独特魅力的唐代乐舞坐部伎、立部伎。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
[2]张维唐代“坐、立部伎”的起源,沿革及流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表演与艺术版).2004年2月
[3]张维,柯黎.“坐、立部伎”乐舞产生时间新论[J].北京舞蹈学院.2008(1):42-45
[4]沈冬.《唐代乐舞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