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哈拉的故事》艺术特色浅谈

2018-03-23徐浥尘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撒哈拉三毛

徐浥尘

摘要:女作家三毛的这部作品讲述了她和她的丈夫在沙漠生活时所经历的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在环境如此的恶劣的撒哈拉大沙漠,他们竟能生活的妙趣横生,这对于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作者只是因为偶然地发现撒哈拉沙漠并感到了前世回忆似的乡愁,便毅然决定前往待一段时间,而丈夫毫不犹豫的追随而去,于是这个作品诞生了。

关键词:《撒哈拉的故事》;艺术特色

这是一本散文故事集。他如同一头摄像机,记载了两人在沙漠生活时或稀奇古怪、或惊心动魄、或骇目惊心的一些经历。这部作品是三毛女士的代表作,通过研读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语句运用的精妙之处,这是以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底为基础的。整部作品欣赏起来简明生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独特的聪颖和超脱。作品以爱之名,摘取部分片段体现了人性之善,弘扬正确的三观,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1.叙事风格平时入理

这部作品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给人以柴米油盐般的平凡,确是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它的表达方式很独特,每个片段都能给人提供一些或地域、或风俗、或人文方面的信息,整本书拼凑起来,每个读者心中便建立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撒哈拉。作者兼具两个身份:一个是作者一个是主人公,两个身份的自由切换使文章主题更加明确,所表达的意义也更加深刻。在她的笔下,每个事物都赋予了生命和个性,他们的故事经由作者之手展现在读者面前。

该书包括了十五个章节。《白手起家》一章中环境的恶劣并没有浇灭内心的对撒哈拉的渴望,在经历了一切困难之后对生活的热情又重新燃起,作者的勇敢无畏令人惊叹。他的父亲曾这样评价她: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她自己也曾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如此一个奇女子是世人所羡慕向往的。而在《死果》一章中,不论是巫术还是洗澡文化都令人惊讶和好奇,人们对世间存在的新奇事物总是兴奋的,不禁让人有一种想要和他一起去探险的冲动。本书的第一章讲述的都是在平凡不过的日常小事。三毛用母亲寄来的食材做的各种事物另那些西方客人惊叹不已,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在三毛的笔下却有了别样的趣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悬壶济世》一章中,作者一开头就通过自己经常生病而懒得看病引出主题。感情的层层递进引导读者更加深刻感受她内心的思想。三毛的作品以平铺直叙表达感情为主,旨在展示生活的本质和其中蕴藏的智慧。在他为邻居女儿治病一节中,与他们的交流也是尽量简洁的:“不行,得看医生啦!”我对他母亲说。“这个地方不能给医生看,他又快要出嫁了”他母亲很坚决的回答我。我又问他父亲“给医生看看好吗?”回答也是“不行,不行”。这段简短的对话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封建顽固的宗教思想,虽然着急无奈,却也感受到宗教的魅力。这正是写作的高明之处,一句简简单单的对话对风土人情的描述胜过枯燥无味的千言万语,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的善良。

2.语言风格幽默

大家对三毛作品的评价大都围绕语言的简明平实。但作品中也不乏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考驾照比作爬天梯,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作者對整个过程的描述如同线条般流畅,基调幽默自然。在《荒山之夜》一章中“再回望太阳,他像独眼怪人的大红眼睛,正要闭上了”,作者将天空喻做巨人,而太阳是眼睛,打破了人们对天空、太阳此类自然事物的常规认识,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他们。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这一次直渡撒哈拉,我们双双坠入他的情网,再也离不开这片没有花朵的草原了”,作者将对撒哈拉的依赖比作坠入情网,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之深,撒哈拉如同一位情人令他们迷恋上瘾,无论是感情表达还是语言风格都令人印象深刻,避免了枯燥乏味。在《结婚记》一章中,作者对结婚过程和场景的记录是以一种随笔的方式展现给读者的,作者多次使用一个词“,侧面反映了他的单纯活泼。随着用法的改变语句的基调也发生了变化,节奏与文章相得益彰。而内容上她对自己婚姻的随意性令读者深感惊讶的同时也被这个纯真个性的姑娘感动。作者真实的将一切展现在读者面前,细微程度甚至于精确到细节,对话的简洁以及用词的精炼无不体现着作者超高的语言素养。整个作品自然超脱、人物描述随意但是个性鲜明,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感。

3.行文构思合理自然

这个作品之所以能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保持鲜度,与作者在文章结构上的设计的精巧性有很大的关系,整部作品结合紧密,严丝合缝,行文流畅以致不允许丝毫的添加或删减。作者对于整体结构的操纵性和掌控性十分熟练,整体设计精密巧妙。作者对文章的构思如同叠衣服一样整洁,根据时间线引导读者层层推进,步步走近她的世界,领悟她的思想。整体布局上看,通畅的行文中掺杂着大量的对比矛盾,让远在千里的异国如果如同一个充满思想的人类与读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慢慢走近读者内心。作者以沙漠为背景和素材,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为世人展示了一个风情万种的异域世界,作者将他的思考和观点与世人分享,让读者了解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结束语

如果说内容是作品的灵魂,那么语言艺术就是皮囊。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兼具有趣的灵魂和好看的皮囊的。正是由于作者对生活保持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才有了宫殿般家园以及独一无二的婚礼。而作者与生俱来的直率感性搭配深厚的文学功底,创造出了这部经久不衰的旷世之作。

参考文献:

[1]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台湾;台湾皇冠出版社,2008.

[2]熊芷樱,王琴.从《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浅析作者的流浪意识[J].青春岁月,2011,(2)

[3]蒋碧玉.追寻灵魂的归依地——从三毛作品分析其流浪意识[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5):15-16.

[4]刘兰芳,一个真实的三毛[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撒哈拉三毛
我与《三毛流浪记》
DESERT ECHO
《撒哈拉的故事》
犟牛“三毛”
撒哈拉的甘露店
我和“三毛”比童年
撒哈拉的眼泪
三毛:沙漠寻梦情未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做“一事多用”的高手
撒哈拉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