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周臣绘画创作心态

2018-03-23赵敏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绘画创作心态

赵敏

摘要:本文根据周臣作品及其艺术教育思想两方面分析在不同情境下的绘画创作心态,主要体现一位面对社会浮华生活始终能保持冷静头脑和怀揣着国家希望,并试图改变民间百姓疾贫的责任心态,为明代艺术领域留下可贵的创作品质。

关键词:周臣;绘画创作;心态

据明代史料何良俊所著的《四友斋丛说》文献记载:“周东村名臣,字舜卿,苏州人。”后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补遗:“弘治初,周东村年近八十”由此确认周臣生活于明正统到嘉靖年间(15世纪中期),此时正值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萌芽交接時代。统治政权由无知宦官王振把持,朝廷上下一片狼藉,再加上周边地区外族人的不断征战骚扰,最终国库耗殆、民不聊生。尤其是临海城市苏州一代,工商业城市兴起激化新旧思想统治阶级矛盾,人们的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被迫处于“跟风”状态。唯独周臣仍以冷静姿态坚守爱世真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绘画创作境界得以升华。

一、热爱生活的创作心理

周臣的绘画创作不同于明代其他有影响力的画家,他的创作无所谓讨好名流贵族,也不计较个人名利,致使最终也只是被评为画匠一称。周臣一生从未放弃国家以及执念于美好生活,所以作品内容不夹杂名利也不屈服艺术市场时尚,始终保持一颗林泉般的心。

周臣山水画创作在艺术界流传不多,但有一幅画曾被徐悲鸿先生在《风雨归舟图》中题为:“世界所藏中国山水画中四大支柱之一”,这幅画就是《北溟图》。此图是周臣早期学南宋画家李唐和其师陈暹所创的山水画作,可集中体现画家以山水为载体物态化了的情感。作品取材于渤海地带,“北冥”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开篇《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止其几千里也;”其中“冥”通“溟,意有:深、广、昏暗之意,可见周臣创作此画的良苦用心。全图采用两段式构图,近处的山体占满画面,呈现出顶天立地的局势。远处的水波怒浪翻滚、浩瀚无边,在一动一静的强烈鲜明对比中衬托出自然界的变化莫测,画中山体间夹杂着吃力成长的松树,或倒挂、或直、或弯、或依壁、或孤立。周围配有凉亭、房屋,在这片狭小的区域内画家不忘插入一段戏剧性探友故事。由题意知,此画创作必是隐藏神秘的玄机。接着往下看,穿过石林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画家以波浪式不匀的线条勾勒溅起的水花,此处正是全画的中心,借景衬托画家此刻心理。

山河象征着家国。结合明朝的社会背景来欣赏周臣的《北溟图》应是合情理的。“北溟”一词比喻人的潜能无限性,周臣借用古代圣贤的理念表达自己的人生抱负,虽然他唾弃科举黑暗之道,却能感受到积极入世心理。对《北溟图》而言,全画故事简单、人物简单,画面左侧山景描绘隐含了“静观”的人生心态与执着的理想;画面右侧似乎在努力打破这种静“格局”,以极有力量跳跃式水波,无限的传达出周臣爱国爱家的心迹和精神气度。对于每一位欣赏者来说,眼前场景足以展开想象空间去感受宇宙间的终极美景,正所谓“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二、爱世体民的创作心态

周臣留有二十四幅系列《流民图》,现被分为两半分别藏于美国擅香山美术馆和克里夫兰艺术博物。此图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正值赢弱的统治者助贩政体下苏州百姓生活落魄年代,在当时艺术界虽活跃,但都不愿接触这类型的题材。一是不受艺术市场欢迎;二是这群流民以“病态”存世对政权者来说是威胁,创作有一定风险。唯独周臣不怕,他的内心只存在对世间百姓浓厚的关怀。

《流民图》题跋有“苏州七月流火”字样,正值酷暑之际。据《明史》载当时苏州地带蝗虫泛滥又到处闹饥荒,周臣所绘这群弱势群体生活状态并不是最凄残的呈现,画家在此保留了劳动生活的一丝美好。画中人物有道士、僧人、耍杂技卖艺人、老妇人还有一位未断奶幼儿等等,这些饱受生活磨练,消瘦如柴、衣不遮体、走路都有些吃苦的样子的百姓身上七零八碎挂着物件,看似是全部家当。此处细致描绘卑微群体或许在别人眼中是不堪一击的,但画价坚定这是一种生存的力量。

周臣所绘《流民图》人物体态与传说中钟馗随从小鬼形象极为相似,让人不得不产生“人间地狱”联想。很明显周臣取这样的题材目的不在于仅仅表达二十四位穷苦的人,而是牵挂时代政治体制,希望以此图能激起社会某种反映,影响世人高度警惕。《明史·食货志》记这一时期民疾原因:弘治十五年有太祖设供粮处和住处优恤贫民,“然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可见,并不是朝廷不管,而是国家法制不严所导致,这样的救济无非是多填补贪官强权腰包,虚演一场而已。周臣以笔墨的力量警惕世人,这种忧患意识与爱世体民情操使人物画创作超出本身意义。

三、为人师表的创作心境

周臣二十岁时就荣获“丹青高手”美称,仕途却平淡凄冷。有趣的是周边人多因他而出名,自己艺术独守“空巢”无人问津。这样的艺术生活态度或许与其社交圈有密切联系。祝允明曾在《怀星堂集》中评他的老师陈暹“其人性气喜简,不喜亲世事。”其师品质与他个人为人清高、处事低调的性情有紧密关系。明代画家创作多被商业利益吞噬,最突出者就是周臣门徒唐寅、仇英。此二人学的高超画技,却没能躲过世俗思想洗礼,唐寅常“闲来卖画换酒”、仇英为获高额画价替雇主画有伤大雅之作。从传统画家职业操守角度看,周臣艺术情操远在二人之上。

周臣热爱教育更爱学生,授教时从不遮掩也不论学生家资高低,已然达到禅宗所讲:“吾无隐乎尔”境界。周臣以高度沉默的心态孑然于各画派之外而保持慧眼独具。他选择作一位普通的教师身份培养了像唐寅、仇英等这样的大画家。他尊重学生个性也关注学生心理,从唐寅、仇英画作风格可以看出周臣灵活教学思维,著名“唐伯虎撞门”事件,充分证明他是一位永远有资历的老师。周臣自己不贪名利,但却肯以名利之事为学生做后台工作。如朱良志所撰《四友斋丛说》里清楚记载:“闻唐六如,有人求画,则请东村代为之。”他很乐意倾尽所能相助学生,此时创作心态已然升华到“爱生如己”的境界。

对于一个普通民间画家而言,始终能保持一种高标准的创作态度来对待艺术和生活,这样的心态实为可贵!

参考文献:

[1]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

[2]单国霖.《周臣历代山水画名家画选》[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陈传席,顾平.中国画山文化[M].天津人民美术出社,2005年.

猜你喜欢

绘画创作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再识当代艺术绘画创作
还是“看掐架”心态
豪气吞山河 风骚独自领——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创作探析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