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传统婚俗礼仪的现状

2018-03-23塔娜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婚俗蒙古族习俗

塔娜

一、“婚礼歌”呈现出多元、松散的状态

婚礼歌是蒙古族结婚仪式上,由职业祝颂人(贺勒莫日沁)演唱的带有生活风俗性的民歌体裁。在蒙古族婚礼中,祝词和祝颂人十分重要。婚礼歌大致由迎宾曲,敬酒歌,婚礼娱乐歌曲,母女对唱和送宾曲五个部分组成。这些歌曲由于数量大,内容丰富,演唱方式多样,而且礼仪性很强,要求婚礼祝颂人既要通晓民族历史和风俗习惯,能滚瓜烂熟地背诵成套传统的祝词,在婚宴上以他的机智触景生情,即兴成章。因而,婚礼祝颂人不是普通人所能胜任的。蒙古族婚礼习俗隆重而繁雜,包括很多程序,婚礼歌则贯穿于婚礼仪式的各个环节,表达不同的感情,蕴含着吉祥、积极向上和祝福之义,并起着引导、推动婚礼向高潮发展的作用。如今,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改革的深入,蒙古族传统婚俗也在时时刻刻受着新型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变迁,而一些有造诣的职业婚礼祝颂人年事已高或在世的并不多,能演唱传统婚礼歌的深孚众望的祝颂人已经廖无几人。传统蒙古族婚礼中,祝颂人本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之一。因此,主人专门请职业祝颂人演唱婚礼歌。然而,如今的蒙古族群众结婚仪式中,主人家却不请职业的祝颂人,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乐队歌手兼主持人。据一位新娘的阿爸说:“当地已经很难找到好的祝颂人了。”职业祝颂人的缺席,使依附于祝颂人的多种传统婚礼仪式只能在CD唱片或乐队歌手们的包罗万象、宽容开放的多元化演唱中完成。婚礼歌曲的选择上长调数目减少,而短调数目增多,且不拘泥于本地传统,而是兼容并蓄,不论是东部的还是西部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蒙古族的还是其他民族的,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在现代蒙古族婚礼上一一上演。

二、婚礼过程简化和自由,只保留了仪式的基本框架

传统蒙古族婚礼由择吉日、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属宴”、“沙恩吐宴”、“新郎受掰羊脖考验”、送嫁、陪送嫁妆、母亲的教导与祝词、“刁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婚宴、大小回门等多个环节贯穿,整个过程既热烈庄重,又诙谐有趣,表现了草原民族古朴而又充满生机的独特风情。在传统的蒙古族婚礼仪式中,婚礼歌贯穿始终。然而随着职业祝颂人的缺乏和婚礼歌出现多元、松散的状态,使传统蒙古族婚礼出现简化和自由,多种娱乐性民俗仅象征性的保留仪式的基本框架。如,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属宴、沙恩吐宴、新郎受掰羊脖考验、双方祝赞人的唇枪舌战等远不及传统仪式般有秩序性和规范性。这也导致很多蒙古族青年人淡忘或甚至根本不了解本民族优良婚姻习俗传统。特别是古老的蒙古族婚礼“进城”后与现代的城市文明完美地结合起来,折射出一股时尚的气息。城市中的蒙古族婚礼省略了娶亲时的一些传统的繁琐程序,在一些细节上吸纳了很多现代“要素”,如迎亲的马队换成了轿车,欢聚的蒙古包变成了楼房等。但新郎掰羊脖、新人拜火、致颂词、敬酒、献哈达等经典环节依然保留。现代都市的结婚典礼都在饭店举行,时间在中午,这已成为没规定的规则。婚礼场面的装饰注入民族文化特色,有绿地见牛羊的美景,还有蒙古包、勒勒车。都市蒙古族婚礼上的角色,除了新郎新娘之外,一般由宾客、婚礼主持人、乐队、伴郎伴娘、代东和婚礼服务人员组成。婚礼主持人和乐队都是从蒙古族婚礼婚庆公司请来助兴的。结婚典礼是一种非常庄严的仪式活动,婚礼主持人把蒙古族传统婚礼中的拜火、致颂词、敬酒、献哈达等礼仪仪式都会进行到底。虽然这些仪式进行的比较简单,但是在场的人们依旧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民族文化特色,使人们激动不已。结婚典礼又是充满娱乐性,除了乐队演唱婚歌、民歌、流行歌曲之外,宾客也随时到台前唱歌、诗歌朗诵或表演。

三、农村地区出现高额聘礼

传统的蒙古族婚姻当中,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向女方或女方家送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实物,是男女两家为订立婚约所进行的诚信之礼,叫做“聘礼”(又叫“彩礼”)。在草原上,自古以来,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13世纪时蒙古族婚俗中的定亲形式是常以吃“不兀勒札儿(羊颈喉肉)”定亲、以马做定亲礼、以哈达做定亲物。如今,蒙古族婚俗中的姑娘宴时女方为考验新郎的机灵强壮进行一种游戏,即让新郎掰开羊颈喉肉。此游戏就是古代“吃不兀勒札儿”习俗在现行婚姻习俗中的遗留和演变。13世纪起“哈达”是在蒙古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即拜年、馈赠、迎送及日常礼仪活动中普遍重用的珍贵礼品,表示敬意和祝贺。以哈达做定亲物的习俗一直衍用到现在的蒙古社会。元代以后蒙古民族尚“九族”,即礼品一“九”为起点,其他数字依次配九加起来,或者单独是九的都可以。但事实上,很多时候,蒙古族人民只取其吉祥之意,多少是量力而行的,富的富人家就多要一些,穷的人家就少要一些。一般人家,有一个“九五”也就可以了,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因为“九”为蒙古族吉祥数目,它也象征着广阔、幸福、长寿。所以这九九之礼是蒙俗中比较隆重的一项礼节。总之,男方以“马之骏、牛之状、羊之吉”表示诚意,聘礼的多少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而定,通常是以绸缎、首饰、箱子、柜子、被褥、四季穿的衣服及牛、马、羊等牧畜为主。总之,在草原上,自古以来,女方向男方索要聘礼时绝不给男方带来经济负担,反而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嫁相应数量的或更多的嫁妆。因此,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叫“嫁妆”)。

四、蒙古族各部落婚俗礼仪出现同质化现象

蒙古族婚俗各具特色,按部落可分为鄂尔多斯、乌珠穆沁、乌拉特、科尔沁、和硕特、布里亚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喀喇沁、巴尔虎、苏尼特、察哈尔等28个蒙古族部落婚俗。教育科技、自然环境、人口流动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改革的潮流,蒙古族各部落社会不排斥外来的影响,没有发生破坏性抗拒的事件,相反是良性的吸收、推进和适应各部落婚俗文化的某些内容,使蒙古族各部落在整体上继承和保留了蒙古族传统婚俗礼仪的基本习俗框架,却各部落的独特婚俗礼仪淡化或多样性越来越模糊,原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特色的缺乏,使得同质化日趋严重。特别是都市蒙古族婚礼的同质化现象更明显,让人很难分辨出哪个部落的婚姻习俗礼仪。

猜你喜欢

婚俗蒙古族习俗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